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生活是思想品德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生活,让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促进课堂向生活开放,为思品课程注入源头活水,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充分发挥了生活的教学意义和教学的生活意义,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依托文本,接轨学生生活内容 
  文本教材,固然是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媒介或桥梁,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既要围绕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学生生活事例,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接轨。下面是《文明交往的技巧》的一个教学片断: 
  “……我们学会交往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别人喜欢的人,但文明交往需要有一定的交往技巧和艺术。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测试一下站在讲台上的3位同学在班里受欢迎达到什么程度?(课前已安排三位同学表演)如果大家喜欢他们的就举手表态……”测试结果显示80%以上的同学对三位同学表示喜欢,接着教师引入“交往中怎样让更多的人喜欢你呢”?从而导出“交往需要哪些艺术和技巧”的课题。 
  笔者认为,既然被测试的3名学生都是受欢迎的同学,而且在班上受喜欢的程如此之高,那么老师就应该具体地问一问这3名学生在交往中有那些成功的经验,接着再追问那些喜欢他们的同学,是喜欢他们哪些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事迹?学生只要是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那么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从体验中总结“交往需要掌握哪些艺术和技巧”,从而实现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真正接轨。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都没有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事例展开。 
  2.归真返璞,直面学生所提问题 
  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真实的生活,才能符合生活的逻辑。在教材里,有些文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看似是矛盾的,这些问题或许会引起学生的反向思考,学生会提出“奇思怪问”,老师必须理性地面对,实事求是地解答问题,让知识归真返璞。如果教师回避是非焦点,回避生活中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对学生“奇思怪问”避而不谈,以一句“今后再说”搪塞,有悖于生活是思品课生命之所在的特征。因此,思想品德课堂应该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正视课堂中的另类问题,否则思品课的“说教”就显得乏味、空洞。如《共同富裕的目标》这课,有学生就提出对“共同富裕”的不理解,说什么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太大,富者广厦千间,奢侈浪费;贫者无立锥之地,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的,这也是“共同富裕”吗?有的说一些官员借权生财、商人非法牟利,这哪里是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对这类敏感、尖锐的问题,就需要教师面对生活中的真实去澄清学生错误的认识,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分析、综合,并指出关键、释疑点。 
  二、探究过程“生活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的每一个单元结束后都设置“单元活动探究”专栏,这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专栏,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探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发现,使学生在认识、情感和行为各方面获得发展。比如教學《维护权益》一课时,笔者事先安排好学生做好课前调查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同学们走进超市,各自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课堂上,同学们将自己购物的经历和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有的同学说购物时要特别注意食品的健康与安全,不购“三无产品”;有的同学说购物时要注意索取正式发票,以免投诉无门;还有同学说假如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要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去维权……同学们通过走进超市,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就是好。 
  近几年,乡土资源以其生活性、乡土性、操作性等优势出现在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试卷中,考查学生对家乡资源的认知程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用乡土资源,唤醒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乡观,以达到从知到行转化的最高境界。比如,历史文化积淀问题,广西不少市、县、区的民族服饰、建筑、民歌、民俗等方面,就有着独特、浓郁而完整的民族文化积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遇到了新问题,表现为:民族服饰面临同化;民族节庆面临淡化;民居特色面临消失等。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呢?如果老师把这些问题链接于“传承民族精神”,“三个文明建设”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距离,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亲近地方文化、关注家乡建设,为传承地方民族文化进言献策。 
  三、师生关系“生活化” 
  师生关系“生活化”即是师生地位的平等和谐。平等对话是搭建师生关系生活化的平台。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能让学生摆脱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心灵沟通,比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亲切唠家常、聊生活;适时呼唤学生的“小名”;加入学生QQ群、微信圈等,师爱其生,生亲其师,师有道可信,生必信其师,教育实践证明,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要把学习问题生活化,设计生活化探究过程,搭建师生关系生活化的平台,那么课堂就更加和谐,教学更有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生活|教学|学生|问题|同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