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一课>>正文内容

怎样理解商品的含义

1、明确商品的含义(本课重点)

⑴判断一种物品是不是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用于交换。

下面用下列三组实例来说明:(1)空气、阳光。(2)由于空气污染,人们对污染的空气加以提炼,并将提炼的新鲜空气装入密封的罐子中。(3) 人们把装入密封的罐子中新鲜空气拿到市场上去出售。第一组既不是劳动产品又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第二组虽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所以也不是商品。只有第三组,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因此是商品。可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深刻理解“用于交换”的含义。(本课难点)

①用于交换在时间上有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分,这里的交换不包括交换成功后人们的消费,因为交换最终完成后,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成了人们消费的对象(像我们用的笔墨纸张、穿的衣服、鞋子等),商品就转化为非商品。

②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商品)或者暂时还不能实现交换(如商店里摆放的商品)都属商品。

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换后才进入消费领域的。一种产品只要它不终止交换关系,那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作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物品甚至废品,不再是商品了。

可见,一件物品不可能生来就是商品,永远是商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⑶商品、劳动产品、自然物品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都可称为物品。有的物品对人类有用,有的无用,有的则有害。经过人类加工的物品叫劳动产品,除少数废品外,劳动产品一般都有用。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凡商品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②从范围上看:从大到小依次是: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③从产生时间看:物品是早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劳动产品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联系:

①物品包含了劳动产品、商品,也包括了未经加工的东西。劳动产品包含了商品。

②物品凝结了人类劳动,就成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就是商品,反之商品退出流通领域,就是一般劳动产品,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⑷要从商品形态上去判断。现代社会,商品交换不仅表现为物与物的交换,还表现为提供劳务、技术、信息等,即商品从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两类。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商品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