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构建生活课堂、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进行了思考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教学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生活的阐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既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也就是说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对学生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体验。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如果课堂脱离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出现较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的种种现象,因此,让“生活化”走进课堂,构建“生活化”课堂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艺术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认识
  1.生活化: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平常生活情景、社会情景相联系,乃至用平常生活场景、社会情景替代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2.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社会背景(或模拟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使思维得到积极的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负责任的公民,以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融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之中,逐步构建和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评价标准等,从而真正体现“课堂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体验、感悟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中逐步丰富生活的知识经验,形成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提高适应创造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确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实施,怎样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这是一门艺术需要研究。笔者结合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一改以往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新理念——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新课导入生活化。初中思想品德课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知识与技能,而是要求学生主动求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在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据此,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树立相应的课题意识。具体可采用三种方法。
  (1)呈现法。即在刚一开始上课时呈现具有普遍性和思考价值的生活事件,例如上《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时,笔者就直接引入生活事件——期中考试后,今晚要开家长会,而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吃晚饭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你做事情的效果怎样?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又会怎样?像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直面自己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思考情绪问题,无疑有助于课题的展开。
  (2)活动法。即在刚一开始上新课时通过做活动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要学习的内容上。例如上《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这一课时,笔者直接让学生做一个游戏,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又会有怎样的结果。从彼此的行为态度引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思考进入新课题的学习中。
  (3)倾诉法。即在刚一开始上新课时让学生倾诉个人生活中的亲身经和感受体验,借助学生富有童真、童趣的真情表达,很自然地营造主题所要求的情感氛围,也就是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与课题有关的讲叙、讲演、朗诵、歌唱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例如笔者在上《克服逆反心理》这一课时,在上课前先讲述:《小华的烦恼》: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以来,14岁的小华总觉得父母的话不入耳,不中听,父母无论说什么他都顶嘴。以前小华与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可近来他却变了许多。小华每次发过脾气之后也很后悔,感到自己伤了父母。可下一次他又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同样的举动,小华为此苦恼不堪。小华的烦恼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现,下面请同学们讲讲你的类似的烦恼。学生纷纷倾诉自己的烦恼。既然大多数学生都有类似的烦恼,那么这些烦恼到底能不能克服呢?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丰富生活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例如,笔者在上初三年级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的第一框《辉煌的历史篇章》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课堂总结这一环节让大家同唱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束这堂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主要描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和辉煌功绩,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和正确道理。本堂课利用歌曲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结束新课,结尾同唱一首歌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在讲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课时,笔者就先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侵犯的案件,课堂上让学生就消费权益被侵犯的行为后怎么做,谈谈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说找人教训一下商家,出出气;有学生说,打12315消协投诉热线;有学生说,找记者曝光商家;还有学生说,要积极与商家协商解决。学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发言,并就解决措施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时,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这里,笔者创设了合适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和参与课堂建构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就怎样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寻找符合社会规范的方法。其意义,除了让课堂充满活力、不再空洞枯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有话可讲,有理可说,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不再是坐在一旁看热闹的观众,从而确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组织形式生活化。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没有高高的讲台,没有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压力得到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宽松的氛围。比如笔者在讲《跨越代沟》这一课时,就采用活动课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四组,四周围成四排桌子,中间是表演的空间,小品表演四位学生排练、演绎母女冲突,多媒体,MTV《懂你》歌曲(满文军)。在这一活动中,笔者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编自演,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在活动中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学习效率就越高,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主题探究活动,用于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力求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思想品德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让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他们多想、多看、多说、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比如在教学初三年级“开拓进取战胜挫折”一课时,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挫折,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有的把自己生活中受委屈的事表演出来。这些适度的开放的问题和表演活动,既注重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又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教学获得应有的生命意义和生活活力。
  4.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评价方式生活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是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成为学生品德的积极欣赏者,通过“放大镜”欣赏学生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并及时选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建立学生责任心培养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良好言行放入袋中,将有关该生的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学生本人在社会责任心培养中的体会感悟放入袋中,定期让学生做出自我评定,且在全班交流与分享,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教学艺术的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学习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纪立建.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
  [2]方长明.让“动态生成”成为生活化课堂的亮点.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2).
  [3]思想品德课教学,2009(2-4).
  [4]《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2009(1-8).
  [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3).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生活|教学|学习|学生|课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