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程中历史教学情景设计的尝试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框和束缚,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影音情境、现实情境、语言文字情境、数据图表情境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因素,体现了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缺乏情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便如死水一潭、了无生气。从尊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和质疑等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人性化的教学情境是我们努力研究的方向。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可利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和实效性。

一、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前提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好如下两点是很重要的:

1、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设备、学科网站、图书馆等等,笔者在备课过程中总要想方设法地挖掘教材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的知识点,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并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便课堂教学活动能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

2、科学指导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活动是双边互动的,单靠教师的努力不行,还要尽最大可能发动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活动,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全员参与、师生的积极互动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教师是主要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起着控制教学秩序、调动课堂气氛、处理突发事件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以创设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应该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轴。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按照学生座位的原始分组,学生讨论问题,再派代表发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团队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问题能力,也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穿插影音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譬如在讲到《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时,我节选了香港回归实况的视频,观看后,我的眼泪直在眼圈里转,在当时氛围感染下对教学设计作了即兴的补充处理:让学生谈谈观看后最想表达的一句话,学生谈得非常真诚、感人。本课的设计效果非常好,超出了我的预想。这影音资料的恰当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当时学校校长、书记在场听课,课后我去征求意见,校长说他当时最想说的话是: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书记告诉我她当时情不自禁地也流泪了。

3、渲染语言文字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一种美的感官享受,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譬如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这一课时,在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广播中传出来的那种带有磁性、饱含情感、富有节奏的男中音,以及屏幕上显现出来的中国地图和诗歌内容,一下子把师生们的思绪带进了一个远离祖国母亲、游离在外的游子的情感世界中。从而为接下来新课的导入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教学氛围。

4、构建数据、图、表情境

历史教学过程中引用和补充的一些材料中经常包含着一些数据和图、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东西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提高概括、归纳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譬如在《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课的教学中,讲到“近代前夜的危机”这个问题时,并没有急于给学生分析原因,而是用幻灯片打出了预先设计好的一组简表,表中分别列出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四项内容。简表如下:

《14——18世纪中国概况简表》

政治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经济农耕经济发展鼎盛、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文化天朝上邦、文化专制、鄙薄科技
外交闭关锁国、海禁

《14——18世纪西方概况简表》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英、美、法)
经济新航路开辟、重商主义、工业革命
外交殖民扩张和掠夺

设计问题思考:  对比《中西概况简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何启示?对比之后学生普遍感觉很震撼:中国古代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农耕经济,而且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为什么回落在世界后面呢?而且也没有意识到此时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叫他们很吃惊!由此,学生自然地就能得出: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的结论。(此时老师在再抛出一个新的概念:工业文明、农耕文明。)讲到:西方思想、政治、经济、外交的一系列综合变化表明西方已经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那么相比较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进一步启发学生分析理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农业文明落后于工业文明的结论便水到渠成得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对我们的启示,即认识。农耕时代中国的农耕文明是领先于世界、令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但是不能止步不前、固步自封,要赶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否则将给民族带来被动、灾难。

5、现实情境引入教学

关注现实也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教学中注意关注现实、把握现实与历史的切入点进行教学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课时,内容很繁杂、也很枯燥。我就引入了两处现实的事例:一是学习古代丝织业时,我介绍了南京云锦研究所花费十三年复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素纱襌衣》的事例。另一个是学习古代制瓷工艺技术发展时,我讲述了景德镇烧制主席瓷的经历、景德镇的熊建军用了八年时间复活了珐琅彩工艺的艰辛历程,学习后我与学生一同深受感染,教学效果超出预想的目标。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提高教学

以上多种教学情境的构建及配合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还要及时在课堂和课后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便查漏补缺并改进、提高教学。

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才能有所促进,这也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了高中生青春期认知心理上的一些需求,开拓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论文|教育|历史|科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