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复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时事背景材料:
(一)经济全球化祸福相依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科技革命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国际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到一定高度,就进入全球化阶段。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具有客观规律性。而经济全球化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推动全球化的动因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分工的深入和市场的扩大;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三是跨国公司的发展。
  全球化因两极格局的崩溃而发展,又给世界格局的演进带来新的变数;因科技革命而更加迅猛,同时又为世界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发展带来了重大变化:
1.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首先表现为国际商品加速流动,国际市场进一步向全球市场演变,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扩大,到2001年底已增至144个。 。
2.国际金融一体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全球货币市场的短期资金至少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0%,每天有1万亿至1.5万亿美元的游资在全球外汇市场兴风作浪。
3.跨国公司“二元化”:据联合国统计,大型跨国公司共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一支主要力量。目前,在全球最大的100个经济体中,51个是跨国公司。200家跨国公司占世界GDP的1/3;掌握7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国际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跨国公司的全球创新体系和生产与销售的二元化趋势,决定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格局。
4.贫富差距扩大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总产值的大多数份额,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体和支配地位,发达国家还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也由发达国家控制,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的发展,因此,南北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5.经济风险“连锁化”:2002年秋天美国西海岸“封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有贸易来往的国家均遭损失。10天的封港,给美国经济造成了19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全球商家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世界各国为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消除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区域合作化趋势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开始新的一轮对外开放,其结果将导致经济全球化因素对国内经济与社会产生更直接和、全面和深远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最直接的积极后果之一是由外商投资进入和对外出口的增加,而在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因此在总体上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贸易壁垒被打开后,国外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形产品的大量进入将使一些以前受到较好保护的产业(如汽车、电子、通讯产品、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等)受到很大冲击,使这些目前仍处于优越地位的行业中出现就业压力。
然而,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冲击的增大,另外一些宏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又将对国内的不平等产生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首先,经济全球化将会带来国内国际经济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大,从而导致社会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会在较长时期中努力保持和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以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又必须快速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因此,中国在未来将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国际竞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将面临来自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又将面临与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将促使国内企业的分化,从而带动社会分层结构的重组和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将必须遵守其有关的规则。外国企业及其产品在中国将获得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对越来越难以对本国企业提供特殊的保护,国内企业也很难再采用“内部团结、一致对外”的做法来抵御外来竞争。其结果将会将迫使国内企业都以独立竞争者的地位加入国际经济竞争的行列。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传统上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划分将逐步失效,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的界限也将模糊。其结果将导致国际经济竞争直接作用到每个企业。
再有,加入世贸组织后劳动力流动的不平衡将导致不平等的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先决条件。
最后,中国政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前景难料
2002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由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总体状况不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接连发生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大公司丑闻频繁爆发等等,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世界经济不景气。展望2003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9·11”及其后的一系列恐怖活动为世界政治风云和宏观经济形势平添了新的变数;消费趋向降温,通货紧缩压力逐渐升高,这些造成世界经济前景难料。
2.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指出,西方国家一方面要求
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资本、贸易和服务市场,另一方面却引用反倾销条例,设置“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设置新的障碍。
二、理论分析:
1、 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我国开展的外交活动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我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我国对外职能的体现。
(3)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我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都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都在加快科技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力求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
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
(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3、 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国加入了WTO,观念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入世需要,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联系观和发展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只有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
(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看到全球经济增势强劲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一面;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4)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各国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全球经济增势强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不会平坦。
三、热点新题示例:
例一 1.江泽民同志在200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宁静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些问题。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②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些哲理在讲话中是如何体现的?
③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答案: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继续发展,意味着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给各国经济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挑战。
②第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江泽民同志既看到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有利条件,但也看到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体现了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第二,普遍联系的观点。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些问题,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第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第二,在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框架内处理国际事务和关系。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例二 表一 中美两国大豆情况对比表
内容国家 每公斤成本 平均亩产 平均含油率 产品质量 种植规模
美国 0.8元 180公斤 20% 水分和质量均匀 农场式大规模机械化
中国(东北) 1.6元 120公斤 17% 混种混收品质不均 一家一户手工劳动生产
注:我国国产大豆比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高出20%。
表二 我国从大豆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1998年大豆出口 1999年进口大豆 2000年进口大豆 2001年进口大豆 进口大豆造成的冲击
100多万吨 432万吨 1042万吨 1500万吨 国产豆积压70% 价格由2.2元/公斤降到1.6元/公斤 农民收入连续三年绝对下降 压缩面积放弃种植
注: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1500万吨,与当年国产大豆产量持平。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 表1 、表2 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2) 表1和表2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 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豆的出路问题?
答案:(1)表1反映了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平均亩产、含油率、品质都低于国外大豆,成本却大大高于国外大豆。表2反映了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造成了我国大豆大量积压,价格下跌,农民收入连年下降。
(2)由于我国大豆成本高、产量低、含油率低、品质差而且价格高决定了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上缺乏竞争力,造成大量国产大豆积压,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3)第一,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在大豆高产区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改变混种的不良方式。
第二,积极推进大豆产业化经营,实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质量,降低成本,生产发展“绿色大豆”。
第四,政府要进行政策引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若从其它方面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例三 表一 我国工业500强与世界经济500强比较
总资产平均值 销售收入平均值 人均利润 人均收入
世界500强 100 100 100 100
中国500强 0.88 1.7 12.31 9.51
表二 世界跨国公司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 2002
跨国公司 7276家 65000多家
子公司及分支机构 27300家 70000多家
(注:目前,跨国公司控制全球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和二分之一的国际贸易。)
表三 我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动情况
1993年 1996年 2000年 2005年
37% 23% 15% 10%以下
(到2005年工业品关税平均税率降到10%,并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
(1) 表一、表二、表三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表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表一、表二中的不同企业有什么影响?
(3)根据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谈谈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答案:(1)表一反映了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与世界经济500强相比,实力差距很大。
表二反映了当今世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表三反映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关税不断降低,市场更加开放,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
(2)随着我国关税进一步降低和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包括世界经济500强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国内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3)第一,在竞争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者、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第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开发和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
形成我国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
第三,企业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采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
第四,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以适应市场竞争。(学生能答出其它方法,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例4 表一: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产业比重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27.1 41.6 31.3
2001年 15.2 51.1 33.6
注1:信息产业、机电工业、金融服务业等,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注2:我国GDP总量1989年为16909亿元,2001年为95933亿元。列世界第六。
表二:我国进出口公司总额占GDP的比重
年份 1978年 1989年 2001年
比重(%) 9.8 24.6 44
注:2001年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六位。
表三:万元GDP的能耗和固定废物排放量
内容数量年份 万元GDP的能耗 工业固定废物排放量
1991年 5.12吨标准煤 3376万吨
2001年 2.68吨标准煤 1040万吨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 以上数据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如何认识这些经济现象?
(1)表一(含注)表明,1989年以来我国不仅在GDP总量上增长,而且三大产业的结构也趋于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均有所提高。
表二(含注)表明,我国自1978年以来,进出口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增幅较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表三表明,从1991年以来,我国万元GDP的能源消耗减少,工业废物排放量减少。
(2)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经挤贸易关系得到显著改善。事实证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是成功的。
②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③对外经济规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迅速扩大;表明中国开放型经济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④GDP的增长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万元GDP的能耗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表明我国总体的经济效益提高,由此导致企业利润、人民收入水平以及国家财政收入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万元GDP的能耗和固定废物排放量的大幅度下降,表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仅有利于当代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专题十五: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激烈的经济竞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编者:镇江一中 孙国瑾
一、时事背景材料:
(一)经济全球化祸福相依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科技革命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国际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到一定高度,就进入全球化阶段。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具有客观规律性。而经济全球化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推动全球化的动因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分工的深入和市场的扩大;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三是跨国公司的发展。
  全球化因两极格局的崩溃而发展,又给世界格局的演进带来新的变数;因科技革命而更加迅猛,同时又为世界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发展带来了重大变化:
1.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首先表现为国际商品加速流动,国际市场进一步向全球市场演变,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扩大,到2001年底已增至144个。 。
2.国际金融一体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全球货币市场的短期资金至少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0%,每天有1万亿至1.5万亿美元的游资在全球外汇市场兴风作浪。
3.跨国公司“二元化”:据联合国统计,大型跨国公司共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一支主要力量。目前,在全球最大的100个经济体中,51个是跨国公司。200家跨国公司占世界GDP的1/3;掌握7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国际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跨国公司的全球创新体系和生产与销售的二元化趋势,决定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格局。
4.贫富差距扩大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总产值的大多数份额,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体和支配地位,发达国家还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也由发达国家控制,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的发展,因此,南北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5.经济风险“连锁化”:2002年秋天美国西海岸“封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有贸易来往的国家均遭损失。10天的封港,给美国经济造成了19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全球商家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世界各国为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消除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区域合作化趋势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开始新的一轮对外开放,其结果将导致经济全球化因素对国内经济与社会产生更直接和、全面和深远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最直接的积极后果之一是由外商投资进入和对外出口的增加,而在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因此在总体上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贸易壁垒被打开后,国外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形产品的大量进入将使一些以前受到较好保护的产业(如汽车、电子、通讯产品、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等)受到很大冲击,使这些目前仍处于优越地位的行业中出现就业压力。
然而,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冲击的增大,另外一些宏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又将对国内的不平等产生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首先,经济全球化将会带来国内国际经济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大,从而导致社会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会在较长时期中努力保持和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以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又必须快速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因此,中国在未来将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国际竞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将面临来自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又将面临与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将促使国内企业的分化,从而带动社会分层结构的重组和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将必须遵守其有关的规则。外国企业及其产品在中国将获得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对越来越难以对本国企业提供特殊的保护,国内企业也很难再采用“内部团结、一致对外”的做法来抵御外来竞争。其结果将会将迫使国内企业都以独立竞争者的地位加入国际经济竞争的行列。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传统上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划分将逐步失效,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的界限也将模糊。其结果将导致国际经济竞争直接作用到每个企业。
再有,加入世贸组织后劳动力流动的不平衡将导致不平等的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先决条件。
最后,中国政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前景难料
2002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由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总体状况不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接连发生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大公司丑闻频繁爆发等等,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世界经济不景气。展望2003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9·11”及其后的一系列恐怖活动为世界政治风云和宏观经济形势平添了新的变数;消费趋向降温,通货紧缩压力逐渐升高,这些造成世界经济前景难料。
2.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指出,西方国家一方面要求
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资本、贸易和服务市场,另一方面却引用反倾销条例,设置“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设置新的障碍。
二、理论分析:
1、 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我国开展的外交活动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我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我国对外职能的体现。
(3)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我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都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都在加快科技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力求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
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
(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3、 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国加入了WTO,观念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入世需要,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联系观和发展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只有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
(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看到全球经济增势强劲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一面;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4)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各国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全球经济增势强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不会平坦。
三、热点新题示例:
例一 1.江泽民同志在200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宁静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些问题。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②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些哲理在讲话中是如何体现的?
③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答案: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继续发展,意味着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给各国经济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挑战。
②第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江泽民同志既看到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有利条件,但也看到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体现了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第二,普遍联系的观点。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些问题,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第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第二,在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框架内处理国际事务和关系。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例二 表一 中美两国大豆情况对比表
内容国家 每公斤成本 平均亩产 平均含油率 产品质量 种植规模
美国 0.8元 180公斤 20% 水分和质量均匀 农场式大规模机械化
中国(东北) 1.6元 120公斤 17% 混种混收品质不均 一家一户手工劳动生产
注:我国国产大豆比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高出20%。
表二 我国从大豆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1998年大豆出口 1999年进口大豆 2000年进口大豆 2001年进口大豆 进口大豆造成的冲击
100多万吨 432万吨 1042万吨 1500万吨 国产豆积压70% 价格由2.2元/公斤降到1.6元/公斤 农民收入连续三年绝对下降 压缩面积放弃种植
注: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1500万吨,与当年国产大豆产量持平。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 表1 、表2 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2) 表1和表2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 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豆的出路问题?
答案:(1)表1反映了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平均亩产、含油率、品质都低于国外大豆,成本却大大高于国外大豆。表2反映了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造成了我国大豆大量积压,价格下跌,农民收入连年下降。
(2)由于我国大豆成本高、产量低、含油率低、品质差而且价格高决定了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上缺乏竞争力,造成大量国产大豆积压,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3)第一,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在大豆高产区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改变混种的不良方式。
第二,积极推进大豆产业化经营,实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质量,降低成本,生产发展“绿色大豆”。
第四,政府要进行政策引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若从其它方面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例三 表一 我国工业500强与世界经济500强比较
总资产平均值 销售收入平均值 人均利润 人均收入
世界500强 100 100 100 100
中国500强 0.88 1.7 12.31 9.51
表二 世界跨国公司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 2002
跨国公司 7276家 65000多家
子公司及分支机构 27300家 70000多家
(注:目前,跨国公司控制全球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和二分之一的国际贸易。)
表三 我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动情况
1993年 1996年 2000年 2005年
37% 23% 15% 10%以下
(到2005年工业品关税平均税率降到10%,并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
(1) 表一、表二、表三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表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表一、表二中的不同企业有什么影响?
(3)根据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谈谈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答案:(1)表一反映了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与世界经济500强相比,实力差距很大。
表二反映了当今世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表三反映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关税不断降低,市场更加开放,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
(2)随着我国关税进一步降低和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包括世界经济500强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国内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3)第一,在竞争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者、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第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开发和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
形成我国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
第三,企业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采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
第四,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以适应市场竞争。(学生能答出其它方法,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例4 表一: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产业比重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27.1 41.6 31.3
2001年 15.2 51.1 33.6
注1:信息产业、机电工业、金融服务业等,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注2:我国GDP总量1989年为16909亿元,2001年为95933亿元。列世界第六。
表二:我国进出口公司总额占GDP的比重
年份 1978年 1989年 2001年
比重(%) 9.8 24.6 44
注:2001年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六位。
表三:万元GDP的能耗和固定废物排放量
内容数量年份 万元GDP的能耗 工业固定废物排放量
1991年 5.12吨标准煤 3376万吨
2001年 2.68吨标准煤 1040万吨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 以上数据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如何认识这些经济现象?
(1)表一(含注)表明,1989年以来我国不仅在GDP总量上增长,而且三大产业的结构也趋于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均有所提高。
表二(含注)表明,我国自1978年以来,进出口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增幅较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表三表明,从1991年以来,我国万元GDP的能源消耗减少,工业废物排放量减少。
(2)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经挤贸易关系得到显著改善。事实证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是成功的。
②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③对外经济规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迅速扩大;表明中国开放型经济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④GDP的增长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万元GDP的能耗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表明我国总体的经济效益提高,由此导致企业利润、人民收入水平以及国家财政收入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万元GDP的能耗和固定废物排放量的大幅度下降,表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仅有利于当代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专题十五: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激烈的经济竞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编者:镇江一中 孙国瑾
一、时事背景材料:
(一)经济全球化祸福相依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科技革命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国际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到一定高度,就进入全球化阶段。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具有客观规律性。而经济全球化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推动全球化的动因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分工的深入和市场的扩大;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三是跨国公司的发展。
  全球化因两极格局的崩溃而发展,又给世界格局的演进带来新的变数;因科技革命而更加迅猛,同时又为世界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发展带来了重大变化:
1.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首先表现为国际商品加速流动,国际市场进一步向全球市场演变,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扩大,到2001年底已增至144个。 。
2.国际金融一体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全球货币市场的短期资金至少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0%,每天有1万亿至1.5万亿美元的游资在全球外汇市场兴风作浪。
3.跨国公司“二元化”:据联合国统计,大型跨国公司共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一支主要力量。目前,在全球最大的100个经济体中,51个是跨国公司。200家跨国公司占世界GDP的1/3;掌握7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国际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跨国公司的全球创新体系和生产与销售的二元化趋势,决定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格局。
4.贫富差距扩大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总产值的大多数份额,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体和支配地位,发达国家还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也由发达国家控制,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的发展,因此,南北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5.经济风险“连锁化”:2002年秋天美国西海岸“封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有贸易来往的国家均遭损失。10天的封港,给美国经济造成了19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全球商家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世界各国为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消除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区域合作化趋势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开始新的一轮对外开放,其结果将导致经济全球化因素对国内经济与社会产生更直接和、全面和深远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最直接的积极后果之一是由外商投资进入和对外出口的增加,而在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因此在总体上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贸易壁垒被打开后,国外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形产品的大量进入将使一些以前受到较好保护的产业(如汽车、电子、通讯产品、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等)受到很大冲击,使这些目前仍处于优越地位的行业中出现就业压力。
然而,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冲击的增大,另外一些宏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又将对国内的不平等产生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首先,经济全球化将会带来国内国际经济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大,从而导致社会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会在较长时期中努力保持和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以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又必须快速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因此,中国在未来将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国际竞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将面临来自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又将面临与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将促使国内企业的分化,从而带动社会分层结构的重组和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将必须遵守其有关的规则。外国企业及其产品在中国将获得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对越来越难以对本国企业提供特殊的保护,国内企业也很难再采用“内部团结、一致对外”的做法来抵御外来竞争。其结果将会将迫使国内企业都以独立竞争者的地位加入国际经济竞争的行列。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传统上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划分将逐步失效,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的界限也将模糊。其结果将导致国际经济竞争直接作用到每个企业。
再有,加入世贸组织后劳动力流动的不平衡将导致不平等的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先决条件。
最后,中国政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前景难料
2002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由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总体状况不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接连发生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大公司丑闻频繁爆发等等,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世界经济不景气。展望2003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9·11”及其后的一系列恐怖活动为世界政治风云和宏观经济形势平添了新的变数;消费趋向降温,通货紧缩压力逐渐升高,这些造成世界经济前景难料。
2.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指出,西方国家一方面要求
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资本、贸易和服务市场,另一方面却引用反倾销条例,设置“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设置新的障碍。
二、理论分析:
1、 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我国开展的外交活动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我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我国对外职能的体现。
(3)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我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都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都在加快科技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力求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
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
(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3、 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国加入了WTO,观念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入世需要,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联系观和发展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只有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
(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看到全球经济增势强劲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一面;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4)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各国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全球经济增势强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不会平坦。
三、热点新题示例:
例一 1.江泽民同志在200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宁静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些问题。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②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些哲理在讲话中是如何体现的?
③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答案: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继续发展,意味着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给各国经济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挑战。
②第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江泽民同志既看到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有利条件,但也看到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体现了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第二,普遍联系的观点。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些问题,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第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第二,在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框架内处理国际事务和关系。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例二 表一 中美两国大豆情况对比表
内容国家 每公斤成本 平均亩产 平均含油率 产品质量 种植规模
美国 0.8元 180公斤 20% 水分和质量均匀 农场式大规模机械化
中国(东北) 1.6元 120公斤 17% 混种混收品质不均 一家一户手工劳动生产
注:我国国产大豆比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高出20%。
表二 我国从大豆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1998年大豆出口 1999年进口大豆 2000年进口大豆 2001年进口大豆 进口大豆造成的冲击
100多万吨 432万吨 1042万吨 1500万吨 国产豆积压70% 价格由2.2元/公斤降到1.6元/公斤 农民收入连续三年绝对下降 压缩面积放弃种植
注: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1500万吨,与当年国产大豆产量持平。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 表1 、表2 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2) 表1和表2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 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豆的出路问题?
答案:(1)表1反映了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平均亩产、含油率、品质都低于国外大豆,成本却大大高于国外大豆。表2反映了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造成了我国大豆大量积压,价格下跌,农民收入连年下降。
(2)由于我国大豆成本高、产量低、含油率低、品质差而且价格高决定了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上缺乏竞争力,造成大量国产大豆积压,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3)第一,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在大豆高产区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改变混种的不良方式。
第二,积极推进大豆产业化经营,实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质量,降低成本,生产发展“绿色大豆”。
第四,政府要进行政策引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若从其它方面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例三 表一 我国工业500强与世界经济500强比较
总资产平均值 销售收入平均值 人均利润 人均收入
世界500强 100 100 100 100
中国500强 0.88 1.7 12.31 9.51
表二 世界跨国公司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 2002
跨国公司 7276家 65000多家
子公司及分支机构 27300家 70000多家
(注:目前,跨国公司控制全球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和二分之一的国际贸易。)
表三 我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动情况
1993年 1996年 2000年 2005年
37% 23% 15% 10%以下
(到2005年工业品关税平均税率降到10%,并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
(1) 表一、表二、表三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表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表一、表二中的不同企业有什么影响?
(3)根据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谈谈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答案:(1)表一反映了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与世界经济500强相比,实力差距很大。
表二反映了当今世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表三反映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关税不断降低,市场更加开放,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
(2)随着我国关税进一步降低和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包括世界经济500强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国内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3)第一,在竞争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者、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第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开发和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
形成我国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
第三,企业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采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
第四,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以适应市场竞争。(学生能答出其它方法,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例4 表一: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产业比重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27.1 41.6 31.3
2001年 15.2 51.1 33.6
注1:信息产业、机电工业、金融服务业等,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注2:我国GDP总量1989年为16909亿元,2001年为95933亿元。列世界第六。
表二:我国进出口公司总额占GDP的比重
年份 1978年 1989年 2001年
比重(%) 9.8 24.6 44
注:2001年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六位。
表三:万元GDP的能耗和固定废物排放量
内容数量年份 万元GDP的能耗 工业固定废物排放量
1991年 5.12吨标准煤 3376万吨
2001年 2.68吨标准煤 1040万吨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 以上数据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如何认识这些经济现象?
(1)表一(含注)表明,1989年以来我国不仅在GDP总量上增长,而且三大产业的结构也趋于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均有所提高。
表二(含注)表明,我国自1978年以来,进出口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增幅较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表三表明,从1991年以来,我国万元GDP的能源消耗减少,工业废物排放量减少。
(2)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经挤贸易关系得到显著改善。事实证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是成功的。
②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③对外经济规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迅速扩大;表明中国开放型经济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④GDP的增长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万元GDP的能耗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表明我国总体的经济效益提高,由此导致企业利润、人民收入水平以及国家财政收入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万元GDP的能耗和固定废物排放量的大幅度下降,表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仅有利于当代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