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阅读天地>> 在线阅读>>正文内容

德行天下解说词(二):崇德尚义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德者,人心之根,行为之本;法者,养德之基,护德之度。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缺失,不可偏颇,不可替代。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和精神生活不断拓展的渐进过程。

  原始初民为了生存,相互扶持,依靠集体的力量,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艰辛的拼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随之诞生,由此而形成的利益集团在利益的驱动下,相互间开始了勾心斗角的掠夺争战与搏杀。

  时代的需求,让人类理性的光辉———道德的思想,也在这血与火的交织中,落地生根。

  中华民族道德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人类最早施行道德教化的民族之一。

  据上古典籍《尚书》记载,帝尧时代中华民族就已经开始了道德教育。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契是帝尧时代主管教育的一名官员,这是帝尧与契之间的对话。意思是:契呀,百姓之间不相亲,社会中的人伦关系不合协,你要认真地实施教化,让他们慢慢地变得好起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典籍中,实施道德教育的最早文字记载。由此,人们各种野蛮陋习渐渐改变,人际间的矛盾冲突得以缓和,帝尧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德行高尚,可与上天比美的一代圣贤君王。

  汉字的“德”字,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在德字的古字形中,两旁的双立人代表的是“道路”,中间是一只眼睛,它以象形的组合告诉人们,要做到有德,就应该睁大眼睛,认清道路,万不可误入歧途,丢弃德行。

  在后来周初的钟鼎文里,德字下面又多了一颗“心”。这不是古人多此一举,而实在是独具匠心。它告诉人们走正道,不仅需要睁大眼睛,更应该用心去思考,去辨别,才能保持德行完美,无愧于心。

  汉代的《说文解字》认为:古代的“德”字和“得”字是相通的。德,是说通过自身修正,养成高尚德行,“内得于已”;同时还要德施于人,使众人得益,这就是“外施于人”。

  一个“德”字的逐渐演化,凸显出中华民族对“德”的追求和深遂的思想含意。

  德字易写,立德不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团,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盛或衰,或起或落,或褒或贬,或笑或骂,都与“德”字相关。一个“德”字,度量着古往今来世间的万人万事。

  奴隶制时代,应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安阳小屯发掘的祭祀坑内,数百具尸骨,在重见天日的静默之中,无言地倾诉着殷商帝王的荒淫与残暴。

  殷末无德暴君纣王,传说荒淫无度,暴政酷刑,无所不为,最后弄得天怨人怒,武王起兵伐纣,殷朝奴隶倒戈,逼得他最终自焚于鹿台之上。临死前他曾大呼:为何天不佑我!他哪里知道,倒台的原因与天无关,实在是无德所致。即便世间真的存在天的护佑,以天地之道,也只护佑那些有德之君,积德之身,厚德之政。所以到了周王朝,周公对成王的教诲便成了“明德慎罚”、“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演绎了这样一个事实:立德,是古人为人处世的第一件大事;同时,帝王之德、执政者之德与国家之德乃至社会之德、民众之德,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德行整体,其中帝王之德与执政者之德当是众德之要。而一旦此德与民德相悖,便会出现民心涣散,社会动荡,以至政权风雨飘摇的境况。由此,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便成了帝王之德,执政者之德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德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当推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他一生致力于弘扬西周以来的道德文化传统,努力寻找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他十四年颠沛流离,宣扬“德治”和“仁政爱民”思想,周游于列国。虽然他生不逢时,到处碰壁,可是他思想的光辉,却洞烛百世,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面对兵荒马乱的社会,也曾用他的道德仁义思想游说各国君王。

  一次,孟子问齐宣王:“如果有人把妻儿托给朋友去远行,回来后却发现妻儿在挨饿受冻,他该怎么办?”齐宣王说:“应该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吏管不好下级,该怎么办?”齐宣王又答:“撤职!”孟子再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不好,又该怎么办?”齐宣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不敢再答了。

  孟子的意思很清楚,国君的任务就是实施仁政,管理好国家,为天下百姓谋求利益。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他最终将被人民所唾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话,代表了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

  历史典籍《左传》,在德治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所谓“立德”,对国家社会来说就是树立道德规范,弘扬道德榜样,德化社会;对个人来说则是修身养性,怀德于心,施德于人。所谓“立功”,就是为国家兴旺、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功立业。所谓“立言”,就是著书立说,传播真理,让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流行于天下。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有无数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仁人志士,都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的价值取向,锲而不舍地追求着。然而,他们却常常受到历史的嘲弄,在封建帝王手中,“民本”思想、“德治”思想,不过是玩弄于股掌之中治世安民之术,以此保证王朝的延续。所以,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封建王朝,以惊人的相似,在历史的舞台上,出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喜剧、闹剧,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难以化解的历史周期率的怪圈。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有一位颇具现代人眼界的思想家黄宗羲。他曾以惊人的勇气,向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大声宣告:“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如同电光石火,划破了两千余年民本思想激炫着的夜空,成为中国“民权”思想最早的宣言。只可惜,这瞬间闪亮的孤弱的呼声,很快就淹没在改朝换代的喧嚣之中,只留下后世人们对他的崇敬和感悟。

  一九一一年,是中国人民应该铭记的历史时代。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统治,中国的历史开始书写新的历史纪元。“民族、民权、民生”,这振聋发聩的“三民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被提升为国家的纲领。然而刚刚剪去辫子的中国民众,在新鲜的混沌之中,还没来得及体味“三民主义”的滋味,便被军阀混战的枪炮声,又打得晕头转向了。中国的政治至此也没有成为中国人民的政治;“天下”人的天下至此也没有成为中国人民的天下;人民仍然在饥饿、贫困、战乱、动荡中挣扎。无情的现实,让孙中山先生带着“三民主义”的宏伟理想抱恨终身。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大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庄严的宣告,令多少仁人志士、亿万百姓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中国的历史,何曾有过人民真正站起来的日子?数千年漫漫的历史长路,人民从来是身心负重的跋涉者,低首匍匐的卑微者,骨髓尽失的供奉者,屈辱相交的被奴役者。只有这一年的这一天,他们才尝到了站起来的欢欣与喜悦。

  新中国犹如朝霞旭日,英姿勃发,展现着亘古未有的盎然生机。“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立地擎天,涵盖了数千年来“德治”、“德政”以及“政德”的林林总总,阐述着中国共产党人落地生根、永远不变的宗旨。

  无数的共产党人为这个宗旨终生奋斗着。

  焦裕禄———一个贫困地区的县委书记,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片盐碱地,献给了生活在这片盐碱地上的人民。他的事迹令无数人落泪,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情操,也将令昨天与今天那些无德的执政者们汗颜。

  如今的盐碱地上麦浪翻滚,他当年种下的泡桐树也已是根深叶茂,直耸云天,在细雨的飘洒之中,倾诉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情怀,一个执政者的为民之德。

  孔繁森———一个普通的山东汉子。他放弃了安乐,离别了妻小,两度进藏,历时十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熔铸着中华大家庭里各族人民血肉相联的手足之情。他以无私的奉献,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抛洒在雪域高原上。

  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或许有人会讥笑这口号过时了,讥笑这种奉献为愚蠢。可在这愚蠢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一种为国为民倾尽一切的高尚道德与情操,看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

  孔繁森走了,带着阿里藏族人民的无限哀思;孔繁森活着,活在为国为民的德政丰碑之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名字像春雷般响彻中国大地,他也姓雷,叫雷锋。他是一名平凡的士兵,他用点点滴滴的平凡,铸就了平凡中的伟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不仅仅是一个士兵的宣言,也应该成为所有崇尚美德人们的宣言,更应该成为所有人民公仆的宣言。

  平凡与伟大,两者间有着天壤之别,但一个“为人民服务”,一个大写的“德”字,可以让他们同时耸立于天地之间。

  袁隆平,这位被世人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同他的助手们,走进水稻王国的茫茫绿海,创造出人间奇迹。

  还有……还有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在为人民服务的践行中辛勤耕耘,施德于人,扬德于世……

  当然,也有一些公仆队伍中的败类,他们蔑视美德,毁坏德行,贻害于民,败德于世……

  德行,随着历史与时代的更迭,不断变换的形式,变换着标准。但是,做为人,做为社会中的一员,不论他身居何位,身份如何,他的人格、情操、良心、道义,这些德行之基,是需要永远根植于心中的,也永远根植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万世不衰。

  做为公仆,为人民服务,就应该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会得到人民的称颂、尊敬和信赖。而一旦颐指气使,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坑民害众,就一定会被人民所唾弃。

  在中国重庆开县麻柳乡,就曾上演过这样的故事:当地政府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引发了农民的过激行为,造成恶劣影响。乡政府痛定思痛,决心问计于民,还权于民,造福于民。五年后,乡政府解决了农民行路难、吃水难、通讯难、照明难、看病难的“五难”之困,群众给政府送去十九面锦旗,立下了两块“功德碑”。

  事小理大。上至领袖集团,国家大事,下至黎民百姓,凡人小事,无德不立,有德者兴,盛德者强,缺德者失,无德者亡。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今天的宣示。

  德者,人心之根,行为之本;法者,养德之基,护德之度。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缺失,不可偏颇,不可替代。德治与法治并举,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里迎来了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道德建设的世纪。和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新世纪的主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正成为今天的施政理念和实践。“民本”思想的精髓已经成为建立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基础上的法治宗旨和道德宣示。

  岁月能够改变山河,立德为民的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以民为本,崇德尚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追求!

  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底蕴的中华民族,将再一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坚定地继承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努力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不断奋进,不断创新,努力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承负起中华民族历史伟大复兴的使命,才能使中华民族神采飞扬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德行天下,我们壮志雄心。

  天下德行,我们满怀豪情。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阅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