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2001年以来,研究性试题就一直在上海单独命题的高考试卷中出现;到2005年,扩大到文科综合全国卷、文科综合天津卷和江苏省政治科试卷;2006年又扩大到广东省综合能力测试卷。

例一:2001年全国普通高考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19题:上海市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

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

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

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你的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选题理由。

2.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3.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

例二:2005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省政治科试卷第35题: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例三:2006年全国普通高考广东省综合能力测试卷第44题: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地实践。中学生需要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延长玫瑰切花保鲜期的探究”就是一例。(过程具体内容略)

1)提出问题,进行推测 2)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3)设计实验,实施探究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设问:运用哲学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对上述课题的探究过程作简要分析。

从上海、江苏和广东三地的高考研究性试题看,有许多共同点:试题立意新颖、构思独特、实践性强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独立进行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它对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有很好的导向作用。那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反馈及调控

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研究性学习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同时,作为研究性学习主体的学生, 由于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在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探究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都难免会出现偏差,所以教师能否进行及时的反馈及调控,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学会思考。另一方面做好角色定位: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而且要在指导过程中吸纳新知识,对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探究,并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2、教师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反馈及调控

1)对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反馈及调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课外资料,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去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进行反馈及调控,帮助学生淘汰效果不理想的研究方案,筛选出最佳的研究方案。

2)对学习过程的反馈及调控。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知识性或技术性等方面的困难,例如:研究课题无从入手、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验效果不明显等。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反复尝试。

3)对实验结果的反馈及调控。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这就必须使学生学会辨别真理与谬论,善于从现象中发现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性学习的结果,从中归纳出结论和规律。

二、学生要熟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

l、确定课题及选题的理由。学生选择的课题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广泛,为此在选题时,先要认真审题,找出自己最有把握的课题。说最有把握实际上是指能回答出选题的理由、计划、方法以及成果最终形式等问题。

2、设计研究方案。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要了解和学会收集资料、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访谈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识别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2)深入调查研究。学生要根据设计的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如实记录调查中所获得的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

3、报告研究结果。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同学之间交流,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同时,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形成课题成果。

以2001年高考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19题: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为例,分析这类型试题的探究过程及答案的形成:

1、选题理由:通过对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建议,使小区居民用水科学化。

2、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了解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现状,听取小区居民对用水问题的看法;(2)访问专家。了解居民用水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及政府对此问题的看法和具体的解决计划;(3)查阅资料。获取关于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图书信息及网上信息;(4)总结调查报告。把所得的资料统计汇总,整理出对结题报告有用的材料,完成结题报告。

3、课题成果形式:调查报告或论文。

又如:2006年普通高考广东省综合能力测试卷第44题,从答案看:

1)要善于发现问题。仔细观察生活,就可以提出有探索价值的问题。

2)重视知识积累。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作用。

3)要敢于超越。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就是敢于超越的表现。

4)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通过科学实验,玫瑰切花保鲜期问题得到成功解决。

可见,这类高考试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学生要熟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做到灵活运用。 同时,教师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反馈及调控。虽然至今,我国的普通高考《考试大纲》没有明确指出研究性试题的高考要求和方向,但作为研究性学习,必将进一步推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