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浙江省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评卷分析

一.2006年高考文综试题的数据分析 :

题号

考察内容提要

试题满分

平均得分

难度系数

38-1

(1)GDP增长与能源消费量相关表

8

4.68

0.58

38-2

(2)建设两型社会与企业对策

12

6.23

0.52

38-3

(3)主客观关系原理解释可持续发展

12

5.07

0.42

39-6

(6)政治学解释不同时期的对外开放

10

3.97

0.39

39-7

(7)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

10

5.55

0.55

总计

52

25.5

/

2004/2005/2006高考政治主观题的难度系数比较

2004

2005

2006

38题难度系数

0.454

0.463

0.499

39题难度系数

0.421

0.382

0.477

结论:高考难度值在下降.并且06年主观试题比05年少一道.

.主观题阅卷分析

主观题的答案,没有捞偏门,剑走偏锋。答案构成相当的精炼,且与课本教学高度吻合。这就避免了学生的任意发挥而离题万里,目的性明确,考点清晰,也便于阅卷的操作。

2006年宁波阅卷在试评后,答案还是有很多地方做了调整,调整的内容更多地参考了中学教师教学的相关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答案更加明细化,更加容易操作。也更加贴近学生的掌握与领悟、表述水平,本着与人为善,能给则给的原则,照顾了大多数考生,但也有一定的区分度,体现了对能力的考察。

1. 38—1题,这是个图表阅读题,考察的是我国2002~~2005年的GDP增长和能源消费总量的相关关系。

评分中,要明确写出二个增长(GDP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要明确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趋势。(2002~2003年,能源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2003~2004年,能源消费增长无明显变化,但前者大于后者;2004~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下降,GDP增长保持稳定。)三个时间段的表述各一分,其中表述中没有两个增长率比较或者不分时间段的,最多给2分。同时,必须点明第三时间段说明……”

阅卷中暴露出的问题:

1)笼统的分析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或者是层次混合,没有按时间段解释图表的相关变化。

2)本应是个经济题,但不少考生用了政治常识或者哲学常识来分析图表信息的, 评分时只考虑用经济常识,对用政治或者哲学常识来解释不给分。

本题较过去考试所使用的图表题的变化表现为指标参数多,有我国的经济增长的数据信息、能源消费的数据信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比较所得的数据信息、2002~2005年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数据信息,有标题文字信息。使用的标示图也有柱状图与折线图,二者合成为一体。由于指标参数多,考生容易忽略相关信息,导致答题有遗漏,不能完整的获取和解读信息。且本题较历年图表题的赋分情况看,分数值行情看涨,从过去的4~6分提高到本年度的8分。

2. 38—2题,考察:构建两型社会和企业的对策。这是个经济常识题,又牵涉到时事热点,又关注课本知识。

本题,从答案构成内容看,就是课本知识,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形题目,而对策就围绕科技,管理,劳动者素质展开。

评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应该用经济学知识回答的,不少考生用了哲学或者政治常识的知识回答,说明审题有误,指向有误。甚至有大量考生提出国家应该怎么样做,政府应该怎么办。

2)答题不规范,层次不清,思路少逻辑,前后重复。没有有意识地规类对策,只有罗列,没有逻辑。(祝国强老师语)

3)用语不准确,指代不明,错别字多,语句残缺严重。

3. 38—3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哲学知识,围绕可持续发展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原理来阐释。本题在命题中已有了明确的指向,要求学生使用的原理已经明确提出。这样一来,难度就下降了不少,至少不会出现罗列原理或者方法论的境况。

赋分的原则是:原理阐述 + 材料贴合,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

本题的主要问题是:

考生主要集中于原理的阐述,逻辑不清,不能分层表述,语言上相互牵制,或者是材料与原理的贴合的不到位,认识深度不够。只是简单地说明哲学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不能就可持续发展加大理论的深度。

4. 39—6题,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不同时期的开放,本题的答案构成有明显的逻辑性。

第一层面,与旧中国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不受其他国家控制与干涉权利。——这主要说明两种开放的前提与基础不同。

第二层面,今天的中国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开放,今天的开放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积极发展与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往来。——这主要是阐明我国的开放是一个怎样的开放,强调坚持的原则不同。

第三层面,今天的开放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互利互惠,双赢。有利于与世界各国交往等),——这主要是阐明对外开放的意义、结果不同。

具体操作时,顾及学生的认识能力,在给分上有所调整,更加宽宏大度,更加宽容。考生如果回答围绕国家性质,国家力量,中共的领导,可以给分;如果说对外开放是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可以给分。如果考生未答出开放的意义、结果,而是说过去的开放不利于中国,现在的开放是互利互惠,有利于我国的发展,也可以酌情给分。

甚至是学生未按照题目要求从政治学角度回答,而是运用历史学知识进行比较得出下述两个结论:①通过对比得出过去的开放是被动的,现在的开放是主动的;②通过对比得出,过去的开放是单向的,现在的开放是双向的;也可以给相应的分数

本题是政治与历史知识结合的题目,又要求从政治学层面回答,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新变化,学生如果审题不严,很容易从历史知识下手回答。而在评卷中,即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政治学知识做答,却反映出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表述不严整的问题。学生做答时,主要是说了诸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互利互惠等语汇,缺乏逻辑体系

本题在笔者看来,命题立意好,体现了比较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辩证的思维能力。

正是由于本题的逻辑性太强,要圆满做答,难度很大,所以这题是本卷中政治试题中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题。

5. 39—7题,这是一道哲学论述题,要求用哲学原理分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这道试题,是个书本知识题,最佳的运用原理是内外因的关系原理。应该是道简单的试题。

但是由于本题只说哲学依据,所以错误是五花八门:

1)试题中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易诱导考生简单的罗列哲学原理。从唯物论到辩证法,再到认识论,洋洋洒洒,但就是不涉及内外因原理。这说明考生答题前审题不清,不明题旨,盲目回答。

2)论述不充分,原理未展开,或者展开又未针对材料论述,只是重新复制了一遍试题内容。

3)原理与材料脱节,分两种情况,①原理与材料关系错乱,如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所以要对外开放。②原理与材料对不上号,如:先罗列出若干条原理,然后就笼统的说要自力更生,对外开放。

4)原理表述错误,诸如此类说法: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内因是外因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组成部分

本题的教训是:这部分内容(有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论述),在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中都有体现,正是由于常见,所以更容易被忽略,而熟视无睹,这种经典性的论述材料的试题再现,往往大出教师与考生的意料,因而答题更容易误入歧途。这提醒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经典材料。不能因为存在于教材的时间久了,就忽视挖掘其内在的知识价值与能力培养目标。

三、反思与展望 :

2006年的高考试题重视对有效的信息获取,以及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与探讨问题等能力的考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导向正确。

1)重视基础,突出能力,着重考察教材的主干知识。

2 )重视对文字资料,图表,数据,诗词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分析,体现能力考察。

3)加强对考生如何将所给信息迅速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考查。

4)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原理来论证和探讨重大国际国内问题的能力考察。

四、阅卷中发现的学生的错误列举:

1.滥用错别字,篡改专业术语;

2.术语异化,表述不当,辞不达意,结论谬误;

3.审题不到位,题意不理解,无视材料信息,对限定性的要求置若罔闻,答非所问;

4.理论素养差;就材料谈材料,在外围兜圈子,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主旨;

5.思维单一,缺乏编者按思维习惯和能力;

6.口头语言多,书面语言缺乏。

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要研究高考,研究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对考试知识点的调整,能力要求的变化,要心中有数,以免行动的盲目。研究高考发展的规律,摸索发展方向,研究答题的技巧与方法,科学,合理,行之有效。例如今年的38—2题,有的考生的回答颇具模块化之倾向,答案严整,涵盖面大,效果显著。

其次,要研究教材,突出基础知识、骨干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落实,回归课本,消灭盲点。加强能力训练,通过精练,培养和熟练掌握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的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并形成理论知识与能力的互动。

第三,研究热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政府首肯三个基本要素是热点进入高考命题的必须,而且应当具有长效性。比如:这几年的高考就始终拿外交政策出题,课本知识就那点,但是考试命题是年年出新,防不胜防。

第四,要反思教法,注重在课堂教学与复习备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认知、领悟、语言科学表达和精确表述的能力,教师的准确,严谨的治学作风,才能有学生的一丝不苟的踏实的求学态度。

五、对于广大考生而言,2007年的备战:

1)夯实基础,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做到考纲无内容上的盲点,切忌侥幸心理;

2)多做多练,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试题的解答技巧与方法,提高平时的训练水平,力求处变不惊;

3)审题要细心,学会从材料和题目中寻找有效的信息,善于发现;

4)做题要耐心,寻找替代语,尝试变换角度;

5)调动非智力因素,书写工整,理论逻辑明晰

关于文科综合的网上阅卷的情况汇报

2006年的高考文科综合科目首次实施了计算机网上阅卷,简单介绍情况如下:

1.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本年度文科考生共14.3万,试卷经过一评,二评,甚至是三评,四评,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把误差降到最低。绝不草菅人命。体现对考生的负责。

2.评卷是在网上操作,阅卷教师只能看见本题组批阅的相关试题的答题文字,其余一概不见;试卷编号都是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编号,阅卷者更本不要指望看见啥地域信息;阅卷教师已经评阅的试卷会不定期的回评,以检测教师的阅卷的给分尺度的宽紧度,题组长会不定期的提醒有重大偏差的阅卷人员;阅卷组组长实施同步网上监测,对每一个阅卷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查,并且有6~7个参数指标了解阅卷人的工作进展。

网阅给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提醒:

v 答题的空间有限,一定要合理使用,注意下笔成文的质量,少改动为佳。

v 且一定要在指定区域做答,否则答题卡被切割后,如果考生自由调整答体顺序而导致的本阅卷组难以看见试题答案,后果由考生自付。

v 考生的书写都是黑色的,不仅有美观的要求,更要求清楚,不黏连;

v 从本次阅卷的自己感受看:愿意读大字,读书写清楚的字。

v 再有,考生答案要有逻辑,不要前后重复,反复兜圈子。

v 阅卷人想读的是文字美观大方,理论有逻辑,答题有层次的试卷。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