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哲学上册>>正文内容

第八课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过去,人们习惯于把动物分为“善”与“恶”两大类,对“善”者保护,对“恶”行捕杀。现代生态学告诉人们,动物无善恶之分。这说明( )

A.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B.动物世界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变化发展的

C.在古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和谐,而现代则相反

D.过去,人类要征服自然,而现代变保护自然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人类现在所以变保护像虎狼一类在寓言故事中一直充当“反面角色”的野生动物,其原因是( )

A.大自然造就一个物种需要几千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现代人类要消灭它不过是举手之劳

B.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灭绝一个物种,就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一个潜在危机

C.过去人类害怕虎狼,现在虎狼惧怕人类

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过去虎狼伤害人畜,而现在它们早已“改邪归正”

3.鲁宾逊流落在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大海。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性?下确的回答答是( )

A.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

C.是实践活动,也只有社会性,同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

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

4.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来亲口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这说明( )

A.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

B.一个人的认识不一定都来源地亲身实践,也可以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

C.来源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比来源于书本的知识可靠得多

D.任何认识都是直接接触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

5.改革是我国科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里所说的改革( )

①是指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 ③是指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④足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⑤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⑥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不是要调整社会关系 ⑦是通过改变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来解放、发展生产力,以维护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⑧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

A.①③④⑥ B.②⑤⑥⑦ C.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⑦

6.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单词是“try”(试)。成都有个年轻人在研制一种安装折冀的可飞行汽车,在国内无人理睬,被称为是异想天开。可美国的一个机构却邀请他去美国“try”,并为他提供“try”的条件。其实,在中国也有敢于“try”的人。开放特区是“try”,“一国两制”也是“try”。“try”的哲学含义是( )

A.敢于把种种设想付诸实践

B.与实践相比,理论、设想等主观的东西是可有可无的

C.善于把具有创新意向的科学构想付诸实践

D.勇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7.有人统计,从1978年至今,约有7000多个比较固定的新词诞生,如“第二职业”、“软着陆”等,从直接原因是社会变革期间许多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涌现。从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实践的飞速发展 B.港台文化的影响

C.西方思想的入侵 D.语言学家的创新

8.下列说法包合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的原理有( )

①研究自然足为了改造自然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③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⑥平凡伟大马列真,一代师表启后昆 ⑦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9.面对转基因产品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也有人担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人的认识足受主观条件限制的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二次大战后,在德国战场上,苏联人看中的是物,他们把大批军工设备和物资运往国内;而美国人看中的是人才,他们采取强制手段带走了德国的数千名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事实证明,美国人比苏联人高明,因为( )

A.苏联人不懂得人比物更重要,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B.苏联人不明白高素质的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比实践的其他物质要素更重要

C.苏联人不懂得科学和科学家都是没有国界的

D.苏联人相信的是机械唯物论,而美国人相信的是唯心论

11.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比实践的其他要素更重要,是因为(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高素质的人才是新科技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B.高素质的人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C.人的智慧是世界的本原,实践的其他要素都是智慧的产物

D.普通劳动者离开了高素质人才就不能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

12.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这个事实生动地说明了( )

A.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代替传统产业

C.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

13.下列成语、谚语中能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这一原理的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C.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D.是驴是马,一遛便知

14.1999年6月5日沱沱河边“长江源”环保纪念碑正式揭碑。竖碑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警示并唤醒世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警觉。二是通过竖碑活动,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关心长江源,保护母亲河。这种认识( )

①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 ②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 ③是社会历史保存下来的传说 ④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⑤是对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的观点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15.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象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表明了以下的哲学道理( )

①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只有勇于实践的人才可能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③认识不但在实践中产生,也要由实践来检验 ④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有献身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淮海战役胜利后,陈毅曾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话告诉我们( )

A.中国革命历史是农民的革命

B.劳动群众始终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农民阶级足中国历史上最有前途的阶级

D.农民的小车不但推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推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7.沙俄时代某思想家认为,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而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面的非零实数,一加到前面,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这个观点( )

A.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杰出人物的带领下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实践主体的地位

C.说明了群众没有英明的领导则是乌合之众,其作用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D.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因为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1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 )

①既要学习,又要参加实践 ②只要读书,就能参加实践 ③只要读书,就会实践 ④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下列哪些是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

①闭门思过 ②经济体制改革 ③吾日三省吾 ④忏悔和祷告 ⑤某作家写不准备公开发表的日记 ⑥歌星公开演出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20.时代在变,观念也在更新。下列哪些是与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 )①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②使用权有偿转让 ③个人的事就是个人的隐私 ④保护知识产权 ⑤重权轻义 ⑥能挣会花 ⑦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⑧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⑤⑥⑦⑧ D.A.①④⑦⑧

21.思维方法是主观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下列属于科学思维方法的有( )

①个别实例不能证明一个命题是真,一个反例却可以证明一个命题假 ②个别——一般——个别 ③是即是,非即非,余者均是废话 ④我看到的人都有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的私心,窥一斑知全豹,由此可知,人都是由私的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2.刘少奇在晚年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其含义是( )①历史家都是代表人民写历史的 ②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而人民是最终的胜利者 ③只有站在历史主人的立场上,才能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有资格写历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而现在不少地方官仍以老百姓的“父母官”自居,以“爱民如子”自诩。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

A.以“父母官”自居,表现了对人民的责任感

B.“父母官”意识是封建意识,而邓小平的话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C.两者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干部和群众的亲密关系

D.无论在什么时代,能真正当好人民“父母官”的人还是受人民欢迎的好官

24.《三国演义》是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但这部小说却充满了“英雄造时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说明( )

A.《三国演义》讴歌的诸多英雄都出身低微,因此“英雄造时世”的观点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此并不矛盾

B.《三同演义》中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是封建文人在创作过程中硬塞进去的

C.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历史创造者

D.在封建时代,人民群众还没有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25.全国绿化劳模马永顺在20世纪50年代当过伐木工人,后来带领全家上荒山植树,他说:“我要把过去砍掉的树补上,给小鸟安个家。”他没有多少豪言壮语,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了自己对民族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他的事迹说明了( )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可分割 ②人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新世纪的道德不仅规范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应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6.中共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指出,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际局势出现种种新变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与当代经济和社会生活。我们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最重要的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这说明( )

①正确的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④要重视旗帜的作用、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B.③④

27.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蛉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人民币。为此,抗虫棉的研究被列入高科技计划。经过5年艰苦攻关,抗虫棉诞生了。科研人员说:“是农民盼望早日种上抗虫棉的愿望,激励着我们去争取成功。”这说明( )

①认识的产生是由人的愿望决定的 ②实践的主体是智力和体力的统一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8.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沈括则认为,“四月芳菲尽”与“桃花始盛开”是自相矛盾的。后沈括游山,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并从中发现,在山的不同高度气候不同,方知自己错了。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米是量变的结果 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⑥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感性认识 ⑦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志

A.①②④⑦ B.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⑥ D.①③⑤⑦

29.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这一论断( )

①认为理论与实践应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为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 ③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 ④在认识论中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根据上题材料,之所以买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 )

①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来看,学习间接经验只要结合实践就能真正消化、理解 ②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有意义,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③从认识的变化发展来看,马克思生义随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可能僵化 ④从学习的方法和任务来看,只有理论用系实际,才能深刻理解理论,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简答题

31.知识青年为什么必须走与工农群众相给合的道路?怎样才能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

32.第22对染色体遗传密码破译,这是继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人类在认识世界方面的重大发展,是人类从根本上解除病痛迈出的重要一步。试问:

1)破译第22对染色体遗传密码属于什么实践活动?有哪些特点?

2)这一科研结果是否意味人类马上可治愈诸多“绝症”?为什么?

三、辨析题

33.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4.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所以,邓小平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的惟一标准。

四、论述题

35.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力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时,做出如下论断:

论断一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论断二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论断三 十五大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论断四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发展。请结合哲学常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论断是怎样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

(2)怎样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产生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C 6.C 7.A 8.A 9.D 10.B 11.A 12.C 13.D 14.A 15.D 16.B 17.B 18.C 19.A 20.D 21.B 22.D 23.B 24.C 25.C 26.C 27.D 28.D 29.C 30.D

二、简答题

31.(1)只有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增长才干,学到真正的本领,找到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才能汲取营养和力量,把自己的才智和人民群众创造力融为一体,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已为优秀知识青年健康成长的实践所证明。

(2)①首先,要处理好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知识的关系,把读书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做到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②要处理好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关系。既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又要加强思想修养,做到两者的统一。③要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积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做到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④要处理好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尤其是和工农群众的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虚心向工农学习,扎实地依靠人民群众,做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32.(1)这是科学实验的活动。其特点是科学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目的,运用特殊的设备和手段,去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

(2)并不意味如此。因为任何科学理论要转化为应用型成果,都需要一个过程。

三、辨析题

33.(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由此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则是错误的。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却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致的。因为一切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们的活动去解决。

34.(1)邓小平理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2)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的东西必须具备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特点,只有实践才具备这一特点。这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受主观认识的指导。另一方面,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这样,可以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以一种主观认识作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3)邓小平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作为理论仍属于主观认识的范畴,不具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况且这一理论本身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4)题中的说法肯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但却把科学理论误认为检验认识的标准。

四、论述题

35.(1)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②论断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论断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论断三体现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论断四体现了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

(2)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发展。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所以必须坚持。但由于事物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正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

给我们的启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用它来指导中国的现实问题。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哲学常识上册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