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期末复习>>正文内容

哲学原理与实际应用

哲学原理与实际应用(2006年10月17日)

 哲学常识教材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两个统一"(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而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内在地、有机地统一。
  唯物论充满了辩证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是在看到意识对自然和社会的反作用的同时,指出自然和社会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等等。
  辩证法是以唯物论为基础的。联系的客观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等等,无不体现了辩证法以唯物论为基础。

  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坚持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人生观是建立在承认社会的客观性的基础之上的,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基本观点,所以都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理论必须付诸实践、指导实践,要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所以我们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必须注意把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结合起来,特别要重视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为此,我们根据考试说明,结合时事整理出下表,以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哲学常识复习总表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提示

辩证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①党和国家提出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政绩观、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宪法的修改;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③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的依据及积极意义。④发展经济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本地的实际。

①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是正确意识而非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③注意归纳教材中所有"决定,反作用"的原理。④人们对事物的反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高考的一个重点。⑤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反映受各种因素制约

要端正立场,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扎实的科学知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能动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割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三个代表"、科学的发展观等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②求真务实精神,既要求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与发展规律(求真),又要求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务实),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规律。④载人航天、登陆火星、抗击非典、禽流感的成功,都是发挥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结果。

①把握规律客观性的含义及其表现,人们利用规律的两种形式。②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③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随着事物的性质、条件不同而变化。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提示

唯物辩证法

联系

普遍联系

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反对割裂事物的联系,用孤立的看问题。反对否定事物固有的联系,主观臆造联系的主观唯心主义。

要注意指明某些事物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①科学的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的关系;②改革、发展、稳定间的关系;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⑤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①联系的有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是一致的,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是现象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存在与因果联系的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在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其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的结果;要善于从结果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要根据某种原因,全面具体分析事物发展的结果,增强预见性。

①中央号召全党学习历史,目的是通过分析国家兴衰的原因,借鉴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②要从非典、禽流感、生物入侵等事件中吸取教训。③结合价值规律分析我国钢铁等行业过热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后果。

①联系与因果联系的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事物间具体的因果联系也是有条件的,不能主观臆造因果联系。②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的性能和状态决定局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性的局部对整体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①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③防止和反对以局部利益来损害整体和全局利益的现象,同时也反对过分强调整体利益而忽视局部的情况。

分析:①地方保护主义是错误的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③国家综合实力对提高航天水平的作用,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①构成整体的部分的结构顺序的不同,会导致整体性能的变化,可用来说明结构调整、机构改革依据;②并非所有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需要一定的条件。

发展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我们观察和分析事物要:①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②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③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联系实际分析:①要坚持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②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观念的变化,新词汇层出不穷;③认清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看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水平还不高。

注意:①分清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②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发展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坚持内外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要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对外因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的影响。

①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②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自身努力与中央优惠政策的关系;③市场经济发展中提高企业素质与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关系。

注意:不要理解为内因决定外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不能认为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发展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想问题办事情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在条件成熟时,要抓住时机,促进质变的发生。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反对忽视质变,瞻前顾后,萎缩不前、贻误时机。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②部分先富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③对待我国党和国家中存在的腐败等问题,要防微杜渐,防止质变的发生;④改革和建设要量力而行,考虑社会的承受度,坚持适度原则。

①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②不能认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量变要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发展的趋势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保持乐观;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充分估计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新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应积极扶植和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正确认识①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②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过程中的困难;③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与目前面临的不利因素;④人类在科学探索中遇到的失败。

把握新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因。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提示

唯物辩 证法

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存在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回避、掩盖矛盾,否定矛盾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做法,同时也反对用"一点论"、片面看问题。

①分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城乡之间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③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在运用时,对一个事物分析其中存在的两方面是什么。对两个事物分析它们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是什么。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条件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则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不同事物、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特殊性。反对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

理解:①我国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②西部开发要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③国有企业改革要抓大放小。

如果问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结合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来回答。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要学会正确认识事物的途径(特殊→普遍→特殊);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抓好典型)。②反对只看到普遍性,忽视特殊性,看不到事物的差别;只看到特殊性,忽视普遍性,看不到事物的联系。

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②先进经验的推广与运用;③改革试点与最终推广,药品开发中的试验与推广。

矛盾的普遍性除了矛盾事事存在,时时存在的含义外,在这里还指同类事物共有的矛盾与规律即事物的共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反对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的均衡论的做法;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解决的一点论的做法。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①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要注意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反对单纯以GDP的增长来衡量政绩的做法。②党和国家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主次矛盾是指多个矛盾的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它在现实中往往涉及多个事物,在处理时往往涉及事情的"轻重缓急"侧重于"如何做"。②其关键词常有"重点""中心""首要""第一""关键"等。

矛盾的主次方面

客观事物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在重点把握住主流即事物的性质的同时,又不能忽视支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对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混淆事物的性质的做法或看法。

"一国两制"下两制的地位不同,国家的主体和未来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②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④对互联网、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与评价。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常涉及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即"是非功过",或对矛盾双方地位的认识;②其关键词是"性质""主体" "主流、支流""总的看(说)"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的看问题。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要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要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此考点属于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基本观点和主要分歧的概括、总结,除了考查纯知识点之外,一般很少涉及。

①不能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②辩证法主张的联系、矛盾都是客观的,发展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做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提示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要求我们要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的法制、民主、平等、科学、竞争、市场、环保等意识形成与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主义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价值观、集体主义、理想等均属于社会意识。把握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坚持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正确价值观。

理解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的标准及其作用。

把握哲学上的价值是经济学的价值的区别;价值观的定义;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

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求集体要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宪法修改中的国家补偿的内容;抗击禽流感中,养殖户宰杀家禽与国家补偿。

区分个人正当利益和个人私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具有调节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职业道德,保证市场交易原则的贯彻。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要使自己的活动自觉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的要求,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发展。

榜样人物(杨利伟)成功的原因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

要在为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好的条件。反对一味强调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要权利、荣誉、待遇,闭口不谈应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与义务。

载人航天工作者、国家科学进步奖的获得者对社会的贡献与国家社会对其的肯定。

把握: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原因;把握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把握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统一。

树立崇高理想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对社会、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共同富裕的目标等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

把握党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必须植根于现实,对理想的追求要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自己的实际,同时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反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理想,反对混淆理想和现实,看到现实中丑恶的一面,就怀疑理想,产生动摇。

今年是《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要从李自成失败中吸取教训,坚持艰苦奋斗。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