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时政热点】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

(一)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缘由

1.什么是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要求,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2加强劳动教育提出必要性

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现实中,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对学校这类做法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自身也把基础教育学科按与中高考的挂钩程度,分为“主科”、“副科”区别对待。

我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重视劳动教育,是在有意无意中,共同营造“崇尚学历而漠视技能”的社会氛围,灌输给孩子功利的成才观。比如,有的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包办代替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一切,同时“教训”孩子,如果不努力学习,今后就去做工人、开出租车、当服务员,他们希望孩子能成为“人上人”,却忘记了绝大多数学生今后会是普通劳动者。而“不做普通劳动者”的灌输教育,带来的后果是,除了家庭充满教育焦虑外,教育的结构也失衡,培养技能人才的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被视为“低人一等”的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必须坚持依法治教;而对于家庭和全社会来说,则需要形成新的育人观。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二)新时代怎样加强劳动教育

1.劳动教育的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5)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2.劳动教育责任主体

(1)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省级政府要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市地级、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2)政府层面应高度重视。明确劳动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政策支持,设立劳动教育的专项资金,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学校与家庭应密切联系与合作,探索适宜的家校合作模式。一方面,学校应该注意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的衔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同时,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也应更加生活化、家庭化,激发学生在家劳动的积极性。

(4)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发挥其言传身教的作用,积极与学校配合,引导学生在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还可带领孩子参与到社会上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自觉劳动的意识,切实做好孩子归家后的劳动教育,保证学生劳动教育的完整性,避免出现“5+2=0”的问题。

(5)学校应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如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实训基地、工厂、商店、田园等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义工、志愿者等社会服务,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明白劳动的价值,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从而爱上劳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通力合作,劳动教育实践越多元,学生进行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就越能得到激发,其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就越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近年高考政治题】

1.(2018全国1-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上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序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商品数量商品价值总量
缩短降低增加不变
缩短降低增加增加
不变增加降低不变
不变降低增加增加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的基础知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本题以图表形式考查基础知识,信息量大且简洁清晰,便于学生比较,厘清这一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注意分析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扣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主干知识点。根据题干信息,提高的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可以判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排除3\4。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同质商品的数量之积。前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幅度与同质商品的数量增加幅度相同,因此,它们的乘积价值总量不变。

2.(2018海南-26)[选修2: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亚当·斯密认为: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评价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看,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它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

3.(2017全国2-1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2016年,多数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中国某厂商依托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58.4%。该厂商的成功得益于:

①依托自主开发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

③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商品需求

④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题干材料表明,在2016年多数生产手机的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某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依托技术创新自主开发新品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选项①错误。同时,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应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故选项④错误,选项②正确。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手机的使用价值更大,故选项③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涉及若干概念,这些概念既相关又相互区别,如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等。考生要熟知这些概念,且掌握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如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4.(2016全国1-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题以此为题干材料,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题肢②④正确。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不是劳动关系,①③不正确。

5.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21-22题。

(2016全国3-21)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之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试题以2015年央视推出的五一特别节目《大国工匠》为题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本题是文化生活试题,考查考生对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意义的理解。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在于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的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实践意义在于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了精神支撑。②④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层次上高于工匠精神,不能将工匠精神视为其理论依据。①不正确。工匠精神属于抽象的思想观念层面,不能视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③不正确。

(2016全国3-22)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额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是哲学题考查考生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从唯物史观看,今天之所以大力讴歌劳动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体,而劳动者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①正确。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创造历史是通过生产实践实现的,④正确。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相融合是一个趋势,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发展也不断优化,但这二者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②③不正确。

6.(2014全国II-12)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劳动价值论中“价格”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具有一定难度。1指出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实际上,根据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不仅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相关,还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因此①不正确。②在文字表述上进行了转换,将人们普遍熟悉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转换成了“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所以②正确。③前半句提出“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意在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相混淆,让人难以判断对错,具有一定的干扰生。不过,后半句“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一下子就露出破绽,这与劳动价值论提出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不符,因此③错误。④指出价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如果学生知道价格等同于交换价值的话,也就明白④是正确的。另外,④选自选修教材《经济学常识》有打通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之意。

7.(2013全国Ⅰ-22)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五一前夕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焊强调劳动崇高地位的讲话为题材,考查劳动实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等知识,引导考生领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由于答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分布在课本不同的单元和课题中,答好此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①是正确的:人们之所以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者最美丽的观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使人从动物,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人和人类社会外科在劳动基础上才得以延续和发展;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②是错误的:劳动贡献并不能成为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③不正确:劳动群众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并不意味着劳动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完全自由地创造历史,因为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受历史条件的制约。④是正确的:劳动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尊重历史规律就要尊重劳动群众。

三、【跟踪】

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把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培养人才的意义。(12分)

参考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3分)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増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节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10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12分)

参考答案:(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1分)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分)有利于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撑。(3分)

评分说明:踩词赋分,劳动教育的地位1分,重要性3分,红色标注为赋分点。

(2)参考答案: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歌颂劳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4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歌颂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强国。(4分)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歌颂劳动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歌颂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评分说明:每条4分,原理2分,演绎分析2分,任答3条即可得满分。

注:本题可缩小知识范围,更加考察思维深度,但为防止选择题考到、加之山东、北京的哲学主观题对原理的选用更具有开放性,所以适当放宽了切口。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专题|复习|不详|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