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其解法初探

近期以来,各类刊物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如火如荼。其实政治高考早在1998年就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而后在每年的高考卷中几乎都出现了开放性试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第38题的命题思路更属于一种标准的开放性试题,代表了未来命题的方向,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我们将来的政治课教学。本文拟结合这一题目,探讨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其解法,希望对其他教师的教学予以启示。
1 、什么是开放性试题?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在答案的回答方向上具有多元化特点,甚至无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从试题本身的角度出发,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出言之有据、言之有物的分析,均视为正确的一种无严格界定方向的题目。这种题目明显有别于以往那些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解题方法的封闭性试题。在以往的政治考试中,为了达到选拔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评分标准要求必须客观、准确,因此政治课考试及高考主要采取封闭性试题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但是在今天,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高度关注个性教育,甚至以能否培养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因此,才陆续出现了在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上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开放性试题。可以预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开放性试题作为评判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以及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考察方式,必将出现得越来越多。那么,开放性试题具有哪些特点呢?我们的教学应怎样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尽快适应这种令学生摸不着边际的试题呢?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如前所述,开放性试题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回答方向的多元化甚至是无标准答案。那么,在内容上它具有哪些特点呢?
1
、思维的开放性而非收敛性:
政治试题一般在命题设置上都遵循着漏斗型设题方式:每一个标准的政治试题无非包括情境、立意和设问三个部分,在传统的试题中,一般都是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大多数是时政材料)作为
情境,在这一事件或事情中体现了某一政治思想(大多体现了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而后通过某种设问方式(即显性设问、隐性设问或无设问设问三种设问方式)要求学生对材料作出分析或归纳。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设题上要求题目具有准确的设问方向和回答方向。考生一旦超出题目的界定方向即出现跑题现象,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种命题方式和学生的回答是遵
收敛性思维的方式进行的,所以,答案具有一元化的特点。而开放性试题则截然相反,虽然也有情境、立意 ,但在设问方向上一般要求考生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解决问题的
方法。由于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上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更具有多样性。面对如此复杂的一个事物(如2001年高考题中的如何治理互联网存在的弊端),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当然是不拘一格的、多种多样的。这就在本质上属于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思维的前瞻性而非滞后性:
在原有的封闭性试题中,虽然题目年年翻新,不断以最新的时政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即我们常说的政治考试题习惯于迎着社会热点上。材料年年是新的,题目年年也是新的,但是在思维方式上却是一贯如一的: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一些和所学的知识一致的或近似的答案。

尤其在设问中为了保证答案和批改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往往答案局限于对所使用材料的解释或寻找理论依据上,这种命题本质上属于寻找所学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这样必然使试题局限于对党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解释和理解上,从而使理论严重滞后于现实。而开放性试题则一般以时政作为切入点,但是其所谈及的问题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问题尚未解决,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思维方法当然也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因而考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往往也具有前瞻性。
不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在短短的考试时间里对答案作出系统的理性的表述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另一方面也不能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相关的问题作出深入的思考、认真的分析。
3 、试题以能力立意而非以知识立意:
在传统的考试中,尽管《考试说明》再三强调要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而非仅仅考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命题者顾忌过多偏离教学大纲会引起教学一线教师及学生的恐慌以致于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因而开放性试题的改革幅度一直不大:历年高考题中虽然部分试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但在本质上皆属于就原有的封闭性试题作出的修修补补,题目仍以知识立意为主。但是在2001年高考卷第38题中针对互联网出现的虚假信息、黄色内容以及学生沉溺于网吧等弊端,要求学生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此题就已经完全实现了命题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在回答此问题时,只要使用高中所学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此题,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所以其赖以存在的知识载体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当然,题目的答案就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从而达到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要能够恰当地运用所学知识或理论观点及原理对题中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解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均可得分。可以说此题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开放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完全以能力立意型题目的设置。
4 、要求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结果:
我们在一些题目的考察上,过于强调对现有结果的解释。每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往往关注:What(是什么或什么事情)?Why(为什么或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How to do(怎么办即这件事情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或要求我们在其再度发生时应怎么去做)?这三步非常重要。它代表了人类社会正常的认知程序。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和考试过度地强调了前两个过程而忽视了方法论的应用及其意义。一旦考试题出现,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学生分析、判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发生这种事情?而很少关注怎样解决问题。即使部分年份高考题出现了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类型的题目,但是由于题目在材料的使用、立意的把握已准确地界定了方向,使答案仍具有一元化的特点。这种题目在本质上仍属于封闭性试题而不属于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只所以答案是开放的,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事件的本身就是开放的,即其发生的过程尚未终结,当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具有多种途径。考生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角度来谈解决的方法当然均无不可,只要言之有拒、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因此这种题目在本质上实际是在考察学生如何使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结果。学生只是一套方案的设计者而非具体的操作者。当然,方案要具有可行性自不待言。
、开放性试题对我们教学的几点启示:
1、实现开放性教学,摒弃封闭式教学,既然开放性试题以能力立意,因此在常规教学中要高度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应彻底摒弃以往的教学中只允许一家之言存在的教学模式,而应以高度的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去驾驭课堂,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空间,在师生之间不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即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开放性。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场所。而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问题的探讨上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分的规范性,反对以一种正确答案来排斥所有不同答案的做法,而应允许学生在相关的争论中别辟蹊径。在不同的意见出现时,我们应给予其足够的时间以使其能充分地表达思想包括可能是不正确的思想。只有使其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将来才能从容地面对开放性试题。当然,由于知识水平、阅历、能力及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其可能出错而扼杀其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我们的课堂应是新观点迭出、创新性思维层出不穷的课堂。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开放性教学而非封闭式教学,进而为正确解答开放性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面对陌生的试题,学生会显得无所适从。但学生对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一个从迷惘到熟悉的过程。这个过程浸透着教师不断诱导、不断训练的心血。我们除了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之外,在课堂训练和课外练习中应逐步加大编制开放性试题的力度,并逐步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解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以下以题目为例,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解此类题目:
例题:材料分析题:逃(偷)税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逃税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每年因此损失的财政收入不少于1000亿元。目前,逃税问题已对我国的财政收支平衡、企业平等竞争、社会分配公平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构成了直接或潜在威胁。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整治。
请给我国整治逃(偷)税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此题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在教材中是无法找到正确答案的。由于学生对偷逃税现象知之甚少,加之对如何解决偷逃税现象很少作出深入的思考,解答此题是有较大难度的。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诱导学生思考:(1)、从纳税人的角度:纳税人的纳税人意识淡薄是造成偷逃税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纳税人意识;(2)、若纳税人明知故犯、有法不依呢?所以应加大执法机关对偷逃税的打击力度,以达到震慑违法犯罪分之的目的;(3)、从税收征收机关的角度看:有无因机关工作作风不良而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呢?所以,税务机关应转变工作作风,依法征收,文明征收;(4)、对于屡屡发生的地方政府的不正当干预行为,应加大分税制的力度,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5)、还可以诱导学生从税费不分的现状出发,谈费改税以及减轻企业的负担等等。当然答案还有很多,我们是无法穷尽答案的。正因为如此,这个思考的过程是开放的,是不断变换思维角度从而不断给出更新的答案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保持思维体系开放性的过程。当然,不同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但这正是开放性试题答案的特点所在,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所在。


主要参考书目:郑毓信:《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陕西师大《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第3期)
王福景:《评说2000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评分标准的开放性》(陕西师大《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年第2期)

作者邮编: 221300

此文发表在《中学文科》200181日刊第35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