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龙港三高2005-200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52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将正确的答案选出并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52分。

1.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彼此分离的。这就需要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我们把这称之为

A.去粗取精 B.去伪存真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2.某中学在学生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许多同学凭借青年人特有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发明出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几年来,学生创造发明构思提案2万多件,创造发明作品1350余项。这说明(

①合理想象会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②想象力是青年人特有的能力

③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④想象的东西一定能成为现实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3.弗兰西斯·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象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取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理性认识的产生必须既充分占有感性材料,又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4.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这是

A.认识的全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 C. 认识的根本目的 D.认识的唯一来源

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给人活路。退田还湖实际上就是对生态透支进行补偿,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据此完成5—6题。

5.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给我们的启示是

A.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只有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6.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就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此必须:

A.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B.按思维规律办事,从主观条件出发

C.树立某种价值观        D.善于利用条件,改造和创造规律

7.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古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主要说明

A.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B.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C.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 D.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8.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共产主义

C.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D.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9.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②学生在教室里听课

③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之一。以下实践活动属于科学实验的是

①推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我国在部分省区开展了新课程标准的实验 ④我国解放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历史上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学习、工作中都想有一个好的环境。这种情况表明

A.个人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B.个人活动要受到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限制

C.个人活动受到社会规律的制约 D.个人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12.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生产经验写成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传说;《水浒》《三国演义》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这些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离开人民群众也可以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C.科学文化知识是知识分子辛勤劳动的结果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维护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往往对国家的宏观决策和中央的命令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据此回答12---13题。

13.上述材料中这种现象

A.说明国家利益和局部利益是难以兼顾的 B.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产生的

C.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主义的表现 D.说明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4.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做法

A.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

B.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道理

C.肯定了人们应当具有正当的个人利益

D. 没有正确认识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15.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关于理想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有

A.理想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

B.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C.理想总是推动人们不断走向进步

D.能否实现现代化,取决于全国人民能否形成共同理想

16.“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荀子的这句话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A.坚持个人主义价值观       B.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C.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17.“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孔子的这句话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直接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句话在认识论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A.尊重规律,办事情就能成功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8.20年前,神农架林区的19岁少女陈传香,赤手空拳打死一只金钱豹,一时被传为美谈。现在神农架人主动搬迁,把家园让给野生动物,也被传为美谈。这段材料说明

A.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评价也不同

B.人们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动具有决定作用

C.凡是符合人的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

D.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19.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应注意

①应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②个人的正当利益应得到保护

③社会集体应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

④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集体利益应服从个人利益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鼓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据此回答2---4题

20.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考虑个人利益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21.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

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 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 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 ④人能趋群体、他人之利,超越趋利避害的本能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人生价值的源泉在于

A.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B.人对社会的贡献

C.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 D.发挥主观能动性

23.上世纪末,英国BBC广播公司曾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百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是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D.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于2006年3月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据此回答14—16题

24.国家审查和批准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25.贯彻落实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定要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能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必须真正沉下去,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之所以这样提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会议精神发挥现实的作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落实会议精神不能再以会议和文件的形式进行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中,无法使认识得到发展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客观条件,会议和文件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26.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之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是因为:

A.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起领导作用

D.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阶级

龙港三高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政治试卷答题卷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5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7.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经济。青年学生要及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将来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10分)

(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说明“创新”对于认识事物的作用。(5分)

(2)你认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5分)

28.国家主席胡锦涛多次强调:“要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请从哲学的角度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0分)

29.材料一 “老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这是华西村的老党委书记吴仁宝既朴实又经典的一句话。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独立支撑起一个家。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家庭,还有对社会”。

材料二 目前,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道德已经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

1)作为青年学生,你从材料一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7分)

30.材料一: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管他自觉还是不自觉,也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理想总是对他发生着作用。有的人终生为人民利益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成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成为人生道路上匆匆来去的过客;有的人甚至阻碍历史的前进,成了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所有这些,都与人们的奋斗目标不同有直接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人们不同理想的必然结局。

材料二: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变成现实,只有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备了客观条件的奋斗目标才能变成现实。(15分)

1)结合材料一说明理想的不同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使理想转化为现实。

龙港三高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政治试卷答题卷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5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C

B

B

A

B

A

B

C

B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B

C

D

A

B

C

D

C

A

A

A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7.(1)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运用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可以发挥思维潜能,提高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5分)

(2)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超越;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5分)

2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3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2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2分)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必须做到“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 (1分)

29.(1)①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为社会做贡献。(6分)(若从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时代要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巨大促进作用;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则是错误的社会意识,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7分)(若从价值观导向作用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0.(1)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会产生巨大影响。(2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其性质是大不相同的。不同性质的理想对人们有不同的影响。(2分)崇高的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是人生前进的精神动力。材料中所述的这些人的不同人生道路与他们追求的目标、人生方向不同有着直接联系。(3分)

2)任何理想都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时代。任何理想都必须根植于现实之中,才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2分)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前进的潮流,才可能实现,个人也才有光明的前途;(2分)对职业理想的追求,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导,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实际,才有实现的可能。(2分)把理想变成现实,特别需要艰苦奋斗。(2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