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学生论文>>正文内容

我们共同的门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本文获南海市2006年政治小论文比赛一等奖)

黄岐中学 梁泳欣 指导老师:刘妞梅 何焕英

关键词:叛逆表现、原因、危害、解决方法

摘要:8月30日,广州市某中学开学的第一天,就有200多名学生因头发不符合该校要求被挡在校门外,更有甚者是面部上的浓装淡抹,衣着上的五彩缤纷,头发上的争奇斗异。这些叛逆的现象,究竟是青少年该阶段的写照,还是个别现象?这不禁令我们深思。

正文:

一、浅析叛逆的含义

叛逆心理是人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也是青少年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家长的要求采取不合作或者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寻觅叛逆足迹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校园里有的同学们穿奇装异服,行为举止各方面都表现的与他人不同,也可以说为另类,别人安静学习时他故意大声讲个笑话让其他人都听到,有的同学出现迟到、逃课现象,故意顶撞老师或家长……


究竟这是个别青少年的叛逆表现,还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普遍现象?为此,笔者就这些问题对我校200名学生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表:


还有,在问及做错事后,面对老师或家长的指责,大多数同学都表示感到烦闷,反感;小部分同学感到无所谓。根据调查所得,笔者关于中学生叛逆程度得出如下图:

看来,叛逆心理已不仅是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了,它已成为当今中学生大众的问题。

在被访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意识中“叛逆心理”就是“酷”的表现,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而家长的思想往往是不适宜的,很在乎个人的面子。

三.剖析叛逆心理

我的表弟在六年级时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仅上初一半个学期,变了,全变了——逃课

 


、早恋、染头发、打耳洞、喝酒、与父母隔绝、离家出走,有几次甚至走到高处,学着电视剧的情节要生要死……家庭的经济不错,父母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算得上是生活在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中,那问题何在,为什么一个原来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仅半个学期就人事依旧,面目却全非?一问原因,原来是交友不慎,父母对其过于信任而疏于管教……

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日异,知识、信息的完备,社会各方面对我们学生影响已不可回避,学校的教育已不是围墙的净土,传统观念的方式已经不新,家长们抱怨: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你叫他向西他就往东。

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那造成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主要有哪些因素呢?

(一)社会因素

社会,给青少年朋友一个莫大的活动范围,却不多注重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缺少关心的力量,一些不和谐健康的内容在各方横行无忌,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无法估量。

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是逐步形成的,我们从制度上废除了封建的科举制,废除了八股文。而且实际中的做法的确和科举制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始终有着“分数第一,能力第二”原则,从而误导老师、学生的教学学习方向,影响着社会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我国教育现今总说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家庭,甚至是同学间都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评价制度单一,因此学生只顾着如何拿高分,而忽略提高素质,“填鸭式”学习,为考试而考试的人演变成书呆子,最后便只会产生更多的“高分低能”,使“应试教育”的味儿越来重,而且各种考试也是越来越难,越来越烦琐,从而使学生压力越来越重,“减压”便成为天方夜谈,还有,很多书本学来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很小应用,学生缺少全面的发展。此外,如今的教育制度还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原本一个人才,可能会因在升学考试中的一个意外、一次失手,不幸地被抹杀掉美好的前程。这是他个人的损失,更是社会国家的损失。

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学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二)学校因素

有些老师不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又要面对中国这个应试教育的大氛围,为了使学生都有优异成绩,每个老师难免会给学生不少的压力,指示学生要怎样想,要怎样做,少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便给学生居高临下的感觉,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问卷调查表明,有73%的学生不满老师那种“指示式”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三)家庭因素

有人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这就充分说明了父母对儿女的性格形成与行为都起着直接的作用,因此,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一些家长受封建家长制与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于是便盛气凌人、态度生硬,使子女对其反感。

二是一些家长认识上的错误,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在调查中,有一位这样的同学——他的童年是在父母的争吵、父亲的打骂中度过的。无法估量那会给他内心投下怎样的阴影,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使他有了挥之不去的反社会叛逆心理,并在性格中潜隐着暴力和攻击性。

三是作为子女的中学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某中学生的父母关系破裂了,他被判给了父亲,他原品行兼优,由于父亲与插足的第三者结婚,让他心灵蒙受创伤。没有妈妈的日子,他无法接受,于是故意和父亲作对,父亲不让他做的他偏要做,吸烟、喝酒、赌博样样都会,还交上社会上的不良朋友,有时甚至用刀割伤手腕,让父亲看到心痛,且处处“整治” 父亲和继母,为的是不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个破裂的家庭多多少少会给子女带来创伤,与父母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四)个人因素

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便自觉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另类的事情,与老师、家长背道而弛,有时却因自搞新奇而使学业受到影响、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心灵受到创伤……

外在因素的影响固然不可忽视,而最主要原因还是我们中学生本身。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小例子:1.初三学生公然在教室抽烟,以彰显自己的成熟。2. 搞不清为什么,就爱与父母唱反调,尽管有时也知道父母说的对,所说的都是为自己好,但还是不愿意听他们的,总要自己搞一套。

这期间不乏由于我们的好奇心的驱使或对未知事情的探索精神,越是不准碰触的区域,明令禁止的方面,我们越是想去看看。因此会做一些和大人想法和命令相反的事情。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有时我们明明知道所做事情的错误性,却就为着意气或面子而不顾一切,事情完成后却给自己借口——“这就叫个性”。对于我而言,这叫做——肤浅,是不理性的表现,是缺乏思维判断能力、是非观不鲜明的充分体现。

四.认识叛逆危害

叛逆心理虽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但它又像一个伤口,若处理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养成不良习惯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在校内,有不少学生由于叛逆心理影响,经常出现打架斗殴、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等现象,有些同学还不服管束,公然顶撞老师、家长,与父母不和便离家出走。有些同学索性退学,可到社会上又没有适合他们生存的空间,于是没钱使用,便铤而走险去偷东西、抢掠等,做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还会造成自己和家人、老师的关系紧张,从而产生代沟,不能倾听尊长的教诲,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还会引起偏激的行为和不正确的行为,有时自己不能理性的处理事情,影响自身发展。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

五.探寻解决良方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因此,关注青少年叛逆心理问题,帮助、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共同步向美好未来,是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少年自身不容推卸的责任。

(一)社会方面

加大对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并落实对各项关心爱护工作。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努力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观念转化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观,可以把学生课本内容与现有各种考试制度响应地适当调整,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并督促学校及各部门落实好工作,对不配合工作的勒令改正或予以惩罚。大众媒体的作品尽量避免一些不恰当的渲染,社会各界人事多给予青少年关心与帮助,正确引导青少年走正途,正视问题青年,让青少年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二)学校方面

①老师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是和自己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

②老师不断的改进教育方式,减少应试教育对学生带来的压力,尝试与学生交朋友,多关心学生,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更让学生心服。调查表明,有63%的学生,在做错事后,都希望老师能以朋友般的纯真的态度去跟自己讨论。当学生犯错时,以朋友般纯真的态度去跟学生讨论,将正确的知识教育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的压抑等。

③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多种多样的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宣传活动,观看青少年健康教育片,在校园内营造有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组织学生家长同样来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家长关于这方面的常识,让学生的得到健康的家庭教育。

(三)家庭方面

同样地,作为家长的也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

在家庭方面,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积极、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不能倚老卖老,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为由,要孩子全听自己的,在与孩子谈心时应以有趣的谈话带动气氛,不说子女反感的事。

中国的家长大多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孩子便承载了太多的压力,进而叛逆。因此,我们家长应在孩子犯错时,将心比心,站在子女的立场感受一下之后再教育他们。家长要给予子女理解,给予帮助,多作鼓励,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并耐心教育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给他们太多的责备。是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帮助子女解决心理困惑。

对于处在破裂家庭的青少年,由于这些孩子一般精神比较紧张,而感情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他们比其他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因此作为家长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心态,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必须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尽管父母间的关系不和谐,也不要给子女带来太大影响,如不要在子女面前吵闹与大声说话,父母共同引导子女正视父母现今的关系,接受这一个事实,不要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并尽量为子女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四)青少年自身方面

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这个阶段的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情绪容易冲动,看问题还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总是与他人唱反调等。中学生应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辩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的好建议,学会宽容,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向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与朋友、老师或家长沟通,有时可以适度发泄一下,使自己的伤痛得到一些的安慰,使自己保持心情愉快。我们青少年首先要认识这个社会的是是非非,多与师长交流,有损我们身心健康的事我们决不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谨慎交友,再者就是要增强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品行,要按照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来做。

在该年龄段,每个青少年都不乏会有相应的叛逆心理,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发展成问题青年,就在于有的人会去操持、控制不断萌芽的叛逆心理,克制叛逆行为的发生,能很好地驾驭叛逆心理,而不是搞什么另类行为,与谁对着干,若是这样,则就是叛逆心理的奴隶,只是借助叛逆行为掩盖心中的虚无与自卑,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这都是愚者的行为。

虽说叛逆是成熟的标志,但是太叛逆,就会导致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犯罪。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有太过叛逆的心理,要想到父母幸幸苦苦让我们上学而要好好学习,用知识努力填补内心的空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跨越我们共同的门槛。

当一个内心真正富足,灵魂真正充实,而不是靠着装点那副供人参看、冷冷的躯壳的时候,那种成熟感、自信的状态就溢于言表,每一个人都会很自然感受到,不需你再多作说明。这是一种境界,但是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做到的。

资料来源:http://www.5191.com/print.asp?articleid=17169

http://www.21xc.com/chenbao/list.asp?id=41761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