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文综试题的人文哲理美

文综诗文类题目,我们可以界定为以诗文作为背景材料的一类考题。这类考题通常是以引用名人名言、诗词散文、俗语谚语、民谣等为载体,要求考生解读其中的有用信息,从而作出分析与判断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客观性试题中有,主观性试题中亦有,但是,由于文综的学科特征决定了这种形式更多地或者说更精彩的是以客观性试题形式出现的,因此,本文只限于客观性试题方面。

一、名人名言,睿智无穷

[文综北京卷第34题]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恩格斯的一句名言,它精辟地说明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题的四个题肢中,A是错误的,它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也是错误的,它将两种性质不同的意识(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混淆起来了;C同样是错误的,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它们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样,排除了A、B、C后,剩下的D便是正确答案了。

[政治江苏卷第24题]“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这句名言生动地说明了真理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的。真理必然权威,但是,权威未必是真理,因为属于权威的东西可以多种多样的,如相对于位卑者,尊者便是权威;相对于年幼者,长者便是权威。然而,真理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这正是柏拉图所言,“吾畏老师,吾更畏真理”。在本题中,A是错误的,因为真理与权威可以是相容的;B是符合题意的答案,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因为真理要靠历史与实践来检验的;C和D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与本题题干要求不相关。因此,本题的符合题意的答案便是B了。

[文综天津卷第34题]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活动贯穿于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必须遵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是金”的教育。因为诚实信用是( )

A.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

B.市场交易的一般特征

C.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D.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这句名言,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它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在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也吸取了它的精华因素,是为“诚实守信”!市场经济的核心便在于“信用”,因此,又有所谓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之说,信用或者守信,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这一道题比较容易选出,因为,A,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存在,因此,A说是错误的。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没有“诚信”这一条,因此,亦应该排除。同样,B亦与此相似,因此,亦不应该选。这样,本题答案便是D了。事实上,在市场交易规则这一知识点中,是有这个内容的,只不过在此作了迁移。

[综合广东卷第15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本题的几句名言,前面两句是从《周易》中引出的,后面一句是来自董仲舒的名言,在课本中亦引用了它。其实,我们只要记住了课文中引用这句名言,是用它来概括形而上学的,因此,便可以先入为主地想到“形而上学”,这样,便可以自觉地将A、B两项排除。而对于C、D两个,我们的重点便在于考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两句,从其中的“变”“与时”等字眼上,我们不难判断,它们是属于辩证法的。其实,与“形而上学”对应的是“辩证法”,它属于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之一,另一个对子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因此,本题的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这是不难得出的结果。

二、诗文片断,趣味盎然

[文综北京卷第35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 )

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这句诗句是从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官归京》中来的,前面的两句是“北风卷雪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本题的四个题肢,A、B两个是容易排除,因为它们都是错误的,想象不是突发的,也不是随意的,任何想象都有其客观的依据。然而问题在于C和D,这两个题肢就其命题而言,都是正确的。因此,要考量其与题干的关系。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为什么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不是其它?这样一来,便可以断定,本题强调的是想象的形式的主观性的形式方面,因此,便可以选定为C!

[文综北京卷第16题]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在历史题目中,从“史料”中读取信息的形式亦为常见,而且,史料可以是民谣,可以是俗语,本题引用的都是属于当时的俗语。这一题的几个题肢,都与“南方”有关,然而,问题在于题目要求的是经济中心南移“完成”,考量四个题肢,也只有C最符合题意了,因为其他几个题肢都是带有局部性的,而惟有C是全局性的,“天下足”,因此,本题答题意的答案便是C了。

[文综重庆卷第33、34题]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蚊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回答33—34题

33.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 )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4.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我国古代有大量的诸如《天工开物》和《梦溪笔谈》之类的典籍,其中记录着大量的科学史料,本文引用的,亦属于科学史料方面的记录。对于这则古文,只要意思我们能够“一知半解”,便可以正确地解答了。第33题的四个题肢中,“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是与题干不相关的,因为本题材料中,没有这样一层意思。“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也是错误的,真理,来自实践,当然,不只是生产实践(还有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然而,从实践中获得的,未必都是真理。因此,本题的符合题意的答案便是A了。至于说第34题,我们在学习经济常识第一课时,已经是说得很多的一个话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而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其中包含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同样,在本题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原因在于捕捉蚂蚁的过程中,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这正如空气本身不是商品,然而,如果将空气加以净化并贮存起来,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空气”便成了商品,原因在于这个过程中,耗费了人类的一般劳动。因此,本题的符合题意的答案便是C。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