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信息时代中学生冷漠心理透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现在的社会经济越来越开放,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中学生更不例外。信息时代使这些孩子没有了封闭的苦闷,独生子女的背景又使他们享尽了家人的宠爱。“很少挫折”的成长背景,造就了学生“很我”的风格,他们大多思维独立,不愿被改造,敢于接受挑战,在信息时代如鱼得水。
  目前部分中学生人际关系冷漠,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往,不关心自己之外的任何事情,个性强,自私,不团结同学,无团队精神,讲究吃穿,吃苦耐劳的意志薄弱。以上这些是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冷漠化现象。
  中学生心理的冷漠化,会致使人格的变态发展,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阻碍了其心理的正常发育。因此,我们不能对其视而不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探析其渊源,及时作出对策。
  一、中学生冷漠心理产生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
  市场经济是开放、竞争、民主、法制的经济,能够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创新思维和效率观念。同时,由于市场的趋利性、排它性和商品交换原则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导致社会失范行为处处可见。
  自私自利的人们,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的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别人的困苦与自己毫不相干。他们不再为真情所感动,不再有奉献的情怀,不再想理解他人,甚至对于好心人给予的帮助也无动于衷。
  中国入世后,多元化价值观随之而入,网络普及,中学生面对更多的信息刺激,在学习各国文化的过程中,许多不良影响也会乘虚而入,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准,显得尤为重要。
  2.学校方面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学生在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教育质量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基本上都是简单灌输,并没有使学生从根本上接受,也就是说,并没有达到自我内化。由于一些教师不善于顺应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教育,缺乏用心理学科学知识指导工作,加上重智轻德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所以,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影响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家庭方面的原因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中学生冷漠心理的形成是与父母亲的教育分不开的。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其百般娇宠,并事事顺从,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要周围所有人都要依附于他,从来不会从他人的角度着想,造成人际交往难以沟通,从而产生了隔阂和冷淡。
  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超载的爱”的副产品只能是冷漠、怨恨,花季少年自杀,甚至有打死自已的母亲的事也就出现了。
  4.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自我封闭的心理。学生整天埋头学习,从不重视与集体、他人的交往。
  第二,严密设防心理。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矛盾和冲突中受不得半点委屈,互不相让,产生了疏离感。
  第三,期望值过高心理。部分学生由于好高骛远,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滋长了不满和失望的心理,由此产生了对人对事的冷漠。
  二、应对冷漠心理的对策
  1.社会要重视人文教育
  目前我国教育有一个较为严重问题是人文学科教育的滞后。
  人文教育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心灵塑造的功能,提供正确的价值和意义体系,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国人更多听到的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声音,人文精神的呼声甚微。人文教育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人文精神的负面效应是:在人与物的关系上,由于物欲横流使人重物质轻精神;在人与人关系上,人际冷漠,失去了社会的正义和公平的原则。人类创造的科学艺术,再高级再完美,最后仍要靠良性的人文氛围、道德环境依存延续下去。所以,应该通过人文教育唤起孩子内心的良知、正义感、荣誉感和羞耻心,充分发掘出内心世界里的“性善”部分,从而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2.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教育学生并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意识,这是克服学生冷漠心理的基础环节。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品质知识教育,对学生日常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品格,进行实例分析与评价,好的肯定、鼓励,不好的帮助改正,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父母要教会孩子做人的基本知识
  这是克服孩子冷漠心理的首要条件。家庭是子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孩子不仅需要呵护,更需要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例如,好吃的东西总是给孩子,差的给大人,家长认为理所当然,孩子也欣然接受。久而久之,孩子对“不谦让,不为别人着想”,习以为常,并随着年龄增长,自私、霸道表现得越发突出,甚至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意识到要抓德育教育时,孩子的道德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已经很难改变。所以,父母应指导孩子懂得回报大人,激发他们的感激意识,对于情感健康十分重要。这种意识使人们能够“感恩知足”,越来越意识到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并且将这种感情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
  我们应多关心孩子,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是在心灵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抚慰。让孩子内心空虚与苦闷有一个发泄的时空,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让他们心灵世界由荒漠变成绿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风尚,培养文明素质,使之具有常人的勇敢、善良、爱心,先立足做人,再努力成龙。这样的“龙”立足大地,功力深厚,才会飞奔得稳健、高远、长久。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论文|历史|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