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创作优秀试题 备考“能力立意”

一、“能力立意”的高考呼唤优秀试题

现行高考的精神实质是考查能力,即“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思维问题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具有思维性,考查能力的试题可谓优秀试题。本文所指优秀试题主要有两个标准:

一是具有较好的思维性。试题的思维性,是指试题设问能够考查对基础主干知识、学科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运用的思维过程,而不是考查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情况和重复教材原话的数量。回答思维性强的试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深透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原理、观点、规律和方法论意义,准确领悟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精髓,娴熟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能力;必须具有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的思维性,体现了“能力立意”的试题,重视把基础主干知识作为考查能力的载体(工具),考查能力必须依托于基础主干知识;导向是教学和备考要提高学生真正深透理解知识、切实正确领悟知识体系和知识精髓、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

二是突出考查能力。考查能力是现行高考的精神实质和鲜明特点。“能力”是指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思考、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5年文综高考考纲第一次把高考要考查的“能力”表述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方面。这样的表述,屏弃了以往掌握知识的教学测试目标,改变了按、理解、应用三方面要求,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更多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的做法;是以考试的要求和操作为依据,完全按照解题的思维过程制定四方面能力要求,其中又各分三个层次,即依次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这种直接针对考试思维过程的检测更能对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更体现了文科检测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这个变化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标志着“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中教学和备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学备考急切需要创作具有较好思维性、能够考查能力的优秀试题,以适应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二、努力创作优秀试题,科学备考“能力立意”

创作优秀试题,是主动适应“能力立意”的要求,进行科学备考,必须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优秀试题是深透准确理解基础主干知识,深刻正确认识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培养灵活科学思维方法,强化训练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物质载体,是科学备考必须有效的演练平台,是提高考前模拟训练质量的客观要求。

1.考查能力的试题与考查知识的试题有明显的区别

1.下面这道题是考查知识的试题:

2005109,中国向世界宣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 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停止使用。这表明

A.客观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

C.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D.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下面这道题是考查能力的试题:

2005109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测绘局受权公布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新数据: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从即日起,我国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公开出版的地图、教材及社会公众活动中使用新数据,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停止使用。回答1-2题。

1.此次公布的新数据比1975年公布的数据减少了3.7。陈邦柱局长说:“以岩石面高程作为珠峰高程,是比较稳定的。” 陈俊勇院士是1975年我国珠峰高程测定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之一,还是当时数据计算组组长。他说:“我并不同意珠峰降低的提法。事实上,珠峰峰顶究竟是升高还是降低,这一次并不能确定,也不能得出结论。这次测量结果产生的高度变化,是由于测深技术的改进,得出了峰顶岩石面的精确高程。这为今后珠峰峰顶升降研究开了个好头。”这说明

A.珠峰高程的变化是客观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C.珠峰的高程是不断变化的 D.人的认识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

2.从哲学上看,我国停止使用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是

A.实事求是的态度 B.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坚持了辨证否定的观点

上面的试题尽管也是力求以现实问题“立意”(还不是典型的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但是试题的立意主题,思维层次简单,回答不需要更多的思维过程,题肢内容都是重复教材原话,是现成的知识点的表述,并且没有准确反映现实问题的本质,不能给学生提供分析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启迪。

下面的试题以“珠峰新高程”这一现实问题为载体,以考查分析“珠峰高程变化的哲学原因和哲学方法论”的思维能力为立意主题,呈现出了考生必须思考的一个思维过程:珠峰新高程——测量手段提高(高程是否变化不确定,不能说客观变化)——实践能力提高——哲学方法论意义。题肢的表述把知识的含义(哲学观点,而不是知识点原话)与实际问题的本质(珠峰高程变化的原因是测量手段提高)紧密融为一体。这样既增强了试题的思维性,又展现出了分析思维过程的方法思路;既能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又能考查考生认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既综合考查与实际问题有关的知识体系(知识联系而不是单个的知识点),又考查了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了解情况。

考查能力的试题与考查知识的试题明显的区别是能力立意还是知识立意,主要表现为:

1)试题是直接单纯提问知识,还是提问分析现实问题的观点或结论。

2)试题是否呈现出来思考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3)试题的知识载体,是需要深透理解才能回答提问,还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回答提问。

4)试题是否能够准确深刻揭示现实问题的内涵和本质。

5)试题的知识依托与试题的现实问题载体,是紧密结合,还是“理论实际两张皮”。

2.优秀试题的两个主要特点

突出考查能力,增强思维性是创作优秀试题的关键,是衡量试题质量的重要标准。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为素材命题,是高考命题的指导原则,是创作优秀试题的榜样。使试题具有综合性、思维性、知识性、科学性,是创作优秀试题追求的目标。

1以能力立意的原则,要求试题具有思维性。

考纲规定高考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实际是要求考生准确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这就是说,四方面的能力,集中表现为“思维能力”,训练培养这样的能力,客观需要思维性极强的综合试题。因此,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原则,需要具有思维性的优秀试题,作为训练和提高能力的平台。

2.下面这道题的思维性就较差:

宋楚瑜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再长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有天明的时候。两岸血脉相连,只要我们有信心和诚意,两岸关系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体现的主要哲学观点是

①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实践决定认识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还用这个材料,改变提问和题肢,思维性就会大大增强: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答记者问时说:“再长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有天明的时候。两岸血脉相连,只要我们有信心和诚意,两岸关系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宋主席对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满怀信心。从哲学观点看,宋主席的回答主要是强调

A.事物发展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发展

C.两岸血脉相连的客观性 D.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性

上面的题思维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直接提问基础知识,题肢表述重复教材原话,材料与知识缺少紧密联系。另外提问笼统、欠具体准确,材料表述缺乏政治艺术,也使试题降低了成熟度。反之,下面的试题在深刻挖掘现实问题内涵和本质(先生答问的本意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性,两岸应主动努力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反映材料本质的角度,提问分析现实问题的观点(而不是提问知识点),题肢既准确叙述了材料本质含义的思维过程,又正确表述了认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思路。题肢之间、题肢与题干之间、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等紧密联系,互相呼应,整个试题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正确作答,必须具有综合分析问题,深透理解知识的能力。

2)以现实问题为素材命题的原则,要求试题深刻准确反映热点现实问题的内涵和本质。

实现“能力立意”命题的重要途径是“以现实问题为载体立意命题”,热点现实问题是命题的物质载体,是试题存在的基础。热点现实问题是考查思维问题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依托。因此,以现实问题为素材命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导原则,这要求备考“能力立意”的优秀试题,必须深刻准确反映热点现实问题的内涵和本质。

3下面这道题比较深刻准确地反映了热点现实问题的内涵和本质:

材料一:2004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1.08吨油当量,为世界平均水平1.63吨油当量的66%。2004年,中国原油净进口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2005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6355.2万吨,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5.2%。中国以年均增长5%左右的能源消费支持了年均9.3%的经济发展速度。

材料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中国国内的能源供应仍有巨大的潜力。中国煤炭资源丰富,2/3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核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刚刚起步,还有很大发展的余地。

材料三:20051117胡锦涛主席在韩国工商峰会演讲时指出,坚持开源与节流结合,并把节约放在首位。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紧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些经济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在能源问题上我国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有什么经济意义

3)运用有关哲学道理明我国能源战略基本内容的正确性。

4)运用国家职能的道理,说明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实现我国的能源战略?

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的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并要求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请回答,我国应当怎样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1)①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是比较低的。材料二说明我国既是消费大国,更是生产大国,我国的国内能源供应潜力巨大。材料三说明中国高度重视节约能源问题,制定和实施符合国情的能源政策。

②这些经济现象说明,中国的能源政策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中国以实际行动实践自己倡导的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2)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约资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有利于缓解世界市场能源压力,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3)①“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先”是从国际、国内能源实际出发而作出的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②我国的能源战略“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坚持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事物发展的原理。③“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了联系和全面的观点。

4)①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能源发展思路和能源安全战略,建立健全能源法律法规,切实落实和实施节约和高效利用相结合,节约优先的能源方针,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

②积极履行对外职能,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建立海外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合理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稀缺资源,弥补国内资源能源的不足。

5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各行业的能效标准,严格执行节能管理制度;要加强规划和政策指导,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要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加大国家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要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引导合理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

能源资源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是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之一,是200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资源和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深刻准确认识和分析这一热点现实问题,对于2006年科学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把握这一问题的内涵和本质需要着重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辨证全面的认识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既要看到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又要看到国家正在采取正确的政策解决这个问题;既要认识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要认识我国更是能源生产大国;既要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性,又要认识我国对世界能源市场需求量比别国低。(2)理解能源资源问题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与我国外交政策的关系。(3)正确理解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该题从热点问题的整体上,站在中央政策的高度,按照党和国家最新的精神正确立意,以政治学科的政治、经济、哲学等三部分知识为依托,从微观和宏观的结合上精心设计提问,考查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选择与提问之间、各个提问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呼应,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正确回答问题既需要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又需要具有较强的“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试题成熟完美

考纲规定的四个方面的能力考核目标,对试题的创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以能力立意,深刻准确反映实际问题的本质,具有较强的思维性,还要在试题的知识性、综合性、科学性和成熟度上下工夫。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创作优秀试题,至少要在以下几方面付出艰苦地努力。

⑴试题要以热点和现实问题立意,能够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能够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紧密联系实际”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实际问题”是考查能力的载体,考查的能力是正确深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的思维能力。要正确立意、深刻立意,必须认真深入系统学习研究热点现实问题,这是创作优秀试题的最重要的基础。(《高中政治》200512期“谈谈学习和研究‘热点’对复习备考的作用”一文,已经作了详细论述,本文不再累述。)

2)正确赋予试题足够的知识含量。“重视基础主干知识”(而不是考查基础主干知识),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鲜明特点。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考查能力要以知识为依托,创作优秀试题必须正确赋予试题足够的知识含量。要根据试题立意、试题材料准确选择知识载体,而不能以知识剪裁现实问题。不追求知识覆盖面,不忌讳重复使用知识点。正确赋予试题足够的知识含量,一要准确,不能牵强附会;二要突出知识体系,体现综合测试试题的综合性;三要紧密联系实际,服从服务试题立意,与试题材料保持一致;四要呈现知识和实际紧密结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增强试题的思维性。

3)提高命题技巧。命题技巧是影响试题的质量和成熟程度的重要因素,至关重要。

——做好正确立意的准备。要认真深入学习研究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热点问题、党和国家现行政策、高考趋势、最新高考试题导向等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找出其结合点,预测命题趋势。

——正确选择和表述材料。要围绕试题立意的主题思想选择材料;要选择表现热点问题内涵和本质的材料(热点问题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和切身利益的问题,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着力关注的和正在或急待解决的问题);要选择知识含量高的材料;要选择新材料(一般以学年度为标准,长期热点问题可以突破学年度)。材料的表述的意思要突现试题立意的主题思想;材料提供的信息要服从服务于试题提问,信息量够用且不多余;要根据试题立意分层次、有条理、按逻辑表述材料。

——精心设计新颖提问。要根据试题立意,设计能够揭示“材料”呈现的热点现实问题内涵和本质的提问,提问要努力反映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提问立意要新颖、精巧,考查热点本质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强时代性、思维性、知识性、科学性,确保具体准确明确,意含体现热点本质,表述微观切入,意境出人所料,内容富含知识。

——正确准确编写答案。答案内容要确保正确,保证准确,力求全面;语言简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紧密结合材料,努力运用知识观点、立场、方法论述问题,避免“理论实际两张皮”,避免重复教材原话,要将材料的意思与知识的含义结合一起表述

——注意一些技术性问题。①选择题的题干要明确,不能出现提问语气;干肢要能够联读;题肢长短大体一致,切忌出现特长题肢。②综合题设问之间要根据试题立意的主题思想相互联系,有层次性、阶梯性;综合题中不要出现选择题和选择填空题等。③引文、材料注明出处,依据要权威准确,数字核实无误,观点科学。特别是政治敏感问题的观点一定要与中央保持一致,提法、表述要以中央文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言论、人民日报社论为准,不可随意引申、变通、改变。④对热点问题不可粗浅理解,重要提法、结论、论断,均要以权威表述为准不可随意改变或作变通表述。图表制作清晰、规范、科学,图表信息清楚、够用,不多余,图表中的数字、图表说明和注的文字要明确准确。

——努力创作考查能力的新题。“新题”的标准是:①立意新,构思新意境,使用新材料,反映新问题,设计新提问;②设计新,不重复教材,考查思维过程;③热点新,提问和答案反映国家最新政策精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热点现实问题新的深刻本质;④水平新,反映体现自己(或所在单位)的最新最高水平;⑤不抄袭原作(也不要从各类网站下载质量低劣的试题)

4)注意几个问题。绝对不能照搬自己现存、随手抄录各处、换换材料改头换面的老题,七拼八凑、粗制滥造、不能考查思维能力的劣质题;绝对不能抄袭公开发表(包括自己作品)的题、各类网站的题,照抄照搬知名度较高的省市教研部门或全国名校编写的流传较广的题;绝对不能出现错误知识观点、错误政治观点;绝对不能在没有研究深透热点与知识、知识与国家政策、考纲与热点、高考试题导向与命题角度等关系的基础上盲目编题

20051212于济南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