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解题指导|​​专题13 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解题方法概述】

原因类试题往往以“为什么”“必要性”“正确性”“合理性”“原因”“理由”“依据”等为设问要求,往往以某种现象、做法、结果等为背景材料,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原因,采取某种措施或对策的依据。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典例探究】

典例1.(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项目是中国和希腊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也是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2008年6月,中国某航运企业以43亿欧元获得比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2016年4月,又以3.69亿欧元收购比港港务局67%的股权,全面接手一号码头运营。为解决港口设备老化、桥吊装卸作业效率低、船舶压港严重等问题,该企业从国内派出优秀的管理、技术人员,聘用当地劳工进行港口扩建和改造。该企业向跨国公司提供全球物流服务,如从中国生产基地运来的货物过去主要通过海运经汉堡港、鹿特丹港转运,现改由比港登陆,经铁路运往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交货期从36天缩短至26—28天。到2018年,比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跃升至491万标准箱,世界港口排名从第93位跃升至第32位,成为“一带一路”的“蓝色经济通道”、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枢纽。2018年实现净利润2790万欧元,较2017年增长147%。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该航运企业主动走出去,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从特许经营权到控股权、到全面运营,获得港口经营与决策自主权;优化货物运输路线,港口经营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加强管理与技术投入,港口经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强。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从材料可以看出,比港项目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从获得特许经营权到控股权,到全面接手对港口委派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员进行改造, 向跨国公司提供全球物流服务,优化物流运输路线,极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该航运企业调整经营战略主动走出去、资本入股获得经营控制权、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优化货物运输路线,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

典例2. (2018·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答案】

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解析】

本题要求我们在对材料的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出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第一步,审设问。明确要求运用的知识为文化生活知识,设问类型为原因类。第二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找到与之对接的知识点。德化瓷具有独特品质,是中华瑰宝——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德化瓷在制作技艺上既保持了传统工艺,又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精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化瓷有适应不同地区的产品——根据不同地区文化的特点开发产品,尊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三步,依据上述逻辑推理组织答案。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准确使用学科术语。

【点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原因或依据的主体,要弄清是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分析,还是从国家、公民、企业中的某个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原因或依据的指向,即做什么事的原因、什么做法的依据等。坚持教材理论体系和题干内容相结合的原则。并不是教材中的每个具体原因都可以作为题目的答案,也不能把原因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从材料反映的问题中找出教材以外的原因。

【针对训练】

1. (2018•江苏高考)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解析】

本题属于依据类试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要求考生能结合材料信息“中华文化”、“通商交往”、“千年”等信息综合运用调用相关文化知识,分析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

本题以德国千年小镇每年举办“中国人狂欢节”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答出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设问方向比较明确,考生可围绕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来思考答题要点。材料中“挂灯笼、贴福字”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考生据此可链接教材中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知识;“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

2.(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十九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使它们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作用。”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答案】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个题眼和“中国共产党”这个主体,从原因和意义两个角度,分析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等因素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设问角度属于原因类,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个层面回答。分析材料,第一段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可从理论依据的角度说明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因,如党的性质、党的执政地位。第二段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强调党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活动的协调领导,贯彻党的意志;第二层强调党对各群团组织的领导,以保证其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可以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分析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动作用。

3.(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称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有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解答本题时应抓住知识限定范围,准确运用知识分析回答。结合“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等关键点,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4.(2017·课标卷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有利于促进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能够更好地协调政策与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的普遍安全与持久和平。

【解析】

分析设问可知,知识范围是“当代国际社会”;设问角度属于原因作用类,考生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此题的主题是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析材料得出,第一段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国利益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提出的。第二段可以从四个角度思考:一是从中国维和方面的努力的角度,可以分析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二是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可以分析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协调各国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三是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的角度,可以分析出有利于促进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合作共赢;四是从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角度,可以分析出我国推进国际合作,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2016·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答案】

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

【解析】

本题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和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解读。“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是因为:从国际形势上看,中国“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从经济上看,“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有利于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从政治上看,“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有利于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有利于国家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对中国而言——“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多国与中国加强合作有利于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的发展。

6.(2016·江苏高考)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许多国家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

【答案】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机器人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技术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都想抓住和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解析】

本题易因不能准确调动相关知识答题而失分。本题考查的主体是国家,问题实质是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产业。选用的答题知识点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维护国家利益等。

7.(2016•江苏高考)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

【答案】

我国电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它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解析】

本题易因没有把“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理解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失分。解答本题.要认真审题,明确“立得住的文化内核”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本题设问就可转化为我国电影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教材相关知识,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分析即可。

8.(2015•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具体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解答时要把社会历史观的知识与“稳增长、保就业”紧密结合。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人们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等特征。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加快推进业态创新,积极打通线上线下和上游下游,促进多业态、跨行业、聚合式、协同化深度融合。如缤果盒子、淘咖啡等探索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提高购买效率;永辉超级物种店推出“超市+餐饮”新模式;阿里联手百联、银泰、大润发,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有分析人士指出,零售业的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网络欺诈、虚假宣传等现象不断发生,线上线下零售的制度成本存在差异。网络零售业的监管机制相对滞后,存在监管权责难以认定、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制约着零售业新业态的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我国零售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应如何进一步助推零售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答案】

(1)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新的消费需求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人们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为零售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②零售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适应市场变化。③零售企业通过推进业态创新,形成自己的竞争新优势。

(2)①完善市场规则,为各类零售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②实施科学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③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惩戒造假行为。④引导零售企业遵德守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解析】

本题以人们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等特征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阐述我国零售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应如何进一步助推零售业新业态健康发展。本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小问题,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需要依次作答分析。第一个小问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故可以从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新的消费需求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调整经营战略,适应市场变化以及推进业态创新,形成自己的竞争新优势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二个小问题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从多个角度展开即可。主要可以从完善市场规则、实施科学宏观调控,加强监管、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以及引导零售企业遵德守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7.12%,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跑赢”同期GDP年均增速,居民消费也更加追求品质。传统的生存型、物质型消费让位于发展型、服务型消费,炫耀型品牌消费转变为关注个性、个人素养的品质消费,铺张性消费转变为绿色消费,我国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适应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企业出现个人定制、柔性化生产新趋势,大数据所驱动的产销互动效率持续提高,让精准生产和“低库存经济”成为可能,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最佳切入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的原因及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影响。

【答案】

原因: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转变。

影响:促使生产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促使企业技术进步、管理科学,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使生产信息化、现代化;促使生产面向市场,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促使企业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承担社会责任。

【解析】

本题以我国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我国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的原因,学生可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转变等角度进行说明。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影响,学生可从它促使了生产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促使生产信息化、现代化;促使了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角度进行说明。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中央政治局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到《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从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这次宪法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按照上述程序修改宪法以及本次修改宪法的重要意义。

【答案】

国家为什么要按照上述程序修改宪法: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②严格依法按程序修改宪法,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制度保障,是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③严格依法按程序修改宪法,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意义: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本次修改宪法,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使宪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②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有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宪法保障。

【解析】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按照上述程序修改宪法以及本次修改宪法的重要意义。学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本题有两问:一是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按照上述程序修改宪法,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学生可结合材料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等角度来回答;二是说明本次修改宪法的重要意义,学生可运用宪法的地位并结合材料中的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等有效信息来组织答案。本题的答题思路是教材知识+材料分析。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要,以厚民生为本。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要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四项原则之一,充分彰显了机构改革的人民立场和价值取向。此次机构改革调整,着力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组建了一批新机构,强化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真正做到了聚集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既适应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机构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说明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思想。

【答案】

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措施:①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③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④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建设,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

【解析】

此题以我国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的国体、政体;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工作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等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机构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说明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思想。”设置有两个问题,即“为什么机构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分别属于原因类试题和措施类试题。对于第一个小问,学生从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工作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等方面具体分析其原因即可。对于第二个小问,学生则可从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政府权力依法行使,接受人民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它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古人从日光中意识到,“辉光所烛,万里同晷”。然而同是时间,有人感觉它如年轮,一圈圈积累成参天大树;也有人感觉它如流沙,飞流不止,无可奈何。时间观不同,意义感就大不相同。有人是应时型时间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人是宿命型时间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人是奋斗型时间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应声”。怎样的时间观引致怎样的存在方式,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生命精彩和社会形态。

时间不会等待,时光不会倒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看似无穷无尽的时间,其实是有方向的,谁也无法逆时间而行。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何其多,今日之日须臾期,“今日”的价值,远胜于“昨日”和“明日”。时间中藏着怎样的答案,酝酿着怎样的奇迹,只有奋进者最清楚。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人们对时间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了对时光的共性认知,又因自身实践因素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时间观。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同的时间观对社会的影响不同。③时间观作为一种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同的人对时间的认知不同,生活和奋斗的形态也不同,从而带来不同的生命精彩。

【解析】

此题有两个小问,即“人们对时间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人们对时间产生不同认知的影响”,分别属于原因类试题和影响类试题。对于第一小问,由于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因此只需从人们的社会实践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即可。对于第二小问,学生要分别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社会对人的作用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为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2018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后,收获如潮好评,收视率创近年文化节目新高。

《经典咏流传》由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著名音乐人庾澄庆组成鉴赏团,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集结了成龙、王力宏、凤凰传奇等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节目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巧妙融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观众在众多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希望经典更多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黎光说:“文化艺术是净化心灵,塑造平凡而卓越人格的重要手段。希望我们《经典咏流传》的一些优秀歌曲,能够推广给我们的中小学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烙印在他们心里,这会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建立起文化自信。”

《经典咏流传》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答案】

①落实十九大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探索了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路。②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观众领略了诗词之美。③着眼于广大观众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大胆创新,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巧妙融合,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

【解析】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学生可结合材料从树立创新意识角度来分析说明。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解题|不详|指导|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