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点评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一

点评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一

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意义

——对2006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感悟

今年的高考试题充分验证了文综政治复习备考的理念——“越是基础就越有决定性意义,越是基础就越有区分度。”今年高考政治的难度比去年略有下降。政治学科第Ⅰ卷共48分,估计进本科线的学生应该在40分以上。政治学科第Ⅱ卷共52分,估计进本科线的学生应该在35分以上。

下面重点分析大家关注的第Ⅱ卷。就2006年高考文综试卷第Ⅱ卷看,38题是政治学科内综合(32分),39题是政史地跨学科综合(60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旨的第38题的第(1)问是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考生应该答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高,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也在提高,其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故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2)问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12分)。本问要点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依法保护环境等。

第(3)问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2分)。本问主要是考查“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考生只要答出下列要点即可得10-12分: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另一方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39题的第(6)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10分)。考生只要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等角度回答二者不同,即可得8-10分。

第(7)问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阐述其中的哲学依据(10分)。本问主要考查“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考生只要答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可得9-10分。

学科特色鲜明综合特点突出

——对2006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感悟

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展示了地理学的学科特色。总体看来地理学科的试题围绕能力考查来命题,体现了能力立意的思路。主旨明确,背景新颖,设问巧妙,结构合理。体现了向新课程高考平稳过渡的基本思想。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分别是第1-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为选择题;第36题,分值36分,为地理学科内综合题;第39题的第(3)、(4)、(5)小题,分值20分,为政史地三科的跨学科综合题。除第6-8题外,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较小。综合题难度适宜,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符合中学地理的教学实际。

学科特色鲜明,综合特点突出

地理试题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和图表等情景,呈现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综合性、区域性、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和地理变化过程等内容。

1-2题,依据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判断粮食作物的种类和产区;第3-5题,依据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判断它们的分布规律等;第9-11题,依据日偏食出现的地区和出现的时间计算和判断地方时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第36题,依据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分布图分析说明沙尘暴的形成条件、成因和时间变化规律。

39题,依据中国清代通商口岸分布图分析说明铁路线的分布,城市与交通的区位条件等都有突出的空间性,使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地理特征较好的落实到了具体的区域之中。

试卷中地理图像丰富,共有8幅地理图表。从地图的类型上看,有区域图、曲线图和柱状图等图表,内容简洁明了,符合地理学习和地理科学的规律。从题图搭配的形式上看,主要是一图多题(选择题)和一题多图(综合题)等。图像设计新颖,所示信息或真实或虚拟都与中学地理主干知识有足够的关联性。一方面使地理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另一方面充分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突出了基础性和思维价值

试题体现了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考查。如:第6题对能源消费构成和能源消费量两个地理概念的考查;考生在解题时,因两个概念的区分不清,而极有可能导致失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高考地理对考生细致的学习心理品质的考查等。

贴近社会现实,时代气息浓重

试题体现了对社会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重要性。例如,第36题,以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为背景,对沙尘暴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查。

稳中求变继承与创新统一

——对2006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感悟

今年的历史试题,依据2006年《考试大纲》,面向中国历史教学实际,坚持了稳中求变、平稳过渡的原则,坚持了以能力立意、以问题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力求做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考查基础知识与学科人文素养统一,代表了命题的走向。

1.立足基础,回扣课本: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史实,考查识记能力的题目占有相当比重,其中有关《临时约法》的内容,民国时的政府机构、新政协的职能、巴黎公社的举措、法德关系中的重大事件等,都是教材中纯记忆性的知识,这对面上复习过于倚重资料,冷落课本、忽视史实等现象是一种明显纠正。

2.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命题坚持了主干知识的命题原则,所考查的内容都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主干知识,近代政治机构、社会主义运动、法德关系、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等属高中阶段的主体主干知识。同时依据主干知识、引用课本之外相应的素材知识,从而形成新问题、新情景。

3.坚持了能力考查的方向:试题大多以专题形式出现,考查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强调了理解、分析、综合、论证等思维能力,考查了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综合能力。

4.关注现实,体现新课标理念:从反猜题角度,今年的试题对热点问题没有采取往年那样直接反映的方式,而是通过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反映和折射社会现实热点,其中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法德关系反映的人类和谐、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等都与现实问题有关。突出文明史的考查,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和理念,这也是试题的鲜明特色。

5.试题形式和结构的微调:今年的试题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微调,在选择题中,陈述式的选择题大量出现,这与往年相比,也是一个明显变化。

试题的缺陷和不足

1.材料单一,形式单调: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是图文并茂,给人以美的感受。今年的历史试题除一幅简单的地图外,全是文字材料,试题形式过于单调。

2.内容比例失衡:今年中国古代史占到32分,中国近现代史占到40分,世界近现代史占到28分,这与各部分在高中教学中的比例是失衡的。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比重过低,这与往年相比减少过多。

3.不应刻意回避热点:历史学科是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反映热点是文综考试的责任,但今年试题有意回避热点,试题在这方面没有突破。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试卷评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