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五课>>正文内容

期待2004:新积极财政政策上路

编者按:目送2003年,财经界人士感慨良多。2003年中国经济,几经波澜,风雨兼程,但天不负人,笑到最后。全年财政收入超过2万亿元,预计GDP增速会达到8.5%。有人说,这一年是多少年来未有的好年景。也有人说推动中国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性因素渐成气候,中国经济一只脚已迈进良性市场。增长中的财力和逐步优化的体制,成为2004年的基础。

站在这一基点上,我们期待着我们已经置身于其中的2004:中国经济能够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积极财政在继续中能够成功转型,货币政策在稳健中能够更见艺术,保险在为改革保驾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全流通讨论能够尘埃落定,还证券市场一个长治久安。为此,本报开设《期待2004:趋势与看点》,与读者共同关注新年财经大势。

积极财政政策已经伴随国人6个年头,2004年还将继续实施。但是,今日之积极财政已非昨日之积极财政。由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坊间有人称之为新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杠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了解2004年财政政策新在何处,方能看清楚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

积极财政政策是1998年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为了引导经济走出低谷而采取的特殊政策,它的主要特点是增发国债,带动投资需求,进而拉动消费需求,对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1998年,我国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积极财政正式启动。1999年增发1100亿元;从2000年到2002年,每年增发1500亿元;2003年,增发1400亿元。6年累计发行近8000亿的国债资金,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在这期间,国债资金显示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财政部测算,1元的国债投资可以拉动10元的社会投资。六年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的电网的改造、交通通信发展、中央储备粮库的增多,都是这一政策带来的结果。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已经不能和5年前同日而语,1998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低迷,消费不旺,投资不火,出口不畅。而2003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达到8.5%,已经走出了经济低谷。与此同时,投资增速过快迹象已经初步显露,局部过热也成为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扣除物价因素,目前中国投资的实际增幅已经超过了1992年到1993年经济过热时的水平,如不做调整,经济过热的现象也许会重现。与此同时,由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是增发国债,6年来我国已经累积增发国债8000亿,这些钱是要还的,人们普遍担心长期下去会因为偿付风险引发财政整体风险。另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对财政支出扩张的严重依赖:在过去的5年的经济增长里,每年都有1.8个百分点来源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

来自权威人士的最新判断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既要治“冷”,又要治“热”。在这一新形势下,为了巩固经济发展的好的势头,中央决定近期既要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又要适当调整。

那么,新积极财政政策新在哪里?财政部长金人庆认为其内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赤字规模近期还难以作大的压缩,但随着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的不断增长,赤字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都会持续下降;二是丰富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三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整合国债投资和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并对财政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大力调整其使用方向和结构,逐步减少对一般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直接投资,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的投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三点构成了新积极财政的完整内涵,也引来了2004年的几个看点。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丰富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也就是说,国家使用国债资金的着眼点不再仅仅是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过去几年因为致力于经济增长而忽略的一些问题将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基层政权和公检法司设施;煤矿安全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些项目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债资金的扶持清单上。另外,财政支出将预留充足的资金,支持重大改革项目的出台,如:在东北增值税转型的试点、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等。

转型后的财政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让中国经济发展摆脱对国债的过度依赖。有专家指出,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和向公共财政转型,以降低税负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应成为下一步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2004年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将不超过今年的1400亿,投资方向也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国债投资的功能也从主要防止速度下滑、拉动经济增长转到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上来。今年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记者/王迎晖)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财政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