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学方法探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就历史学科而言,遇到了诸如学生思想不够重视,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因此,为了保障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开设三个学期,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半,所以高中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一.新教材的特点

高中历史旧教材是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的先后顺序,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新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展现出的特点是份量重、内容深。因此从课程内容上看,这轮历史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距离拉大,有所脱节。在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地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的弊病在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新课程改革克服旧课程的弊病,高中历史课程采用模块与专题的方式呈现。 “新课标”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学生的基础问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式结构基于初中的编年史(学习板块加学习主题),但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现在高中开设的科目中,大多数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并不高,比如历史、地理、政治等许多是开卷考试的,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相当高,学生连基本的常识都谈不上,更难做到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甚至出现不辩商君始皇的现象。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

(二)教学时间和资源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材料的能力。但对于某些住宿制学校的学生而言,获取信息、学习的途径也十分有限。加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的书籍有限,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多。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比较狭窄,对于教学活动往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很不利。

(三)教学方式使用问题

一般认为,讨论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较好方法。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教学活动中人人参与、积极发言的局面就会容易回到老路上,成为少数学生表现舞台,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等都会受到影响。

(四)会考、高考问题

由于目前相关部门没有明确高考和会考的测试方法,所以失去了高考、会考的指挥棒,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会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应该侧重哪部分内容(能力与知识)。如果历史会考开卷的话,还有多少学生会认真地对待我们的历史学科;还有最为重要的高考,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然而在以考试为纲、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历史教育却则成了一大牺牲品。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每一学科、每一堂课,不论上述问题如何解决,我们都应从自身做起,事实也是这样做的,要以不变应万变。

三.具体做法的探讨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和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二)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参考和辅导资料,更多的是利用丰富网络资源。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应该准备一些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中,教师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1)课前制定学案、印发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

(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3)制作课件,提高备课效率,也提高备课质量。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4)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教研组充分发挥团体优势,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义,对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精心研究,认真分析,找准探索点,创造探索情景,使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求知,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指导学生备课。将学生划分成多个活动小组,确定课题,共同查找资料,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师生共同占有更多的资料,资源共享。

(三)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

(3)指导学生上课。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会教者的感受,真正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

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必须精心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教学模式,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运动的、变化的和活生生的生活中去,尽可能多地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的容量很大,时间很紧张,这就需要对教材,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新课程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广泛的涉猎历史知识,而不是挖掘教材的某个知识点(新教材中比较注重的是线索,知识不太完整,为了让学生有完整的思维,讲课当中教师已经补充了很多),补充资料时尽量避免冲淡当课的主题。

(四)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五)善于总结

每次上课既是个人的表演,也是大家共同导演的结果,所以上完课之后,思考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改进、发展。只要不断的探索、总结、研究,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育教学的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论文|教育|历史|科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