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正文内容

《兼顾效率与公平》说课稿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说教材

《兼顾效率与公平》属于人教版实验教材必修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的一个框题。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而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收入分配已经成为焦点问题。没有公正合理的分配就没有社会经济生活的顺利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作为其中的重要原则,必然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有所舍弃、有所补充,灵活运用。而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所强调的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列出了三维目标,并使之作为一个整体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1. 知识目标:

通过社会发展中的“高效率带动大发展”以及“如何看待社会公平”的讨论,认识效率和公平的含义;以“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为例,搞清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解释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辩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各种矛盾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并能通过课堂活动对建设和谐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前调查和课堂上的探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产生对弱势人群所应有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意识。

三、说学情: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建构和创生意义的体验性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它早已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重的信息交流,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是我们重要的教学资源。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同学,他们一方面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却对现实的社会生活缺乏一定深度的了解。这就对课堂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创设教学情境,发扬合作精神,让他们保持愉快的心境,产生关切的情感,萌发求知的欲望,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本课,我初步运用了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通过“趣味导入—民生扫描—知识建构—焦点突破—角色体验”等五个环节,把案例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 自主式教学法等融会其中。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对话、碰撞中动态生成,这也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二)课前准备:

充分的预设是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保证。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场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仅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更要让同学动起来。本课我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前调查,主要是了解身边人群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差距有多少?学生探究的成果(包括数据、资料、事例、照片等)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

(三)教学流程:

环节一:趣味导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一个富有趣味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在这里我们创设了一个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的奖金分配问题。让同学们为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人物据理力争,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分配问题的重要性。

环节二:民生扫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焦点访谈”——“银川市居民收入调查”。

1、公布你自己调查的结果,身边是否有人通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使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2、如何认识银川市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上所给出的探究材料“李家庄的大李和老吴”与我们学生的实际相差较远,所以我另行选取了同学们熟悉、关心并且能进行探究交流的乡土化材料,用模拟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进入“收入分配中应坚持什么原则” 的话题上来。潜在的要求学生在交流中体现和运用前面“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相关知识,而银川市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收入差距问题也将成为贯穿全课的线索。

在大家充分交流展示后,教师总结点拨:将收入与贡献挂钩,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效率,也繁荣了社会经济,但与此相伴而来的收入差距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摆在当代中国人的面前。

环节三:知识构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构建,没有知识的支撑,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将无从谈起。通过前面的民生扫描,同学们迫切地需要借助教材寻找解决分配差距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做的是及时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探究材料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1、效率与公平

(1)效率

①效率的含义:

效率就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收入分配方式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结合近年来首府银川的发展,可动态生成:“高效率带动大发展”。同时,大发展又要求改革收入分配方式,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从八方而来,为大银川建设服务,从而产生高效率。)

(2)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

探究材料1:邓小平同志关于“大锅饭”的讲话

——让学生明白公平不是指人人均等,没有差别;

探究材料2:胡锦涛同志关于缩小收入差距的讲话

——让学生明白公平意味着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针对材料,借助教材进行小组探究和交流:如何看待公平?

设计意图:将讨论出的成果(结论、疑点、事例、焦点等)尽量通过语言表达、黑板、投影仪、资料卡片等呈现出来。随后,师生共同带着初步探究的结果进入下一环节。

环节四:焦点突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有焦点、没有疑问,所谓“皆大欢喜“的课堂是没有价值的,综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教师可点出如下焦点:邓小平同志与胡锦涛同志这两代国家领导人在分配问题上的主张是否矛盾?其实,这种“矛盾”也正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作为教学难点、重点来处理)

视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问题1: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所说的“十富加一穷不算穷” 、“十穷加一富不算富”,说明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认识到:①经济发展(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问题2: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即:效率优先,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存在收入差距,但兼顾公平,保障基本需求;坚决不放弃公有制(集体所有),先富帮后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环节五:角色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特别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在角色体验环节,仍然请趣味导入中的《西游记》人物出场,但却是分别作为政府、成功人士、弱势群体以及工薪阶层的代表,请同学们替他们说说心里话。此时,同学们思维的闸门已充分打开,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生活体会,讲出很多有价值的发言。

(四)课后作业:

完成小论文《兼顾效率、公平,打造和谐银川》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整个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不应是秩序井然、顺理成章的生产线,而应该是一条欢快流淌的小河,河中有小草、小鱼,也应有险滩和急流。我们将和学生一同品位收获的喜悦、一同经历成长的快乐。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经济|生活|教学|第三|设计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