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四课>>正文内容

【走向辉煌】中国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

  央视国际消息(新闻联播):创作于80年代的著名油画《父亲》,刻画了一代中国农民的形象,成为中国农民形象在那个时代中生存状况的见证。但今天,如果再带你到中国的大江南北去转一转,相信你会被新的中国农民形象所感动。

  浙江农民张宝龙通过神奇的组培技术使一个兰花球茎能够分蘖出2000多株兰花,一个瓶子能装下上万株的兰花苗,一亩田能够创造出数十万元的效益。山东农民尹明毅用电脑喂食饲养上万只生猪,还能直接从网上销售,提起这样先进的饲养方式老尹就打心眼里透着自豪。

  他们都是今天新一代的农民,他们更是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见证人。

  浙江农民:“我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我觉得现在我种田是在实验室里种田。”

  在今天,全国有6000万多户,近四分之一的农户加入了产业化经营,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闯入大市场。农村劳动力中有近2亿人左右从以农业为主的生产中脱离出来转入二、三产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在2001年突破3000个亿。农业为工业提供的原材料近5年来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格局,东、中、西各有特色的农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科技、信息、知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我觉得九十年代后半期,以十五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农业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从过去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也就是我们整个农业的整体素质在一个新的台阶上开始上升。”

  回首看看,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九一年召开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得以明确下来,并在随后写入宪法。这无疑给广大农民吃了颗长效的定心丸,掀起了新的农业投资热潮,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不断加强,终于在九六年,我国粮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粮食产量登上了历史最高峰——5亿吨。并在随后几年保持了这样的态势。这表明随着我农业基础地位的不断夯实,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了一个新的水平。

  但这似乎就象是一把双刃剑,伴随而来的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卖粮难”、“卖菜难”。

  在浙江衢州我们听到了发生在97年的一个故事,那年冬天衢州的每个机关干部都分到了一筐橘子,这不是什么福利,而是因为橘子销不出去,不得已发动机关干部消费的“爱农橘”。增产不增收,成为全国农业中的普遍现象。追求数量、满足温饱的传统农业已走到尽头。

  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主任唐忠:“如果我们不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话,可能过几年我们很多传统农产品可能会过剩,那么这样受损失的不仅是农民,也会是我们整个国家,使得我们的农业在国际舞台上没有竞争力。”

  经过长时间调查研究,九八年,江总书记在视察江、浙、沪时指出,东南沿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这个曾经很遥远的梦想,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手中,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在全面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关于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的判断。大会指出,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必须以效益为中心,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当这种转折在客观中已经产生的时候,中央非常清晰地分析了这种形势,明确提出了这种重大的转折已经到来,战略性的调整就可以让我们去做一些以前想做但没有条件做的事情。”

  在新思路的指导下,土地、资金、劳力等农业资源在神州大地上得以重新配置。2001年中央又决定在浙江率先实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更大范围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城乡居民肉、蛋、奶占有量持续增加,绿色健康又成为农业生产中新的追求。

  新政策带来新发展,新发展让更多农民的口袋鼓了起来,从97年到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了124元。

  浙江农民:“我爸爸的时候种田的,他们种得很辛苦,但他可能一辈子,十辈子也赚不到我一年的收入。”

  就在十六大召开前夕,江总书记签署了“《土地承包法》从明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主席令,用法律的形式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

  最是一年秋好时,灿烂的秋阳映照着祖国不同地方农民的笑脸,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2002.9.20)

视频链接: rtsp://real.cctv.com.cn/news/56K/13993hh.rm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产业;劳动者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