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原题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最佳选择题

[题例1](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我国有“小儿辩日”的 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辩论给了我们的启示是

   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 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破译思路] 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第一 准确理解题干所设计的情景。两小儿辩日都只是看到事物的现象,并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第二注意比较选项与题干是否一致。A项本身错误可以首先排除,因为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B 项是正确选项,因为它强调了感性认识,并指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理性认识,符合题干要求。C项观点正确,但它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范围,而题干的设置的情景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范围,不符合题意, 故不选。D项中提到的“认识”应当既有感性认识还包括理性认识,所以与题干讲的感性认识不完全相符,故也不能选, 该题正确的选项是B。

[题例2](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近年来,看相算命、巫医、巫术等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对此,我们坚决反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封建迷信

A.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片面的   B.是主观的东西,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

C.与科学的认识是对立的       D.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破译思路] 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科学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对实践起指导作用,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封建迷信思想是对事物歪曲的反映,是一种与科学认识对立的错误认识,它对实践以错导的作用,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所以我们必须反对,故应选C项。A、B、D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而且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题例3](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破译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懂得,我们学习的认识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什么“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是因为真理也要发展,人的认识是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如果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了变化,今天占有的真理将来也可能变成不是真理。因此,我们就要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因此,C项符合题干的要求。应入选,A、B、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

[题例3](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象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讽刺。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道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破译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目就苏东坡对“秋菊落英”的认识,要求学生指出他错在哪里。四个选项都对题干的意思有所体现,但要求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秋菊到底落英不落英,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也一样。所以B项是最佳选项。A项的干扰性很强,苏东坡下结论的事实不是全部事实的总和,只是局部的,自己看到的事实。C项没有反映题干要求,D项的说法是片面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题例4]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了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绵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绵条断开,稻草遇到氧而燃烧,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脱险。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题例5]小灵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题例6 ] 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题例7]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启示我们,要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B、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C、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   D、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001年高考广东试题)

破译思路

这是在2001年新出现的组合 题。题目设计的意图有四点:一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是否具备从具体到抽象的能力;二是考查考生面对同一事实,能否从不同角度运用哲学原理全面认识事物;三是在选项层层深入时,考生是否具备思维的层次;四是考查考生在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显然,这类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其立意、情景、设问角度都比较科学、可信、新颖和灵活,对考生的能力也就较高。

解决这类题的重点在于全面理解背景材料,认真把握设问角度。全面理解背景材料是前提,而认真把握设问角度则是解题的关键。

题例4问小灵、小敏为什么能取火成功。这里的重点地于理解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即想、做和改造主客观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小灵、小敏在迷路时,不是惊慌,而是开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动手实践,终获火种而脱险。这正是因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故选B。A项和D项不是取火成功的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所以不选,而C项与题干无直接联系,也不能选。

题例5 是从上题“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引申了出来的,问他们处理了什么关系。他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取火”时,显然是遵循了自然规律并充分利用了规律,从而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应选C。

题例6,就设问“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怎么样做?”而言,显然是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客观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他们把所学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难题,能学以致用。所以应选A。

题例7在设计了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知识的情景后,进一步设问:怎么样才能掌握和运用这些必要的知识呢?这是顺理成章的逻辑思路。B项“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C项“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和D项“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与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取火成功是因为把握住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火产生的原理。因而应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

[题例1]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到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的需求,但后来发现其它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A 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B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D 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破译思路] 该题A项本身并没有错,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因为题干材料并没有关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比较内容,故不应选。B项本身错误。因为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不选。D项要认真思考, “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认识”的说法就不正确。认识正确与否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证明,而不是在实践之前。“成功的实践”还是“失败的实践”,一般取决于指导思想是否正确。C项反映了某地农民认识苹果市场需求上能具体的分析实际情况,所以,该题正确选项是 C。A、B、D项都不该选。

[题例2](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破译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对钟山“钟声”产生的原因问题。苏轼认为大夫和水师渔工都没有正确认识。因为士大夫没有亲自实地考察, 仅凭主观猜测, 不可能产生正确认识, 这里包含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道理。渔工水师虽然身临其境, 有不少感性认识, 但由于他们知识的肤浅。因此, B项和D项为正确选项。A项和C项与题目无关, 不能入选。

[题例3] 唐朝诗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句。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 片春色。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A、战役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限制

[题例4] 沈括通过实地考察,用“地势之高下之不同”解释了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这说明

A、调查研究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 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题例5] 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提示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001年广东高考试题)

[破译思路] 这是一组依托唐诗而成的不定项选择题,意在考查考生联系语文、历史、地理知识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别考辩证法和认识认的几个知识点。能让考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既新又活,一举多得,值得重视。

[题例3] 白诗描绘了在同一时间“人间”和“山寺”的不同景色,这显然是因为受到了不同自然条件的限制所致;同时也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多样的和复杂的。所以选取CD是符合题意的。既然,描绘的是不同地方的景色,就不可能表明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性,更不能表明事物的对立统一性,所以A项和B项都不能选。

[题例4] 沈括“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说明要正确认识事物就要调查研究;同时也表明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获得认识;从白诗对现象的描绘到沈括的对景色形成原因的分析,说明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因此,选取ACD是正确的,而B项中沈括解释白诗所描绘的景色,属于认识的范畴,而不属于实践的范畴,也就谈不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所以不能入选。

[题例5] 题目问的是:规律科学地提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表明了什么?表明的是认识的根本任务,还是认识的根本途径,还是规律的客观性呢?它表明了人们能够科学地认识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只能是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C项本身就是错误的,A项和D项则不是能够科学提示这一景色的原因。因此,只有B项是符合题意的。

(三) 简答题

[题例1](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反复强调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

结合上述文字,从哲学上说明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道理。

[破译思路] 解题正确思路应当是:第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过程;而实践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物质活动,即是在一定认识的指导下的活动。而认识是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向前发展。第二,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认识,是人们实践的行动指南。第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所以,必须用这一理论来指导人民,武装人民的头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由精神变物质这一更具重大意义的飞跃。该题回答的重点是:“说明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道理”。就是重点说明科学理论的作用。在表述上必须要层次分明,层层深入,逻辑鲜明。

[答案要点]

人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正确的认识则能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按内在逻辑组成一定体系的真理性认识。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才能提高人的自觉性, 使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只有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

(四)辨析题

[题例](1999年广东高考试题) 读有字的书 ,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破译思路] 题中重视“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是正确的。因为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认识的目的, 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不仅能获得新知识, 还能丰富和发展原来的知识。另一方面, 题目中的观点忽视“读有字的书”则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参加实践, 也没必要事事亲自实践, 而书本知识是前人和他人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因此, 必须重祝书本知识的学习。

[答案要点]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强调“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丈书”,积极投身于实践, 既能直接获得新的知识, 又能扩展和深化己有知识, 这是正确的。

  (2).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自实践去获取知识, “读有字的书”, 认真学习书本知识, 能尽快掌握前人和他人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轻视“读有字的书”是错误的。

注:如考生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答题, 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透过现象看本质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