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政治常识>>正文内容

高三政治第一课练习(5月26日)

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

政府网站的开通,既可以增加政务透明度,又是政府与百姓的“直通车”,可直接聆听百姓的呼声。回答1——4题。

1.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从根本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③说明政府应当还政于民,让人民行使政府职能 ④可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建设中国政府网(

①加强了政府的行政干预,扩大了政府的管理权限 ②促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 ③方便了公民的政治知情、参与和监督 ④能够扩大公民基本权利,促进依法行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过去老百姓不知道的事、办不了的事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同时它考验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各部门协调办事的能力。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不是客观的

B.开通政府网站是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任意创造联系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指出,推行政务公开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政治常识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政党的本质要求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台湾当局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台独”活动日益猖獗。回答5——12题。

5.陈水扁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其实质是(

A.要在总统选举中获得选民的支持 B.分裂祖国,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

C.损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D.损害国家荣誉

6.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228在会见瑞士国防部长施密德时指出,台湾当局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反对“台独”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绝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这主要表明(

①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③我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过去6年,陈水扁经常打“挑衅”牌,从元旦文告的“积极管理”到“公投新宪”,从“大陆军事威胁论”到“废统论”等等,试图通过刺激大陆,转移岛内民众的焦点和视线,使自己摆脱困境。从哲学上看,陈水扁这种做法(

①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与其一贯倡导的“台独”立场有内在的密切联系

②反映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体现了陈水扁分裂国家的“法理台独”本质

③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必将遭受惩罚

④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在其价值观指导下产生和实施的一种合理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不变,始终反对使用武力

B.武力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的出路

C.国际力量应该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依靠力量

D.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92005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与连战主席的会谈中指出,发展两岸关系应建立在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02005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重申,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过去他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只要承认“九二共识”,我们都愿意和他们谈判,这主要是因为(

A.“九二共识”有利于两岸和平共处

B.“九二共识”确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C.“九二共识”的实质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D.“九二共识”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律保障

11.连、宋访问大陆后,20057月,74%的被调查者认为两岸正走向和平。而2004年只有31.3%的受访者认为两岸关系正走向和平。从31.3%上升到74%,有大约一半的人在一年期间完全改变了看法。这告诉我们(

A.和平才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 B.两岸统一的进程开始加速

C.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害 D.两岸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两岸走向和平

12.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把台湾纳入中国区域发展规划,为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大论还退出300亿元人民币开发性贷款,并单方面宣布对台湾15种水果实行零关税。这些都表明(

A.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B.中国政府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C.通过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D.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00633,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京举行;35,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在京举行。回答13——16

13.目前,据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两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00%的被调查者知道两会,98%的公众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公众期待两会解决的问题更加广泛。这主要说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B.民主的参与度反映一国政治管理水平的高低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D.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增强

14.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的共同点是

A.都对“一府两院”有监督权 B.都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 D.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5.在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④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 D.①②③④

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必须自觉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坚决防止各种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据此回答16——18

16.地方立法之所以必须自觉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是因为(

①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②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③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 ④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的辩证法理论依据是(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B.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C.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18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0051017人民网报道: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近日就人大对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作出明确要求,不能把领导批示作为办案依据,更不能包办代替对具体案件作出裁决性的决定。要求人大司法监督要集体行使职权。回答1921题:

19.在我国,人大和司法机关的关系是:

A.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 B.前者是权力机关,后者是行政机关

C.是监督和被监督关系 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0. 要求“不能把领导批示作为办案依据”,有利于:

A.削弱领导的权力 B.根治腐败现象 C.扩大司法机关权力 D.捍卫人民利益

21.“要求人大司法监督要集体行使职权,也就是:

A.人大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大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C.人大要密切联系群众 D.人大要完善其立法职能

2220051119,湖北省长阳县政府礼堂内座无虚席。年度的代表评议工作会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面对代表们的各种“考题”,各被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都实事求是地作了回答。整个答辩活动历时近两个小时。组织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在长阳自治县已开展了多年,但在评议中引入答辩程序尚属首次。对该案例中人大代表的行为的准确解释是 (

A.通过行使决定权制约政府行为   B.人大代表必须接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C.通过行使立法权规范政府行为  D.通过行使质询权监督政府工作

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联合国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形成了由日本、印度、德国、巴西组成的四国联盟,由意大利、西班牙、韩国、墨西哥等组成的“团结谋共识”运动和非洲联盟三大集团。回答23——24

23.日本、印度、德国、巴西四国在政体、政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相同的有(

A.日本和印度 B.印度和德国 C.德国和巴西 D.日本和巴西

24.这三大集团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决议案存在较大分歧,这说明(

A.共处与竞争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己经形成

C.三者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利益相悖

D.国家间经常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变化

252005年以来,我国发生了洪涝、台风、旱灾和低温冷冻、山体滑坡等灾害。截至920,中央各系统共下拨抗灾救灾资金41亿多元。抗灾救灾资金属于国民收入的(

A.扩大再生产部分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部分

C.社会物资储备部 D.公共消费部分

26.我国民政部颁布《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这里用于救助的资金属于(

①财政支出 ②国民收入中的积累部分 ③国民收入中的消费部分 ④财政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病逝后,他的同事说: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我们现在每天看到的每一份报纸、每一本书,都用到了老师当年研制的核心技术。回答2728题。

27王选教授的多项发明,引起了中国报业和印刷业一场“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使中国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得到了彻底改造,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改变了一个时代。这就告诉我们

A.新事物终归要战胜旧事物

B.量的积累必然引起事物质变

C.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28.王选获得百万元以上的奖励就有好几项,而他生活很简朴。学校调整住房,他完全可以住进新建的140多平方米的教授楼,却依然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楼里。2002年,他拿出自己获得的900万元奖金设立了“王选科研创新基金”,支持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课题研究,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也捐赠给了北大的有关院系。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同志说:“王选老师高尚的品格,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为国家和社会不断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显示了

A.精神贡献大于物质贡献

B.物质贡献大于精神贡献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D.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二、非选择题

29、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不提高效率,难以实现持久的更多的公平措施,解决社会增多的矛盾。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从国家职能角度,说明政府在解决弱势群体困难中应发挥哪些作用?(8)

答:①行使政治职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2)②行使经济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扶助弱势群体,保障人民生活。(2)③行使文化职能,发展教育事业,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风尚。(2)④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2)

30材料一:20051019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题为《中国的民主政治与建设》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必须做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符合中国的国情,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也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是我国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出现的新气象。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86%的乡(镇)政权机关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90%以上的农村实行了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80%以上的村庄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重大村务基本上都能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1)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仍然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请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①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④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2)材料一中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我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②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我党认识到我国的民主建设还存在着不足,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必须做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3)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认识。(8分)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②我国有各种基层民主制度,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基层组织行使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加强群众监督,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8)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