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七课>>正文内容

第七课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想的含义;理想的类型;人类探求社会理想的历程。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中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在人生价

值实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讲索取不讲贡献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反对拜

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崇高理想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联系与区别。 运用:用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原理,谈谈自己对人生价值目标的设想;根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理,结合个人的切身体验,分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主要条件;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准备如何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2.能力方面 使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理论常识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从具体事实和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的理论观点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辩证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开动脑筋的独立思考能力。 3.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人性自私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4、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5、贡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6、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7、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8、理想与实现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私不是人的本性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3、如何看待精神贡献4、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

5、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课时安排共8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 前边学习的有关内容,概括起来分属于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价值观的,本课书要学习和探讨的则是关于人生观的,那么这三者之间是否是彼此分立、毫不相干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本课书的前言这一段,并翻阅一下本课的节题和框题。(学生阅读,回答)通过粗略地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部分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本课书的主题侧重人生观,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实现人生的值是需要条件的;人生价值总是与人生目标相联系的, (教学建议:由于“人性自私论”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是本部分知识学习的主要障碍,建议教师组织一节讨论课,围绕“人性自私论”讨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然后再进行总结、讲解)

第一节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板书)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板书)

上节课,我们就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理有据,我认为可贵之处有①注意了运用已学过的哲学理论,比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②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齐心合力进行合作,为本组的观点寻找有力的论据。下面我们对讨论的情况进行一下总结。

L、“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板书)

(l)它违反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原理(板书)

设问:所谓本质,应该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具有的,而不是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那么,对人类社会来说,自私观念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吗?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这种社会存在决定了那时的人们不可能有私有观念。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68页的最后一段小宇材料,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设问:那么,原始人那种一切从群体出发、一切为了氏族是否是“公”的思想呢?也不是,当时的人们既不知道什么叫私,也不知道什么叫公,只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正如教材所引拉法格的一段话所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脑筋却不那么容易。当人们开始思想时,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切应当归大家。”当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之后,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才有了私有观念。而且将来,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以后,自私观念也会消失。既然自私的产生、消失并不是同人类社会的产生、消失相一致的,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更不能说它是人的本质。

(2)它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板书)

自我保存的本能,是动物和人类都有的属性,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因此不能混同。动物遇到危险时,只会本能地反抗或逃遁。人遇到危险时,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当情况特殊时,人可以把利让给别人,把害留给自己。大家非常熟悉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邱少云,假如单纯的是趋利避害的话,受本能的驱使,那本能该告诉他,扑灭身边的火焰,而且初时只须吹灰之力,但他为什么一动不动任火将其烧死呢?后来也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一个人真会在生死关头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选择这种痛苦的死亡吗?

讨论中也有同学提出“一个人会留下最后一份食物给别人吃吗?”“会把剩下的最后一口水给别人喝吗?”我想对同学们说,会的,就因为他是人,所以他可以做到。邱少云是接受过党多年教育的志愿军战士,所以,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他可以制约自己的本能。

1998之夏抗洪抢险中,当浊浪排空、惊涛击岸的时候,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江总书记谓为“这是生死系于一念的时刻”,有多少子弟兵为了他人的生命让出了自己的救生衣;有多少洪区百姓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眼看着洪水淹没了自家的一方土地、一片家园。

(教学建议:教师可选抗洪抢险的录像片断放给学生看;也可事先安排学生讲一、两个典型的事例)

所以,有人说,人的思想境界越高,就越能自觉地运用社会属性控制和调节人的自然属性。对照他们的行为,再把动物本能的“自保性”说成人的本质,用以证明“人性自私”,很显然是对人的本质的曲解。

在讨论中,也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人人都有个人利益”,所以“人人都是自私的”。

“雷锋再无私、高尚,他也拿了国家发给的衣服,领了国家发给的津贴,所以,英雄人物也像普通人一样有自私的一面”。

这种观点的错误还在于:

(3)它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9页第2自然段,看一看什么是个人利益。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