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四课>>正文内容

【走向辉煌】:中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央视国际消息(新闻联播):20世纪90年代,中国告别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掀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化进程。从1989年到2001年,中国工业以三倍于世界工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世界迈一步,中国迈三步”的跨越时发展。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89年的6484亿元,增加到2001年42607.1亿元。电子、机械、交通运输等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了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拉动工业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六倍的同时,单位工业能耗降低到了原来的1/5。

  今天,服装、彩色电视机、空调、手机等80多种制造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跃居世界第四位。 今天,从三峡的发电机组到西气东输的管网建设,从城市地铁、轻轨到70万吨的乙烯石化设备;从数控机床到大型程控交换机,中国制造业装备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 今天,我们不仅将国内生产计算机的市场占有率由40%提高到70%,新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支持产权的芯片,更让中国计算机工业告别了“无芯”的历史。 今天的“中国制造”不仅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历史在彰显辉煌的同时,也会记录下改革艰难的历程。1989年,刚刚上任不久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湖北省武汉钢铁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刘本仁回忆说: “当时一炼钢有6座500吨的大平炉,这个平炉实际是非常落后的老工艺。工人在炉前是靠体力干活,总书记到每个岗位一一跟职工表示慰问。 产品落后、技术装备老化、企业缺乏活力,是当时武钢的写照,也反映出中国工业的整体水平。 要推动中国工业跨越发展,打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是首要任务。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开始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一系列企业改革:1993年,确立“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1997年事五大提出“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同时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胆识,不断寻求着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说:“十五届四中全会之前,江总书记跑遍了大江南北,先后在西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六个地区召开座谈会,调查研究,统一思想,然后了解情况,找准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然后,他主持召开了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作出的决定。”

  推动中国工业跨越时发展,还必须在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工业结构的大调整,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9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工业品短缺到结构型过剩的重大转变,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党中央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大批落后的生产能力被坚决、果断地关闭、淘汰。与此同时,近300家企业技术中心先后成立。13年来,国有及控股企业共完成技术改造4.14亿元;掌握 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跃上了一个大台阶。 事隔十年,江泽民总书记第二次到了武汉钢铁公司。昔日浓烟滚滚的平炉,已经被现代化的大转炉所取代,昔日政府怀抱里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市场主体的现代企业。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刘本仁说:“总书记来的时候,一炼钢已经改造成现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厂子,落后工艺被淘汰了,他看了以后非常高兴,多次讲到‘武钢现在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

  十三年的改革,使中国冶金行业淘汰了平炉炼钢,连铸比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高出8个百分点。 十三年的改革,使中国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从1989年622.6亿元提高到2001年3667.7亿元,增长了近5倍。 今天的中国制造业,不仅拥有了占世界制造业5%的规模,而且正在凭借不断提升的技术含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002.10.5)

视频链接: rtsp://real.cctv.com.cn/news/56K/15077huihuang.rm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产业;劳动者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