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详解2004年高考政治考试范围的变化

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在众人的翘首企盼中终于出台了。与2003年的考试说明相比,在考试范围及内容上各科都有不小的变化。2004年高考政治的考试范围及内容的变化如下: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变化一:在商品和商品经济栏目中,增加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这一知识点。
我们在复习时应注意: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两种经济现象对比复习比较好一些,从而让学生对二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要结合目前形势讲清通货紧缩的利弊以及我国政府治理的政策措施。如下: 一、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含义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
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
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下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治理措施不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
治理通货紧缩要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二、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必须进行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由此看来,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一面。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刺激国内需求,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变化二:“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中将“企业的基本含义”变化为“企业及其作用”。
对这一变化在讲课时注意:即要讲清企业的基本含义,还要补充上企业的作用。实际上这一变化并没有去掉原“企业的基本含义”而是增加了“企业的作用”。
变化三:“产业和劳动者”中将“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变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只是说法上的变化而已,考题的范围及内容没有变化。
变化四:银行和储蓄者部分中将“储蓄的类型及作用”更改为“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实际扩大了对存款储蓄内容的考核。
变化五:“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删除了“经济全球化”这一知识点,增加了“外汇与汇率”这一知识点。将原有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改为“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这一考点的删除,对于参加文科综合的考生还要了解一下书本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等内容。因为政治学科删除了,但在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中还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知识点的考察。我认为,“经济全球化”这一考点的删除,更多地是为了避免考点的重复而并非不考。考生们须注意这一考点。
“外汇和汇率”这一考点,要讲清“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尤其要讲清汇率的变化与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目前形势下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能运用汇率知识,说明面对国际社会个别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我国的态度及对策。
对货币升值的具体分析:
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上浮)后,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他国的商品。同时,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尽管有这些好处,但一般讲,不到不得已,任何国家都不会将其货币升值,因为这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
1、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2、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
3、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
因此,总体上看,货币升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弊大于利。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轻易不选择将本国货币升值。
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
1、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2、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但影响和决定经济发展的变量很多,不能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地位和作用。有些人把日本经济问题、美国经济问题或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问题,统统归为汇率问题,归结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币值问题,这种过分夸大汇率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言行,只会掩盖自身经济发展中内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拖延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世界金融发展史表明,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汇率政策发展起来,将来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只*汇率政策就可以摆脱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3、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应当根据其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4、——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
5、——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将继续按照改革开放的整体部署,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培育外汇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兑换进程,进一步理顺供求关系,不断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6、——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国一贯坚持的方针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中国将在继续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经济内外协调发展。

“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考点,侧重讲双方的相互影响关系。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则只讲了二者重要的一方面——中国离不开世界。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唯物论中的变化:①“世界客观性”变成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使其说法更加具体化。②“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改为“物质”,这一变化将考核的范围由只考察概念而变得更加广泛——与“物质”相关的内容都引入考试范围。
③增加了“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发展是客观的”而删除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这一新增考点既包括了原有的“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内容,又增添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④将原有的“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变更为“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实际上是增加了“变革社会要以承认其客观性为前提”这一观点。
⑤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变更为“意识”。同样也是扩大了对“意识”的考察范围。
⑥增加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 的制约”。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主观因素。书上侧重讲主观因素,复习时应着重把握。
⑦增加了“了解国情,立足国情”这一考点。实际上是恢复了2003年以前的考点。

辩证法中的变化:
①增加了“把握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整体和部分的论证关系”,删除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复习中应注意——因果关系及其方法论,尤其方法论。这是新增考点。“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这一考点的增加,实际上并没有删除“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找最优目标”,而是扩大了考察范围。考察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②删除了“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增加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内容。不难看出, 这些考点调整是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社会,我们应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观和发展观来观察和分析这个社会,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促进这个世界的发展。复习中特别重视这一内容。
③规律部分内容上没变化,只是说法上与过去有些不同: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改为了“规律的含义”。“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变更为“规律的普通性和客观性”。
④将原有的“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部分细化为“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与“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同时删除了“矛盾及其特点”这一考点。
⑤删去“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是与论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变更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这一变更中可以看出,删除的考点内容保留下来,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而已,只是新增了矛盾普遍性的内容,那麽④中删除的“矛盾及特点”只是形式,它的内容还必须认真把握。
⑥取消了原考试范围中“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部分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等内容。代之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考点。实际上也并未取消原有考点内容,只不过新的考点考察的范围比过去更加广泛。
⑦“内因和外因”部分,取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两考点。代之为笼统的“内因和外因”,这就使考点范围超出了原有内外因的地位和作用内容。
认识论部分中的变化:
①新增加“现象与本质”。这一考点在复习中应引起我们 注意。
②将“实践”部分从人生观部分移入了认识论中,从而使考试说明的安排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相一致。并增加了“实践的基本特征”、“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内容,取消“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这一考点。
人生观部分中的变化
①将人生观部分更名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直接表达出要考察的内容。
②只保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栏目,里面的考点全部删去了。复习时应注意:原有的考点还应重点把握。甚至还要广一些。
取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两考点。增加了“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复习时应注意正确把握个人主义与个人利益的区别,在生活中划清二者的界限。
③取消“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两考点。将“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变更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④取消“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变更为“树立崇高理想”。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变更为“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⑤将“实践”部分更名为“社会实践”。并将原有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等考点保留下来。
第三部分:政治常识
我国国家制度中的变化:
①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更名为“我国的国体”。
②删除“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考点。
③新增加“国家的性能和职能”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 。这两个考点相对于“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而言,侧重讲二者的区别。
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名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⑤取消“政府机构改革”这一考点。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部分中的变化:
①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变更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②增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③取消“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代之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将“加强党的建设,”更名为“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⑤新增加“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复习备考时应注意这些内容。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部分中的变化:
①新增加“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两考点。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部分中的变化:
删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的变化内容:
①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范围调整为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重复了4月,提前到了3月,有利于人们很好地整理复习这一年的时事。
②增加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③增加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复习时应注意这些内容:
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即保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富于创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第一,关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二字,是在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发展,这将使国有企业多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对于下一步使企业做大做强非常重要。
《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一个重大创新和突破。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企业改革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表明我国企业的改革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二,关于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主要突破是,在强调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第一次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表明了国家从根本上保护农民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决心。《决定》关于“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农民的直接补贴”,关于“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以及“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等内容,是系统总结近几年农村经济改革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关于健全市场体系和改善宏观调控。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现代市场体系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只有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决定》还首次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决定》第一次提出“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对政府的考验。
第四,关于深化就业体制改革。第一次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能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人们安居乐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
第五,关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第一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