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史知识>> 政治史>>正文内容

20世纪南美最血腥战争:长达三年 10万人丧生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巴拉圭士兵使用缴获的高射炮对付玻利维亚的防御工事和机枪掩体

 

20世纪初,不少南美国家独立不久,其中许多国家面临着政局不稳、经济滞后、边界争端等诸多问题。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南美各国因“抢地盘”而爆发的武装冲突屡见不鲜,查科战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场长达三年的战争导致10万人丧生,被称为“20世纪南美最血腥战争”。

“鸡肋”变“金矿”

查科战争与一块名为“查科”的土地有关。查科地区东起巴拉圭河,向西延伸到玻利维亚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北接亚马孙盆地,南邻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查科地区又分为南北两块,南查科在阿根廷境内,而北查科位于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之间,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由于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对该地区的管辖归属不清,导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建国后就对该地区的主权纠缠不清。不过,尽管两国一直在北查科归属问题上“口水仗”不断,但在两国独立后的近百年里从未因此动武。原因很简单,北查科干旱缺水、土地贫瘠,既不适宜人类居住,也不适宜农作物生长,面积广阔却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为了这样的地方打仗,显然得不偿失。

然而,到了19世纪末,情况发生了变化。1884年,智利、玻利维亚、秘鲁三国爆发“南美太平洋战争”。战争中,智利击败玻、秘联军。战败的玻方被迫将唯一的出海口割让给智利,由海洋国家变成内陆国。此后,饱受“无海”困扰的玻利维亚开始致力于“重获出海口”的努力,北查科的战略价值开始显现——巴拉圭河流经北查科,如果能取得巴拉圭河的航行权,就等于拥有一条新的入海通道。不过,这要求玻利维亚对北查科实现完全控制。

到了1928年,另一则消息给本就极为微妙的地区局势火上浇油。美孚石油公司宣布,在北查科地区勘探到大量石油储量。原本“鸡肋”般的贫瘠之地霎时变成“金矿”。巴、玻两国都对北查科虎视眈眈。对于这政治动荡、经济落后的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来说,北查科的“石油”被视为“通往国家富强的最后道路”,战争阴云随之密布。

相差悬殊的军力

总的来看,玻利维亚的国力强于巴拉圭,但出人意料的是,率先动武的却是巴拉圭。1928年12月4日,巴陆军少校佛朗哥指挥约400人,突然进犯玻利维亚位于北查科的班加迪亚要塞。该要塞只有28名玻军驻守。仅半小时,要塞陷落,守军3人死亡,余部被俘。此事令玻朝野震怒,很快玻军便展开报复行动。巴方控制下的洛佩斯要塞、博克龙要塞先后被攻陷。

两国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当时的国际联盟组建了一个中立国委员会负责调停。在调解下,两国剑拔弩张的局面暂时平静,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看到邻国趁机整军备武,两国都感到芒刺在背。

1930年,玻利维亚向英国维克斯公司订购了大量山炮和机枪、2辆维克斯6吨坦克和一批卡登·洛伊德V1型坦克(相当于装甲车)。并且,玻军还从维克斯公司购买了一批量身定做的战斗机。这种战机适合高原作战,被命名为“玻利维亚侦察兵”。此外,玻利维亚还从美、德等国陆续进口了“霍克”Ⅰ型、Ⅱ型战斗机,寇蒂斯“猎鹰”轰炸/侦察双翼飞机,以及容克W.34运输机等,玻空军共拥有约60架先进战机。

相比之下,由于经济萎靡不振,巴拉圭无力大肆采购军火,巴军装备大多是别国的淘汰货,而且数量也极为有限。据称,当时每7名巴军士兵才能分到1支被阿根廷淘汰的毛瑟枪。巴空军的战机只有十余架,不是一战的“收藏品”,就是淘汰货,作战效能低下。

除了装备差异,两国军队的规模也相差甚大。巴军仅有3000人左右,而玻军超过万人。既然军力军备都明显占优,玻国总统的萨拉曼卡对战胜巴国信心满满。他甚至放出“4000人足以扫平查科”的豪言。

“如意算盘”落空

1932年5月,一位玻军少校乘飞机巡视北查科时,发现一个大湖。由于北查科炎热干旱,玻、巴两国对控制当地水源极为重视。一个面积广阔的湖泊,战略意义重大。

少校向政府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并很快接到命令:迅速占领该湖泊。于是,他便带领着一支小分队赶往湖边。经过3个星期的艰苦行军,当他抵达湖边时却沮丧地发现,巴军已在湖边建起一个有10人驻守的哨所。由于兵力占优,少校决定发起进攻,这个被巴国称为“皮蒂安图塔要塞”的哨所很快陷落。

这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小冲突,却引爆了两国的全面战争,查科战争就此爆发。

战争初期,玻军实力占优,准备也更为充分,因此在战场上高歌猛进,连续拿下北查科的科拉莱斯、托莱多和博克龙等3座堡垒。萨拉曼卡于此时暂停攻势,开始积极寻求国际社会干预。

玻国的“如意算盘”是凭借战场上的有利局势获取谈判优势,迅速结束战争,保住胜利果实。然而,在国际联盟调停过程中,玻方提出的“必须获得巴拉圭河沿岸港口”的要求,被巴方一口回绝。同时,巴方还要求玻方将攻占的堡垒和要塞全数无条件奉还。双方分歧过大,调停失败,战争继续。

然而,这次“短暂调停”却给了巴国喘息的机会。巴国在这段时间里进行全国动员,兵力急剧膨胀。随着时间推移,巴军总人数剧增至6万人。另一方面,尽管玻军继续大举推进,甚至一度攻至距巴国首都亚松森仅200公里处,但长达数百公里的后勤运输线极为脆弱,玻军前线的物资补给变得困难。双方实力对比开始发生变化。

南美版“绞肉机”

1932年9月,巴军开始反击。首要目标就是战略要地——博克龙要塞。8000多人的巴军包围该要塞,经过20多天的激烈交火,成功将之占领,并俘虏1000多玻军。随后,巴军以该要塞为依托,对周边玻军展开攻势,短短一个多月便横扫敌军12座要塞。玻总统萨拉曼卡不得不走马换将,任命德国人汉斯·孔特担任玻军战争总指挥,意图扭转战局。

孔特是一位老派将军,他的上任并未能改变战局。巴军进攻仍在继续,战况也越发惨烈,双方不断拉锯。1932年12月,巴军进攻萨维德拉,双方在一块名为“七千米”的开阔地展开血腥战斗。此战,双方共投入2.5万人,依靠堑壕、机枪和重炮进行混战,阵地上尸横遍野,人称“凡尔登绞肉机”南美版。由于孔特指挥失误,草率反击,导致玻军2个师被全歼,这处战场也因此得名“血腥的七千米”。玻军自此一溃千里。到1932年底,巴军已攻占北查科30多个据点。在短短半年里,双方伤亡人敌超过3万。

到了1933年夏天,北查科早晨阴凉处的气温都高达38摄氏度。许多玻军士兵不能适应环境,非战斗减员严重。巴军的境况则好得多,巴拉圭原住民——瓜达尼人长期生活在查科地区,对气候比较适应。战场失利加上天气恶劣,玻军大量减员,前线玻军总数已不足3万。玻政府紧急发布动员令,30岁以上的男子也被要求应征入伍。虽然玻国政府勉力而为,但玻军却已是强弩之末。1934年12月,巴军占领了北查科绝大部分土地,并将战线推进至玻国领土。

眼见局势紧急,玻政府再度全国动员,从10多岁的孩童到60岁的老人都被征召,以图决一死战。巴国此时的日子也不好过,苦战2年多的代价极其巨大。另外,战线太长导致的补给困难同样开始困扰巴军。由于双方既无实力继续战争,也无法承受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和平成了唯一的出路。1935年,两国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停战。

谁是“幕后黑手”

在这场长达3年的战争中,玻方战死8万人,被俘3万人;巴方战死2万人,被俘3000人。10万条生命逝去的背后,是两国千疮百孔的经济。由于战争挥霍了巨额的人力财力,两国在战后物价飞涨,饿殍遍地,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惨剧。

更为讽刺的是,两国所希望达成的目标都没有实现。依据停战协定,巴拉圭获得了战争期间占领的全部土地,但北查科的“丰富石油”却踪影未见。玻利维亚虽然取得巴拉圭河航行权,但没能获得沿河港口,还进一步丧失领土(主要指原本在北查科的占领地)。同时,战争结束后,两国政坛都被军队掌控,陷入不断政变与动荡之中。

参战国没能得到好处,幕后势力却获利不浅。为了在战争中取胜,两国不惜大举借债,仅玻方借债便高达2.28亿美元。作为债权方,美孚石油公司等跨国企业在战后加深了对两国经济的控制,而维克斯等国际军火商更是直接从战争中获取暴利。另外,阿根廷、美国等国作为调停核心,借机在南美树立起了威望。有人评价说,查科战争中的巴、玻两国更像是他国政治和大国霸权的牺牲品。(寒梅)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战争|两国|玻利维亚|玻军|巴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