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科研知识>>正文内容

关于校本教研中教师成长的三点思考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校本教研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和历练方式势必要进行深刻变革。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情呼唤,也是教师生命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点:明确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

校本教研中三个关于人的要素分别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专业研究人员。所以说,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三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针对性。

2.同伴互助是教师与教师同行的对话。

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教师之间迥乎相异的教学特质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同伴互助的形式可以新颖多样,但要注意其实效性,如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开展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学沙龙等教学研讨活动,成立课题研究协作小组等。

3.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专业人员是科研的先行者,在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离开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校本教研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专业引领的形式主要有理论学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专业咨询 (座谈)等。其中,专业研究人员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引领(即和教师共同“备课一听课一评课”)对一线教师的帮助最大。

二、支撑点:构建校本教研的七项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要想使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必须进行制度化建设。当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长效机制,不能临时突击,做表面文章。实践证明,以下制度对于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具有实际而重要的作用。

1.理论学习制度。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不掌握理论就不能深入地进行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可以激发教师内心的研究激情,使校本教研成为一种主动的、内需的行为。理论学习制度要以个体学习为基础,以组织学习(群体学习)为情境,以学习型组织为平台。学习内容应紧密结合教育实践和校本教研实际,强调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课改文件和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等。

2.课题研究制度。

校本教研要由课题牵动。加强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理论意识”和“对话意识”。

课题研究活动可按照教科研的一般过程进行。为了强化课题实验成效,实现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成长的目标,学校应制定有关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

3.对话交流制度。

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就是要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信息交换、问题研讨、经验共享,并与专家、名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对话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读书交流、教学研讨、论文交流、与专家对话、与名师结对等等。

4.案例分析制度。

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富有直观性和可借鉴性。案例分析能有效地使新课程理念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碰撞。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既可以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促进自我审视,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5.问题累积制度。

教学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种种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所以校本教研应以问题为起点,以反思、总结为终点,反思、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又成为下一轮校本教研的起点,如此循环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实施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有利于发掘教师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6.评价奖励制度。

任何考核评价都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评价是最强有力的辅助措施。尤其是过程评价和具体评价对于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调整过去的考核评价制度,将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和成果也纳入其中。

7.领导管理制度。

同学校的其它工作一样,开展校本教研如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也不会取得实效。首先应明确,校长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其次,要有专业人员或学科“带头人”进行校本培训;第三,在上级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研修。

三、着眼点:促进教师成长的四个切入点

改革是一次有目标的历程。目标明确,但方法和途径不能强求统一。不同学校可以建立不同的校本教研制度,当然研究的内容、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等也会不尽相同。为了强化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我校主要着眼于四个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发展。试简述如下,权作抛砖引玉。

1.在案例分析中突破。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研究中实现同伴互助和专业成长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我校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其主要环节是“听”、“诊”、“改”,一般程序为“听课 --说课--反思--评议--创新”。

案例分析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使理论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实现了“以案例展示理念,以理念回归课堂”。

2.在反思提炼中发展。

教师的实践与正确的认识之间是有距离的,而缩小距离的办法只有一个 ----不断反馈、不断矫正。教师要坚持多方面的反思,不仅注重行为前、行为后的反思,更注重行为中的反思。比如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教研活动中的反思、系统读书中的反思、观摩名师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座谈会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等。

3.在调查研究中改进。

改革与问题孪生,问题是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变革和最终达到目标的起点,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提出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比如过去的许多教学常规、细则往往是管理者主观制定,教师被动接受,它们对教师的成长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需要改进和完善。而改进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能动性,从而实现教师的自觉教研和自觉发展。

4.在互动交流中提升。

校本教研下的互动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还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教师和专家互动交流可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从而共同研究,共同成长;和名师互动交流可以学习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专业人格;和兄弟学校互动交流可以开阔眼界,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教育|不详|知识|科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