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王冬娟: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记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王冬娟

  她小巧柔弱,却有着滴水穿石的坚韧,始终铭记陶行知先生的忠告:“国家把学校交给你,你就要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自从05年8月走进二实小,她便把整个的心许给了学校,如水般“渗入曲细,无微不达”,很快就抓住了二实小发展的关键。传承创新,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把二实小从强校引领上“特色”之路,她便是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王冬娟。

  创设“文化场”,全面促进发展

  她独具匠心,在学校由内到外,全面创建“文化场”,用场的辐射作用来凝聚人心、集聚智慧、促进发展。

  创新环境文化:每班征集班徽、班歌、班旗设立班级名片;用学生的“年度记忆”相片来装饰墙面;喷绘学生创作的童谣来教育学生;文化展板的创意策划,更使其成为办学业绩的窗口、主题活动的舞台、健美形象的展板、师生作品的长廊。

  传承历史文化:在建校18年时,举办“18年,我们一路走来——”专题活动,将学校的创业史和发展史演绎成一部鲜活的教育史;在建校20年时,举办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七彩开幕式”、“才艺互动日”、“教海扬帆周”,全面展示学校风采,在领导、家长、学生等社会各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留住精彩、享受人生”为主题的退休教师教学生活《写真集》,使其成为师德教育的又一部活教材;开放式校史文化墙,使流淌在学校历史中的“三千”精神(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锤百炼)成为激励全校教师、特别是领导团队追求卓越、永不言止最亲切的教材和最有力的语言……

  引领管理文化:面对学校中层大“换血”和未培训先上岗的现实,明确提出“过程即培训”和“策划精致、过程精细、结果精美”的工作要求,并独创“赢在中层”管理者研训活动,学校管理在经历了短期的磨合后基本进入整体策划、内外联动、协作推进的运行机制;“主题开放式”行政例会,邀请不同领域与主题相关的教师参加,变“单向布置”为“上下联动”,变“平面散点”为“综合聚焦”,在个体智慧与团队创造、部门工作与学校规划的有机互动中形成了“决策←→实施←→反馈←→重建”的螺旋生长系统;学校年历的研制成功,以时间为经、以教育教学工作为纬,将师生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编织成丰富而有意义的节点事件,将办学理念之“魂”与教育实践之“体”有机融合,成为学校的计划表达、工作的行动指南、师生的成长手册。

       投入“新基础”,专项打造特色

  她深知,“新基础教育”研究是支撑二实小发展的重要载体。接任时,学校主管“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科室主任同时调离学校,作为“新基础”的新成员,她面临着学习与引领的双重挑战,认真参与“新基础”基地建设的各项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使自己很快走出了“边缘状态”。05年,她亲自主持“课堂:离‘新基础教育’理想有多远”的专题培训活动;06年初,又在全校推出了“‘新基础教育’优秀课例”推荐活动,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07年初,面对新基础“全、实、深”的工作要求,她提出了将“常规工作做实、重点工作做精、特色工作做强”的要求;09年5月,在经历了全面普查和精品开放的基础上,她策划了“整体策划、系统总结、主题演讲、精品研讨、结题汇报、总结表彰”六项系列活动,通过“一份报告、一张光盘、一套丛书、一套纪念册、一次报告会、一场表彰会”“六个一”整体呈现研究成果,高质量通过了“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结题评估;6月,她和邵校长的交接被叶澜老师称为“新基础”共同体内最成功的交接;10年,她成为“新基础”研究兼职教研员;暑期,叶老师感动于她行走在“新基础”之路上的潜心与执着,专程来校对她进行深度访谈。

  六年来,凡叶老师的报告她每场必听,无数个日夜曾奔走在常州至上海、上海至常州的高速路上,严重的晕车症竟不治而愈;六年来,她无数次写稿看稿到深夜,不觉时间的流逝却为一个困惑的豁然开朗而欣喜不已;六年来,她常常夜间莫名发烧,悄悄服药挂水,第二天又强撑病体出现在校园,对着老师从不啃一声,更没有请过一天假,而几乎每一个节假日都能在办公室中找到正专注于工作的她……

  2008年的那一天,学校第一次高规格的“新基础”精品开放活动正在紧张进行中,各路专家、领导、同行蜂拥而至,她从一大早就亲临现场指挥,上午始终陪伴着专家、领导听课。听课途中,她接了个电话,之后仅用一张面巾纸按了按潮红的眼角,又坐进了研讨的会场。中午,她没有出现在食堂,整个校园都找不到她,一辆自行车载着她匆匆出了校门。下午,她又准时回到研讨现场,细心的人都没有察觉,此时的她却是平静中难抑悲痛。直到活动结束,大家才慢慢知晓,她的父亲就在那个电话之前永远地离开了她。离世前的最后一刻,父亲最疼爱的小女儿却没来道别。而谁都知道,她从小就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女儿,回报历尽磨难、含辛茹苦哺育二子五女长大的父母是她最大的心愿,只是为了工作,她把那一份遗憾深埋在了心头。她是工作中的铁娘子,也是生活中的慈母和贤妻。她的皮夹中天天放着女儿的照片,说起在国外留学的女儿就眼含柔情;她会歉疚地说起老公,怜惜他既忙事业又要顾家……她心思细腻、柔弱重情,却从不为私事影响工作,从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他人。于是,在人前她总是神采奕奕,总是果断坚毅,总是刚强大气。

  六年来,她克服了重重困难,上下求索,正如“新基础”精神中所言“知难而上,执着追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从“新基础”的门外汉成长为专家,从一个分管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成为一个全面智慧的掌门人。她,引领全体教师行进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旅程上,打造学校的“科研”特色,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二实小发展的重任,帮助一所建立仅24年、基础薄弱的年轻学校实现了跨越发展。

  这些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健康促进银牌学校、常州市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优秀学校”、常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班子连年被评为“团结·廉洁·开拓”优秀班子,党支部也被评为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两次在市教育党建品牌创建中获一等奖,理论学习中心组还被评为局示范单位。六年来,学校共取得国家、省市级集体荣誉100多项。

  对待研究,她有至大之量

  在科研之路上,她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她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怀揣水的激情,内蕴水的坚毅,沉淀水的大气。以改革的勇气坚守数学课改阵地,以“生动而扎实、灵活而有序、开放而严谨”的教学风格赢得赞赏,成为常州市首届“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首届“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江苏省第九批“特级教师”,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04年起任常州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08年任江苏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有了如此多头衔的她,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她自觉履行辐射研究成果、引领课程改革的职责。

  在校内,她首创了“走进异域”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让教师们走进其他学科的课堂,让不同学科的教师有了共同的话题,取长补短、豁然开朗。“走进异域”活动借鉴学科差异,启发教师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以生命的立场反观学科的育人价值。资源共享、文化聚焦建构了二实小日常变革性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新的参照系。教师们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异域交流和智慧争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异域风采,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悟了大教育观的深刻内涵。而她自己更是老师们课堂中的常客,从她的老本行数学,到音乐、美术、体育,几乎每个老师的课堂,都留下了她投入的身影。大到教学流程的设计、学生特点的分析,小到一句过渡语的引用,学生回答的提升,她都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自己,也常常在这其中得到了启发,获得灵感。

  在校外,她一是自觉辐射“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在常州市推广“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过程中,编辑《新活力》校刊,发送到联系学校,为他们的研究提供经典案例和成功范式,组织骨干教师走进联系学校现场指导帮助。二是利用名师工作室进行研究和辐射。06年1月,她领衔了首届“常州市小学数学王冬娟名教师工作室”, 09年2月,第二届工作室又成立,工作室成员来自全市各区各个学校,他们定期相聚,共享智慧。她主动走进工作室成员所在的学校,并通过网上名师工作室进行交流辐射。07年底首届工作室荣获网上“最受欢迎的名师工作室”称号,08年底又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优秀工作室”,她同时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优秀领衔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学》2007年第1—2期“教研在线”专栏刊登了工作室的研究进展状况和一批文章,常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常州教师教育》2007年第1期“名教师工作室”专栏也刊登了工作室在教材研读方面的10篇文章,在省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她还担任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学科专家,多次在《常州晚报》上为全市的家长解惑。

  纵然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海洋也永远不会拒绝其他的水滴的加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包容,成就了她的浩瀚。08年出版专著《聚焦实践·走向理性》——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新视野;09年出版专著《实践孕育智慧》和丛书《创:生转型之美》《行:成实践之美》《抒:展成长之美》;11年出版专著《小学数学结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转化》,先后有近100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4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她本人也应邀在省市做各类专题讲座50余场,07年起又应邀在省级刊物《小学数学教学》杂志担任审读员。

常州二实小王冬娟校长在课堂

  对待师生,她有至善之德

  工作时,她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但对待师生,她却有如水般的温婉柔情,面对名利,她又如水般宁静淡泊。

  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退休的元老,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特殊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她温情的关注。

  那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小小年纪,却得了比白血病还要可怕的B细胞恶性淋巴瘤,收入普通的父母遭到了晴天霹雳,无计可施的他们甚至准备放弃治疗。可那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遇到了她。她,鼓励孩子,鼓励父母,学校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她向市红十字会申请援助,向市教育局请示汇报,向全校师生发起募捐,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向社会呼吁……11年的那个暑假,她没有休息,学校、医院、各援助机构,她奔波在各处。于是,局长来了,市长来了,电视台来了,报社来了,慈善总会也来了,各方的爱心汇集到一起,奇迹降临了!经过半年的治疗,医院传来喜讯,孩子已经顺利进行了干细胞移植,正在逐步走向康复。是她用爱做篙,在疾病的汪洋中撑起了女孩生命的小舟。

  那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但在小升初择校选拔中发挥失常,缺了几分上不了心仪的外国语学校,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心急如焚中找到了她。面对非亲非故的孩子,她爱惜他的才能,满腔热忱地亲笔给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推荐信。外国语学校的校长被她的无私感动,破格录取了男孩,孩子终于圆了自己的名校梦。是她以真为风,在希望的蓝天上放飞了男孩理想的风筝。

  那是一个36岁的高龄孕妇,还有罕见的血型,极易流产,保胎期间她曾多次前往医院和家中探望。然而到怀孕中期,胎儿的父亲却突发心肌梗塞而亡。这位教师的天就此塌了,婆家在河南,父母已年迈。于是她又代表学校站了出来。她不仅连夜与学校工会组织了治丧小组,帮助处理丧事,还与全校老师共同凑集了5万元资助费,甚至晚上还派老师值守在丧夫教师身边。再次保胎时,她又派校医全程陪同。终于帮助这位教师走过了那段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是她用善做肩,在命运的风暴面前扛起了弱女坍塌的天。

  那是个刚走出校门来应聘的女学生,招聘考试成绩十分优异,却因在其他单位应聘时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而不愿再留在常州,爱才惜才的她像发现了宝贝一样,想尽一切办法挽留,甚至和她的母亲多次面谈、短信电话沟通,还帮助她解决一系列后顾之忧,她的诚意最后打动了所有人,这个女孩义无反顾放弃了南京、无锡两地的录取通知和优厚待遇来到了二实小,只为了这里有一位识才爱才的好校长。是她用美做弦,在青春的旋律中弹拨出青年人生的向往。

  还有,难忘她雪天走访时打滑的脚步,难忘她询问病情时温暖的话语,难忘她关心年轻人终身大事时贴心的叮咛……

  她,便是这般,润物细无声,如水般流淌在二实小每个人的心中。

  勇担责任,淡泊名利

  多少次,评优评先时她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多少次,她为工作废寝忘食地义务加班;多少次,她慷慨捐款却不愿留名;多少次,承担责任她冲在最前面。

  那一次,她因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赢得的奖金有1000元之多,她转手就交了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员所要缴纳的特殊党费。当办公室主任告诉她满1000元的特殊党费要上报市有关部门并登记造册时,她立即很自然地拿走了1元,为了不留下姓名,特殊党费变成了999元。

  还有一次,食堂员工出了差错,要受处罚,她在秉公处理的同时还主动要求承担领导责任,并扣了自己500元奖金,当得知她的奖金由教育局考核发放,学校无法扣除时,她又立即拿出500元现金,想方设法放入了学生部为困难学生设立的爱心基金。

  就这样,经各方推荐,常州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青年之友、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常州市关心少先队工作的好校长、常州市优秀女知联会员、市十大杰出女性、区巾帼建功标兵等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而每一项荣誉又都是名至实归,她高尚的人格已远远超越了各种荣誉称号。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她融泉的清洌、湖的灵秀、海的渊博于一身,包容万事,吸纳百川,滋润着带动着身边的每个人,奔流在追梦的旅程中……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教师|学校|工作|常州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