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中学地理课教学中防灾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自然灾害篇幅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从古至今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在地理教学中紧紧抓住有限的教学资源,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将灾害意识的内容贯穿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地理素质教育,使中学学生地理教育在公民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然灾害,也称为天灾,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给周围的生物造成悲剧性的后果,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即构成灾难。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态灾害、天文灾害。 
  地震,毁坏建筑桥梁等物品,导致经济损失,家毁人亡。 
  海啸,推翻船只,冲垮建筑,造成灾区民不聊生和经济损失。 
  雪崩,活埋登山者,摧毁树林或房屋。 
  台风,龙卷风,刮倒房子,卷起各种东西,会摧毁生命和人类经济。 
  火山爆发,导致森林大火,会摧毁生命和沿途小镇,陨石撞击,产生爆炸,可以摧毁各种生命和文明。 
  雪灾,冰天雪地,冰冻人类文明,冻死生命。 
  洪水,冲垮堤坝、房屋等建筑,淹死生命。 
  旱灾,缺水,导致农作物死去,会饿死、热或渴死人 
  闪电,打雷,会毁坏各种电子产品,如击坏电视和电脑,还会电死人,和引发森林大火…… 
  所有以上灾害给我国社会和人们所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早进行地理灾害意识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下面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1.教育灾害知识。 
  应对灾害,首先要切实掌握应对灾害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灾害知识、心理、法律、安全、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常识。学校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灾前,普及灾害知识教育,教育学生了解懂得灾害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灾害认识能力,避免因灾害发生时引发恐慌心理;灾中,应对灾害知识教育,要教育普及应急知识,培养学生应急能力,即自救、互救、团结协作、应急处置、心理应对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伤亡和灾害损失;灾后,心理知识教育,灾后心理重建,自我疗伤、危机干预、长期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心理应对和调适能力,进一步深化对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幾点: 
  (1)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寓灾害意识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中的灾害知识,通过叙述、提问、讨论、比较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必要拓展,把灾害的情况及其危害,以及防灾、抗灾、救灾的方针政策向学生宣传。 
  例如地震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潜在的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讲到地震灾害时,初中课本只涉及到地震很小篇幅,以活动题目配彩图形式让学生了解地震避灾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地震的知识,我用一节课的时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阐述了地震的成因、震级、裂度、分布规律等,同时专门利用班会课进行了防震演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来临时的几种常用的应对方法,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否则,会造成盲目恐震或谈震色变。因此上课时有必要对地震预报、防震建筑、当地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基本的个人的防护技能等对学生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对一些人类无法控制的如地震、火山、台风等灾害,是可以通过加强监测、预防来减轻灾情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认识灾害、战胜灾害,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2)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各种灾害的典型事例启迪学生的灾害意识。 
  学生往往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更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以近年发生的各种灾害的典型事例震撼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从灾害成因中分析“哪些是天灾哪些是人祸”,从灾害发展和危害中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以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自觉性。 
  例如,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惊全国的里氏8.0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震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强震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能不能把后果降到最低?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震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而使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回答了这个问题。 
  给学生观看“98 年长江流域洪灾”的录像,引导学生思考:①什么原因造成长江流域长时间的降水?②长江南北向的支流对形成洪灾有什么影响?③长江中上游植被(森林)情况如何?④围湖造田是件好事吗?⑤一些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质量难保会带来什么后果?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江流域洪灾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以及如何治理长江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被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 
  (3)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灾害意识。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灾害的全面认识,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结合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世界水日等主题,观看“沙漠之旅”录像,实地考察嫩江水,进行以“我的家乡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为主题的讲座,利用板报宣传生态环境知识等,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生对生态灾害的关注。另外可以利用暑假临近时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火山奇观的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风景区” 
  这样利用家乡附近的旅游景点进行火山奇观的灾害教育,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2.应灾演练。 
  组织师生进行各种灾害自救互救演练,对于提高其防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具有实际意义。 
  组织应对各种灾害的实践演练,将模拟演练与学生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日常思想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针对不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演练。通过演练使学生在灾前懂得灾害的知识和应对知识,具备灾害认识能力和防范应对能力,在灾中不慌不惊不乱,并有能力从容应对,团结协作走出困境;在灾后能较好地自我调适和相互调适,尽快地走出灾害阴影。 
  3.开展地理灾害专题活动是提高学生防灾减灾能力的前提。 
  (1)办讲座:结合地理新教材有关专题的教学,聘请消防,地震和交通等部门的有关专家举办灾害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灾害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灾害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了解各种灾害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种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法,在应对各种灾害时能沉着冷静地进行自求和互救,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出版报:利用世界水日、地球日、土地日、防止干旱与荒漠化日、国家减灾日、消防日、交通安全等节日,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墙报。教师经常组织学生收看或推荐相关灾害的电视节目,并及时撰写观后感,增强渗透灾害意识的地时效性。同事,进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上街宣传。通过他们向家人和群众进行宣传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3)课外活动:与消防地震等部门一起适时组织消防、抗震模拟演习活动。学校应经常演习各种灾害,地震、火灾、水灾的预警,让学生听惯不同的警报声,培养他们冷静的头脑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灾害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掌握必要的逃生和救治的基本技能。 
  总之,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频发。同时,人们灾害意识的薄弱,灾害知识的缺乏更加剧了灾情,基于现阶段的国情,对中学生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具有必要性,灾害教育有利于中学生认识到我国灾害多发的现实,提高灾害意识,增强学生在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学生|知识|地理|灾害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