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史知识>> 政治史>>正文内容

蒙古原外交部次长谈林彪坠机:降落着陆失败所致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核心提示: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现场是宽广的草原地带,地上留有长达800公尺的滑行痕迹,而令人揣测该机系拟准备降落,但是因为土质过软,途中机体陷落、机翼折断而引起爆炸起火。

本文摘自《“九一三”事件考证》  作者:张聿温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年1月8日,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记者杨达洲发回一条电讯,他辗转听到一条有关林彪座 机坠毁的消息。据时任蒙古党中央某局局长的那木斯莱的妻子称,她是汉学家,从头到尾参与中国飞机坠毁案。黑匣子的录音她听了,机上人员在激烈争吵,跟地面 导航站之间也有争论。过几分钟吵一阵,还有射击声。她断定飞机上有林彪,但苏联人不相信,后来他们要走了黑匣子。但是,对此说法,新华社驻蒙古的记者王义 民认为完全是捕风捉影。

张聂耳的《风云“九一三”》一书中说,“飞机上没有黑匣子,黑匣子是后来才有的……”这不对。尽管黑匣子在当时还是极为稀有的,但三叉戟飞机上已经 安装了黑匣子。澳洲记者彼德·汉纳姆1993年获准采访苏联克格勃将军扎格沃兹丁时,曾询问林彪座机上有没有黑匣子,扎格沃兹丁回答说,黑匣子找到了,但 克格勃鉴定时没有发现录音里有飞机和地面的通话。孙一先在自己2001年1月出版的书中也说:“至于更能进一步揭开256号坠毁之谜的飞机黑匣子,尚在俄 罗斯当局手中。坠机死难者的遗体,包括身首异处的林彪、叶群的尸体,还有那些机上的遗物,俄罗斯和蒙古当局没有丝毫理由再继续扣压,应当无条件地交还中 国。”(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364页)终有一天,黑匣子的解密能为研究林彪出逃提供新的材料,解开这个最大的谜底。

也许,果如克格勃将军所说,黑匣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据康廷梓讲,黑匣子是语音黑匣子,只能记录爆炸到半小时前的情况,以前的自动抹掉。但究竟黑匣子能否说明问题,前提是对黑匣子有个正式的结论。

关于外国某些当事人的不同说法

原蒙古外交部专员、曾参加中蒙双方视察林彪坠机现场的古尔斯德,一直到他去世,还坚信坠毁的飞机上没有林彪。(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页)

最早发现飞机坠毁的蒙古拉哈玛大娘,对记者这样谈到当时的情景:那是个可怕的夜晚。凌晨,一阵嗡嗡声把她惊醒,她急忙穿好衣服,出门一看,发现这难 听的声音是空中传来的,这时羊群惊散,马嘶狗吠。她仔细一看,从西南向北飞过来一架冒着大火的飞机,飞得相当低,在巴图脑尔布苏木上空,绕图门山转了一 圈,顺着扎森山谷向西南方向飞行,声音越来越大,大概不到20分钟,在苏布尔古盆地坠毁。当时没有听到大的爆炸声,只看到现场大火连天。(孙一先:《在大 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359页)

当年蒙古外交部次长、参与处理林彪坠机事件的永栋,30年后打破沉默,对日本记者谈了林彪坠机的一些情况。他说:飞机一进入蒙古国境,为了躲避雷 达,即实行低空飞行,但我国从一开始便掌握了该机的飞行轨迹,因为该机在极低的低空飞行,轰隆声响,我国是循声而追踪的。失事后,我们知道是中国军机,因 为机内枪械散乱,死者多穿军服。“对于坠机的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是事实上并未遭到外界攻击,亦未有机器故障的迹象。也有说法指系燃料用尽,抑或过于低 空飞行而与地面撞击摩擦等等,但是并没有任何证据足以显示这些说法的可信性,因为引擎、仪表等均十分正常,燃料也十分充足。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现场是宽广 的草原地带,地上留有长达800公尺的滑行痕迹,而令人揣测该机系拟准备降落,但是因为土质过软,途中机体陷落、机翼折断而引起爆炸起火。总之飞机失事并 不是如外间所传的原因,系因降落着陆失败所致。”(2000年8月22日台湾《中国时报》转引自力平《周恩来一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00页)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