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八课>>正文内容

《实践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第八课是有关实践论的基本问题,是最后一课,这课是全书内容的总结,也是“哲学常识”课教学的归宿,因而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说它是全书内容的总结,是因为在前七课中,无论是讲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还是谈及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说它是“哲学常识”课教学的归宿,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目的就是要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要理解一个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2掌握一个基本观点,即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

3懂得实践三个基本特征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于任何一项实践活动中

【能力目标】(1学会对概念进行分层理解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1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1)重点:实践的第二个特征

它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处在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

2)难点: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的关系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这个第一特征里,重点体现的是客观性,主要反映的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思想。而在第二特征中,重点体现的是主观性、目的性、能动性,主要反映的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二者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学生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用一个特征去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二、 教与学的设计

1.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采取讲述与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2.学法指导: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资源:(1借助教材,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2借助多媒体展示课件,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

4.课型:新授课

5.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 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老师根据教材设置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

2.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时间

1学生举例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2教师设计问题和留下疑点(先不点评)

1.了解本课学习内容和目的

2.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激发学生互动参与;

3.师留疑,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分钟

1. 关于实践的概念

(1)图解分析实践的含义,强调“改造”

(2)结合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再次判断,并说明理由

(3)教师补充实例,排解认识误区

1.由于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很重要的一个范畴,是本课内容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因而搞好这个概念教学显得十分重要。教学中采取图表分层式,让抽象的概念简明化;

2.学生互动实例说明,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的理解。

分钟

2. 关于实践的特征

(1)第一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利用实践的第二层含义导入

分析其原因: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从“物质”概念引导,采取图解网络推导式

重点讲解“人”的客观性

指出第一特征体现了唯物论思想。

1. 借助教材,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2. 有助于前后知识的联系

3. 联系旧知识,理解新问题

4. 图解网络推导式

1使学生一目了然

2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分钟

(2)第二特征: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教学重点)

利用实践的第一层含义导入

材料牵引与逻辑上进行突破:
逻辑上进行推理分析: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人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能动性的人,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无意识盲目性被动性)。

借助简洁事例,通过对比分析,突出实践活动的创造性

1. 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

2. 利用回顾旧知识牵引推导,达到温故而知新,突出教学重点;

3. 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

分钟

教学环节

时间

(3)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的关系(教学难点)

提出理解上的难点;

运用前面所讲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来理解这一关系。

指出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二者是统一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割裂二者关系的看法是错误的。

1.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这一关系的实质是实践中主客观的关系,二者是相互渗透、统一的,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和片面性,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

2. 采取图式联系法,旨在构建二者的联系,直观、明了。

3. 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分钟

(4)第三个特征: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简要讲明社会性、历史性的含义

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联系的普遍性和人的本质属性),设计问题和学生举例说明。

1. 含义较为浅显,简要讲明

2. 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达到理解上的升华;

3. 问题思考和学生互动参与,落实“以学为主,为学服务,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钟

小结

根据课堂板书,引导学生一起概括和归纳本框内容。

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展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分钟

巩固新课

落实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分钟

课后延伸

1. 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毛泽东选集中《实践论》文章,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2.引导学生课后多参加实践活动。

1.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

4. 拓宽学生的思路,参与活动,积极探究。

分钟

四、 板书设计

含义—— 两层含义:

统一

实践的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特征 特征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相互联系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五、 教学反思:

课内反思

(教学过程存

在的优缺点)

课后反思

(今后应努

力的方向)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