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微课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微课”作为教学领域中的一个新事物,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教育界。本文分析了微课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应用,以期为微型教学视频支持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微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纸质教材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课程教学资源,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学习资源。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实际,与时俱进,合理选取,及时恰当地补充新形式的教学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并且把这一过程变成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过程之一。
  微课以其短时高效的视听呈现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笔者着力于微课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结合教学实践,专注于如何用微课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能,以期为微课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是以PPT软件为主要技术支撑,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展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1.精美:音频、视频、文字符号,精美组合。
  2.简洁:5分钟学习,300秒钟思考,内容少而精,集中度高,直接聚焦教学重点难点。
  3.具体:情景化资源,以小见大。
  4.深刻:直击问题的本质,对问题本质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揭示。
  5.富于创意:巧妙设疑,有悬念,层导递进。
  6.感染力强:多种媒体构成立体氛围,易于触发情感共鸣。
  7.使用灵活:微课主要由微视频组成,体积较小,学习者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8.个性化:以单一知识点为单位的教学视频容易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二、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微课图文声像并茂,是介于文本与影视阅读间的一种阅读数字资源,可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弥补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不足,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精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若对微课进行设计与应用,善于捕捉、利用、整合动态小故事、小现象、小问题制作微课,开展教学应用,让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图、迸发思考、获取知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将呈现新的教学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1.微课导入新课——画龙点睛引人入胜。微课有图有文、视听合一的效果,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讲授新课的背景知识中适时地运用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参加省优质课比赛《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在导入新课环节精心选取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游泳馆的图片、菲尔普斯一人夺得八金的醒目彩色图片、央视记者采访菲尔普斯成功奥秘的视频等材料,把它们做成一个微课,一开始便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微课激发情感——立体烘托多维渲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仅靠老师的一张嘴讲道理,远不如播放音像、图片产生的震撼力。利用微课,营造恰如其分的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情境,内心的某种情感得到共鸣与升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笔者先从网上查找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的时事热点,下载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的视频报导及中国人民表示抗议的图片、录像、歌曲,制作成两个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渲染爱国的气氛。师生都进入情境了,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油然升起……显然,微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爱憎,成为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形象生动事半功倍。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思品教材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道德品行、法律和国情教育。重点难点的突破单靠老师讲解枯燥无味,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此时利用微课创设德育情境,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境等的感知,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让生命之花绽放》时,播放微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丛飞、黄伯云的事迹时,插入歌曲《爱的奉献》,然后播放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具体生活的案例形象生动地诠释“生命的价值”这一抽象又难于理解的概念,使学生易于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创新和奉献,对学生起到教育感化作用,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4.微课梳理复习课——增大容量加快节奏。在中考、期末考复习中,有些单元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复杂,学生容易混淆。在复习课中,应用微课借助思维导图,把所需要的复习内容呈现出来,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提高复习实效。如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时,学生对此容易忘记与混淆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笔者利用Mindmap软件做出树形思维导图,并通过导图按不同内容逐一展示微课,三个基本国策、两个发展战略的内容直观明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该知识点。
  5.微课助力主题探究活动——勇于实践交流共享。思想品德课人教版的教材,在每册每单元的开始都设有一个主题探究,意在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践行的能力。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微课成为拓展学习渠道、挖掘学生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力推手。学生通过微课不仅可以了解、学习其他学校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方法、成果,而且可以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成果动手制作成微视频与别人交流分享。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查阅资料、自行动手制作微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如2015年3月28日是全球瞩目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为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该年度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将继续聚焦当前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笔者布置学生课后通过网络等方式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把自己对“地球一小时”的认识及自己参与此活动的情况制作为微课,在课堂上展示与分享。学生对环境保护、绿色生活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启发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深层思考。
  三、微课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最大的特点是“微”,但要让微课做到“微言大义”,就要求在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前制作微课,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中做到恰到好处。
  1.选材要具体。微课选择的微问题并不是微不足道,而应是短小精悍有意义的问题。老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需要,主题突出地进行选材,直接指向具体问题。
  2.开掘有深度。微课的选材既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又要具备一定的挖掘深度。老师在制作设计微课时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知道薄弱环节、思维断点。如果老师针对这些断点制作出微课,一课一事,层层剖析,这个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就会具备一定深度,而不是浮浅地为做而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当学生通过微课体验到“闻道”的快乐时,我们一直有意追求的自主学习就可能在无意中发生。这样的微课就显得有深度。
  3.微而不杂。在建构微课群时,注意思想品德课教学体系、各个教学环节协调统一。应该用系统思维方法对问题整体思考,在实际案例讲解中不仅要有具体效果,而且要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一个个微课本身是具体而微的,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合理规划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切割,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化整为零的手段更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但它们仍是整体框架下的一个有效局部,并不游离于整体之外,不会杂乱无章,在“微”学习时间进行整体知识体系建构。
  4.目的明确。在使用微课技术时应该始终清晰地明确一点:不能仅仅单纯地为展示而展示微课,使用微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无论在学习、设计、制作、应用乃至研究中,都应该时刻明确微课与教学目标的宾主关系,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避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沦为微课的附属品。
  微课,让思想品德教学增添了精彩,希望微课能为平常熟知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加新的元素,从而在“微”中感知,在“微”中思考,在微小的累积中悄然进行教学智慧的累积、升华,收获教学的喜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李玉平.微课——走向简单的学习.百度文库.
  [3]欧文勤.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
  [4]夏仲文.利用微课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本文系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闽教电馆KT1465号。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微课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