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四课>>正文内容

中国建筑师效率是美国同行2500倍?

  日前,在一次国际建筑设计学术研讨会上,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库哈斯这样调侃中国的同行:“中国建筑师的数量是美国建筑师的十分之一,在五分之一的时间内设计了五倍数量的建筑。这就是说,中国建筑师效率是美国同行的2500倍。”(8月31日《中国建筑报》)

  中国建筑师设计效率真是如库哈斯所调侃的那样,有美国同行的2500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城市步入极速发展期。截止去年,中国城市增加了475个,每座的规划人口都在42万以上。城市的兴起,带动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上海市为例,在过去十年中新建的摩天大楼,比整个美国西海岸全部摩天大楼的总和还要多。而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大都直接取材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楼、高密度、大广场”的模式,缺乏城市的个性特征。

  这样的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也都普遍存在。这或许就是中国建筑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效率比美国同行高出2500倍的重要原因吧。

  对城市建筑设计缺乏个性的谴责,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提出。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实际上就是起源于对现代建筑带来的千篇一律和缺乏人文要素的批判。

  城市同化倾向不可逆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建筑文化个性丧失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阻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设计要有地方文化个性,这实际上在认识上并不存在争议。但为什么城市建筑形象的趋同化,又是那样的不可逆转呢?

  笔者认为,这恐怕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从社会经济根源来看,工业化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巨大的诱惑力、影响力打破了地域文化个性赖以生存的空间界限和文化界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趋势。

  近年来,建筑设计出现的“全球化”、“地球村”,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注释。二是从决策者和设计者的角度来看,作为对建筑设计方案有最后“拍板权”的地方政府领导,有的是一味模仿大城市的设计模式,有的则是追求 “政绩效应”,搞所谓的“大”、“高”“全”,往往忽视建筑师个性的张扬。

  建筑设计师若不善于从城市积淀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或简单仿古仿洋,或抱住传统设计理念不放,便造成设计缺乏个性,多数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特色,没有灵魂。

  “千城一面”主要缘于设计上的“千城一法”。从盲目抄袭和照搬照套中情形过来之后,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究竟应该如何规划我们的城市,设计我们的建筑,才能让我们的城市不会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牺牲品,从而以自己独特的建筑魅力笑傲历史,成为子孙后代永远的骄傲。

  建筑设计必须体现文化特色和个性特征,这包括有意识和下意识两个层面。有意识层面的文化涵盖历史、地理、文学、建筑风格、诗歌、绘画等,是现代与传统、发展与文化、稳定与平衡的综合体。

  下意识文化,则是使建筑本身传达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并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是一种天性,就像童蒙初开的稚子,他们并不懂意识、文化,却能在不同的建筑中感受愉悦与不安。

  让更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建筑作品的尽快出现吧!这不仅是直面回答国际建筑师的调侃,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待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廖建江)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产业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