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五课>>正文内容

国民收入的分配(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明确国民收入经分配后,最终形成了积累和消费两部分,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积累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以及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能力方面:通过对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只抓一点而不顾其他,提高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对从实际出发来分配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教学重点: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教学方法
从事例出发引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归纳。使讨论与讲授结合,主体与主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新世纪四大代表工程吗?它们分别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这些工程从调查勘测到开工建设直到竣工,历时很长,不知要耗费国家多少财力和物力。我们仅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哪位同学能简要介绍一下这项工程及启动的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是指把西部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输往东部地区,工程主干管道全长约4200公里,首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田,途经8个省,最后抵达上海市。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目前该工程已开始分步实施。
师:关于收信材料,很好。“西气东输”作为西部开发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它将成为横贯中国腹地的能源大动脉,为国民经济发展描绘一道壮观的风景线。据初步预测,仅这项工程的第一期工程投资将达1200亿元。这些巨额款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积累,最终来源于我国三大产业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经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分配后,用于这些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这部分集中性分配是如何确定的?进行这种集中性分配,怎样才能兼顾生产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讲授新课
师:请大家看P2的画面,现在我们购买各种商品还需要这类票证吗?为什么?
生:现在买东西只需要钱就行了,早不需要这些票证了。这些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什么都是计划供应。
师:果真如此吗?要知道,计划供应就是限量购买,国家为什么要限制老百姓买东西呢?难道是不愿看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肯定不是。那是因为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产品严重短缺,不用票证就难以保证人民生活必需品最基本的供应。
师:是的。然而,单凭票证并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总量,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请同学们看一下伴你学P16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材料,分析一下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材料说明从1989年至2001年十三年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且粮食、钢材、移动电话户数等增长幅度很大。这些说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师:是的,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才越来越丰富。在经济学上,我们就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用货币来表示,就是社会总产值。总产品是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总产值则是价值形态,或者叫货币形态。
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板书)
显然,社会总产品数量越多,品种越丰富,质量越高,就越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就越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越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常常作为两个重要指标来计算经济总量,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比如,一国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的社会总产品量越多,表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越强。反之,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那这是不是说一国的社会总产品数量越多,该国的经济就一定越发达呢?请同学们阅读P3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
生:不一定。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许多产品的产量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虽然早就夺得了第一,但人均一下的话,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就还有很大差距。
师:是的。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才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但这一个个总量世界第一,毕竟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强大的标志。
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的父母经商,当你问他们:“今年咱家赚了多少钱?”的时候,你问的是总收入还是除去了开销后的净收入呢?
可以肯定地说是净收入。对于国家也是如此,社会总产品本身是由各部门各待业的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但生产这些产品也必须消耗一定的生产资料,比如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能源等。如果我们要计算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就得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剩下的那部分产品,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也是一个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但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国民收入理论的争议较多,分歧较大,所以对国民收入只作一般了解。请同学们看书P3第3自然段,弄清楚以下问题。
(1)国民收入的含义及形式,从中体会它与社会产品、社会总产值的关系。
(2)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及增加国民收入的意义。
(3)增加国民民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2)国民收入(板书)
生:(1)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为国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板书)。从概念中就可以看出它与社会总产品的关系。
(2)国民收入实际上间劳动者新创造的财富,是“净产值”(板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的标志。只有国民收入部分,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所以,努力增加国民收入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3)而要增加国民党收入,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增加劳动者的数量、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广泛地应用新科技等。
师(总结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但是在多条途径中,哪条途径是最根本的?
在生产资料有保证的前提下,增加劳动者人数,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但这都不是根本途径。因为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要受生产资料数量的限制,否则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且人均国民收入还可能减少。而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又会受自然条件和劳动者生理条件的限制,只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既降低了消耗,又增加了产量,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这才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师:国民收入经营复杂的分配后,都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充分发挥了作用。但按其最终用途看,不是用于积累,就是用于消费。那么,积累部分包括哪些内容?消费部分又包括哪些内容?请同学阅读P3最后一段到P4最后一段,最后看P5上的图表。
师:从P5的图表上,我们应该明确这样几点:
(1)积累的三部分内容中,扩大再生产是主要部分,因为它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2)消费部分不管是公共消费还是个人消费都属于生活消费,而不是生产消费。其中,个人消费是主要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是通过个人的货币收入,自由选购商品和劳务来满足个人及家庭的需求,所以它关系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公共消费部分除了教材列出的几项,政治家如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消耗。在公共消费领域中,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仍属积累。如建一座学校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是积累的内容,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则属公共消费。总之,公共消费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
那么,积累和消费是什么关系?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呢?
师:我们可以把国民收入比作一块大蛋糕,一个人分得多了,另一个人就必然少。那么这体现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什么关系?
生:这体现的是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是积累和消费对立的表现。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一定的,而积累和消费都来源于国民收入,所以必然是积累多了,消费就要少,消费多了,积累就要少。
师:而事实上是不管是积累少了,还是消费少了,这都不好,积累少了会影响生产的扩大,最终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少了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也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这样看来,分配国民收入还并不像分配蛋糕那样简单,积累和消费这两部分分得不合理的话,既影响生产的发展,又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样去分才能兼顾二者呢?也就是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才能使二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呢?看来只有“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切好”。即:
首先,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在此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大。(板书)
积累增长了,生产规模就会扩大,产品数量、品种就会增加,人民物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同时,消费增长带来了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积累的增加。可见,积累与消费之间不仅仅有不一致的地方,二者还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其一。那么,请一同学完整地说一下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生: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积累和消费具有一致性。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积累和消费又存在矛盾的一面,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造成消费萎缩,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不仅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而且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相反,消费部分过多,生产发展没有后劲,最终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
师:对,正因为积累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那应该做到的第二点是什么呢?
其次,“再把蛋糕切好”,即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板书)
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还必须从实际出发,把蛋糕切好。进一讲也就是积累和消费的增长各应达到什么程度?教材告诉我们积累的最低限(消费的最高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最高限(消费的最低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所以,合理的比例应当是在这个最低限和最高限之间,而不能突破这两个界限。过高积累和过低消费都是有害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像以上这样对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是通过价值形式进行的,即把价值形式的国民收入分配为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分别称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但这种分配并不是凭主观愿望任意确定的,而必须从实际出发,这儿的实际就是客观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实际产品量,即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具体而言,就是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数量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社会消费资料总量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会带来问题,那么,会带来什么问题呢?请结合下面的例子思考。(多媒体显示)
假定钢材1000元一吨,市场上现在有100吨,那么应投入钢材市场的资金是多少?如果多投1倍或者少投1倍会怎么样?
(学生边计算边思考,很快已有好些同学得出了结论,发现了问题)
生:如果按1000元/吨的话,100吨钢材要成效就应投入1000元/吨*100吨=10万元资金。钢材是生产资料,所以这10万元是积累资金。
如果投入增加一倍,成了20万元,市场上的钢材数量和价格不变的话,这就意味着积累基金超过了增加的生产资料,即需求大于了借给,现在的1吨钢就应卖到20万元/100吨=2000元/吨,这样,在建工程就不有按期完成,甚至使现有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出现短缺。
如果投入减少1倍,成了5万元,则又是另一种情况了。这意味着积累基金小于了增加的生产资料,即需求小于了借给,价格就会下跌,也会造成钢材的大量积压。总之,不一致时带来的问题很多。
师:消费基金与消费资料的关系也如此。有人说“为了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大幅度增加薄煎饼”。如果说我国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工资增长的速度的话,那会怎么样?
生:这实际上是消费基金超过了消费资料的总量,肯定会引起物价上涨,造成经济秩序混乱。
师(引导补充):除此之外呢?事实上社会成员之间货币工资增长同谋不尽相同,由于物价的上涨,实际上导致一部分人用货币所购买商服务减少,造成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工资水平是不能随意提高的,它也应当从消费资料的总量实际出发。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
对于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的上册已介绍过,鉴于学生对这一关系的了解,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注意它与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处理是何关系。
从教材中看,对于国家、对于企业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就像<孙子兵法>中提到的“蓄势”,如果把巨石推向山顶,固然费力气,然而巨石滚下山坡的时候将势不可挡。积累就是“蓄势”,要着眼于整体、着眼于长远。威尼斯对于企业来说,决不可以搞分光吃光,那等于吃了前程。但积累并不抑制消费,在分配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能从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
这一点实际上是从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利益关系的角度分析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
总之,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对于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结构的优化,保证生产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按照三个原则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不能因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而改变。
课堂小结
本节学了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是什么是国民收入,这必然要涉及与社会总产品、总产值的关系,其次是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这又引出了积累与消费重要关系以及正确处理的原则。那么,国民收入是不是就是财政收入?请同学们课下预习第二框题。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财政;税收;纳税人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