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创新教学需把握的几个关系
【摘要】地理教学中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地理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图与文、广度与深度、知识综合与渗透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地理教学 思维能力 因材施教 实践 创新
知识与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源于知识。试问对基本的地理事物时空分布和特征都茫然无知,你能说他有地理思想和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有待于转化为能力,单纯地提“知识就是力量”也很片面。知识不经过加工、联系、拓展、延伸和重组,不用思维的脉络贯穿,不用拓展的思路去联络,就只能是静止的、零碎的,即使把所有地理知识装进肚子里,又有何用?学地理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在地理教学创新中,必须注意知识与能力并重,任何忽视知识传授,片面强调能力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而只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取的。
继承与发展。在地理教学手段上,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发展,对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全盘否定。实际上,我们的地理教学常见更多的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尤其是在乡镇和中西部地区。运用电化教学,有形有声、入眼人脑、活泼感人、形象逼真,这是创新。站在讲坛上,一本书、一支笔、或一幅图、一具模型,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师生互动感应,产生情感、意识上的共鸣,这也是创新,创新的关键不在表面,而在实质。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满堂灌”辩护,“满堂灌”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挤压了学生的活动空间,抑制了学生的灵感,只能是一种被动式,保守派,与创新毫无相干。不过,我们地理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上,做好文章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我们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方法,排斥先进教学手段,而应该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不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可否试一试它?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的,可否注入一些新鲜空气,启疑、激疑、释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辩性、挑战性、生动性呢?
内容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地理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因课而异,因“材”而变,因人而定。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在这方面不少同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创造。有的把讨论引进课堂,让学生阐述规律、说明原理,甚至围绕一些地学界尚有争论的问题,把学生分为甲方、乙方,正方、反方,开展“火药味”很浓的辩论,加地球内部结构,天体的形成等等。都可以成为辩题。不必担心学生越辨越糊涂,真理越辩越明白。在教师的主导下有序地进行的课堂争鸣只会带给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
课内与课外。地理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还有一些矛盾客观存在。如地理教材的相对稳定与地理事物的变化涌现出的矛盾;传授系统知识和教学的集体形式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实施因材施教的矛盾;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矛盾。所以地理教学创新不仅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地理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注意的是,课内与课外,不能成为互不相关的两张皮而要努力形成契合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考察,博观才能约取,实践才能出真知,厚积而后薄发,丰富的地理知识是创造的先导。没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分析综合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更谈不上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的知识面越广、越具有综合性、渗透性,其创造力就越强。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 上一篇:浅谈高中地理阅读教学
- 下一篇:新课改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