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地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入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基本目的就是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新课改具体实施者的一线地理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仔细研究地理新教材,熟悉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共有四个版本,我们辽宁省现在采用的是人教版的,人教版新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教材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了许多老教材的优点,内容、体系与现行教材有相似之处,一些经典内容得以保留,不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科学性、系统性强,而且文字简练、严谨,图像、版面设计、印刷精美;另一方面,新教材在继承原来教材的同时,有明显的创新,新教材采用大量的图片、照片,设置“阅读”、“案例”等辅助资料,大量采用“读图思考”、“活动”、“问题研究”教学活动形式,改变了旧教材基本依靠文字单一表现方式的缺陷。特别是引入“活动”、“案例”、“问题研究”更是体现了编写教材的创新意识。

2、教材知识容量适当、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基于“问题”和“案例”的思路,人教版新教材工具性增强。

3、紧紧把握住人地关系的主线,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来设计、组织教材的内容、结构:

教材力图改变孤立描述自然或人文地理现象,忽视学科知识之间交叉、融合的弊端。

4、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的编写力图促进教学的改革,对有些问题不直接给出结论,而通过一定方式的组织和内容设计,留给教学过程处理,使教师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材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以利于不同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而灵活采取教学方法;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多地考虑教学过程的需要,一方面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给教学提供“话题”“情境”,使教学“活”起来;教材中的“阅读”、“案例”、“读图思考”、“活动”、“问题研究”、等活动内容、形式,只要教师足够的重视,做好各个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进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教学上要重视创设课堂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 “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 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褒奖学生的成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有实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地理Ⅱ《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我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

(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著名笑星赵本山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的精彩片断,这里有两句特别经典的台词“你怎么这么不热爱劳动呢,没有普天下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你吃啥?没有普天下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你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还臭美啥?”“土地是妈,劳动是爹,只要啥种啥就往出接”教师引导“在这里赵本山多次提到了‘劳动’二字,请问这里的劳动指的是哪一种生产活动?”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2)指导学生阅读图表、欣赏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

由于城市里的学生很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农业生产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且结合教材上的图片,让学生对农业有切身的感受。

(3)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实例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气候因素

实例2:

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千烟洲位于我国江西省泰和县,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采用的是“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这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地形因素

实例3:

我国杭州的“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土壤因素

实例4:

大连市旅顺口区和开发区近几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樱桃园,而在几年前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市场因素

实例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一些耕地经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这是为什么?------市场和国家政策

实例6:

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很少,为什么农产品产量却很高?----机械化水平高

2、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追求“知识的创新应用”,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3、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问题的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建构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使学生敢问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问题;教师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教学生会问问题;教师要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坚定信心,锐意革新,乐于奉献,不断进取;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材观;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问题----加强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并重,实现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要重视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学习与创新。开展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等教法、学法的尝试与探索;寻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平衡点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论文|教育|地理|科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