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一课>>正文内容

十年高考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唯物论部分

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

辩证的唯物论

常考考点: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1、(2004年江苏卷)“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

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2004年湘鄂川渝卷)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B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3、(2004年两广卷)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 B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06·江苏政治卷·2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B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04·广东政治卷·17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B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05·天津卷34.)盆景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树木,在人的精心雕琢下,或雄奇遒劲,或苍茫蓊蔚,或空灵娟逸,或潇闲秀雅……这说明制作盆景重在 D

A. 野趣天成,崇尚自然 B. 直中求曲,师法造化

C. 削繁就简,动静和谐 D. 顺势而为,因材施艺

05·江苏卷1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D

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05·江苏卷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B

A .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2003年江苏卷·论述)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3)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本题以热点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四个目标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设题背景,考查的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紧紧抓住设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运用哲理进行分析思考:从自然这一角度,我们要联想到自然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从这一角度,我们要联想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综合思考: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在实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材料中叙述的事实引出观点,再运用哲理观点统帅材料,将材料和观点糅合为一体,让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避免出现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06政治广东卷)28.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BD)

A.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

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

D.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常考考点: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回答29-30题。

(2004年福建浙江卷)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 A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 D.继承和创新的统—

(2004年福建浙江卷).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7(2004年北京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C )

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82003年江苏、广东卷)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 C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据此回答。

92003年江苏、广东卷)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D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02003年江苏、广东卷)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 B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合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16. 06·天津卷)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物尽其用 C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28~29题。)

10.05·全国卷1.29).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表述两者关系的有(B

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06文综天津卷)“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回答2830题。

30.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C)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06文综北京卷)35.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9和图10、再共同看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结合,从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C)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  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06文综四川卷)31. 漫画《两代人的反映》(参见当天报纸)中蕴涵的哲理有 ( c)

A.各得其所,对牛弹琴,南辕北辙

B.顺其自然,有的放矢,一石二鸟

C.旁观者清,别有会心,见仁见智

D.峰回路转,乐以忘忧,目无尊长

06政治广东卷)20.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d)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常考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拟建立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据此回答

112005年春季高考文综卷)我国拟建立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的决策,体现了A

A.科学预见的重要作用 B.科学理论的决定作用

C.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 D.理性认识的决定作用

122004年江苏卷)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B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3 (2004年北京卷)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D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据此回答

15 (2004年福建浙江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C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2003年江苏、广东)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D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172003年江苏、广东)

读右图漫画,它表明(AB

A 利益总是具有二重性

B、利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C、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D、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

14. 06·重庆卷)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 D 

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 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05·天津卷·28. 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次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A

A. 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 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 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06·北京卷)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9和图10、再共同看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结合,从事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C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 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呆避免的

(06·四川文综卷·31)漫画《两代人的反映》(参见当天报纸)中蕴涵的哲理有 C

A.各得其所,对牛弹琴,南辕北辙 B.顺其自然,有的放矢,一石二鸟

C.旁观者清,别有会心,见仁见智 D.峰回路转,乐以忘忧,目无尊长

05·广东卷 17.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D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06·广东政治卷·29)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ABC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06文综重庆卷)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据此回答3335题。

34.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 (d)

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

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

06文综北京卷)39.(27分)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表现自身风貌的机会,回答:

3)“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9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06政治广东卷)3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啧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1)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两个企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7)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企业A在错误意识的支配下,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忽视了自主创新,导致企业濒临破产。(2)企业B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终于取得了成功。(2)(注:若考生运用唯物论的其他原理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常考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03年江苏、广东卷)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2004年江苏卷).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C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04年天津卷)“三农”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B )

A.分清主流和支流 B.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重视内因的作用 D.坚持适度的原则

2003年春季全国文综)2002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哲学角度讲(C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 ③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 ④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目标就能实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内涵,考核考生的理解能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反映了这一目标的提出立足于中国国情,当然也就由中国的实际、人民群众利益决定,因此,答案选C。③④表述本身有错误,应排除。

★(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ABD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D、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据此回答

2002年全国文综卷)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B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2002年全国文综)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A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1年春季高考卷)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考核考生的理解能力。在分析本题时,切忌表面化看问题,一定紧紧抓住题干的内涵。毛泽东讲了认清中国国情与认清中国革命问题的关系问题,即客观存在(中国国情)与主观认识(中国革命问题)相统一的问题。当今国情发生了变化,社会实践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因此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就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统一。可见,材料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C。但如果粗枝大叶,表面化看问题,从题干中只发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内容,可能会误选AB,如果更粗糙一些,只看到两个时代、两种实践的前后联系,不看到具体的、历史的区别则会误选D

2001年天津、山西文综卷)要改变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

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2001年全国卷)读漫画,

假如漫画中“有了‘大脑灵’,高考一

准行”是一则误导考生的广告,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 A

A.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D.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06·四川文综卷·30)农民梁金牛在家乡采用美国NBA赛制举办农民篮球联赛,将“常规赛”安排在庙会日,“总决赛”放在春节期间,巧借传统文化的“东风”,愈办愈红火。此例说明 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主客观统一 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不可分 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量的积累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05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05·北京卷 26. 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C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05·广东卷 2 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做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C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

2004年广西卷).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它违背了( A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的原则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2004年广东卷)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ACD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C.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2004年两广卷·论述).1985年至今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2003年,在遭遇“非典”影响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仍达到9.1%。但是,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使用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确定为7%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⑴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

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什么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下调为7%

〖答案〗:

⑴社会是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和制约。(4分)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是片面的。(4分)

⑵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在确定我国经济发展指标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3分)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低,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这是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现实。(3分)我国政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将2004年的GDP增长下调为7%,既符合这一哲学原理,也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3分)

(注:如果考生在回答第⑵问时着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释,可酌情加1-2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7分)

(注:考生在回答以上问题,联系实际较好者,可酌情加1-2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7分;如果考生运用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等哲学原理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004年北京卷·论述)(16分)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9分)

(2)根据材料,阐明在国内文化消费中人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7分)

〖答案〗:(1要立足国情,推动国内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放眼世界,认识到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使主观符合客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

(2)①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摒弃低级趣味的低俗文化。②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要协调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应逐渐增加文化消费支出。③文化消费应与收入水平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

〖解析〗 本题以文化建设这一热点为设题背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此类题的基本套路要学会,即:通过读设问明确方向、读材料捕捉有效信息,而后,整理思路组织答案即可。设问(1)抓住题目设问的关键词:“结合材料”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即找出材料中关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过程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材料是前提,结合理论是关键。运用分析的方法将材料分成三个层次,结合有关理论组织答案:放眼于世界文化的交流,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立足于本国国情,发展国内外文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是主观符合客观,增加文化消费同时还应警惕过度消费和低俗文化的倾向。设问(2)本题围绕消费观而展开,因此首先进行理论链接,即经济常识第七课的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这一理论,然后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分析即可:逐步增加文化消费对应协调消费观;过度消费从反面提出要适度消费;低俗文化的倾向警告我们应科学消费。本题答案也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回答。

(2004年湘鄂川渝卷·论述).材料四:从几年前的“电多了”,到现在大面积缺电,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行业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发、供、用瞬间完成,直发直送,不能储存。其次是结构性、时段性,不能简单地用多与少来衡量,此外,电力建设周期性强,这就要求电力建设规划适度超前,等到缺电,才开始建电源点,就来不及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短缺问题。(10分)

〖答案〗:解决电力短缺问题,首先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发展电力行业,应掌握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提高预见性,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05·全国卷1·38).(3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4)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

38、(32分)

(4) 2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

③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

④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06·全国Ⅱ·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这个事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12分)

24、①从实际出发,就是使主观愿望和认识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主观符合客观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4分)

②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地区具体的特殊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考虑和制定发展规划,把普遍原则与特殊情况结合起来。(4分)

③当地政府在调查本地资源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树、鱼、豆”为重点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较好地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正确原则。(4分)(如考生在其中某一要点上有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06·天津卷·39)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均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12分)

31、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要坚持全国地看问题,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

③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06·北京卷·39)“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9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06文综全国卷39.(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3)结合这个事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12分)

①从实际出发,就是使主观愿望和认识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主观符合客观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4分)

②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地区具体的特殊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考虑和制定发展规划,把普遍原则与特殊情况结合起来。(4分)

③当地政府在调查本地资源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树、鱼、豆”为重点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较好地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正确原则。(4分)(如考生在其中某一要点上有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06文综天津卷)39.(39分)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均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4)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12分)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要坚持全国地看问题,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

③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06政治广东卷)19.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常考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004年江苏卷).从右图漫画可以看出(ACD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2001年春季全国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考核考生的识记能力、再认能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则是唯心主义。A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C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分水岭,D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均不合题意,应舍去。

常考考点: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2005年春季高考文综·论述)(60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回答:

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历史过程。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8分)

〖答案〗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拒绝这一进程。②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

〖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这一热点为设题背景,考查考生对规律客观性及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理解能力。紧紧抓住已知原理,思考相关的原理细节作为答题的基本层次,而后结合材料按照层次展开分析,整理思路,组织答案,本题可解。

2004年江苏卷).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BD

A.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B.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2003年全国新课程·单选)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画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D

A.绘画创作不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旨在考核考生的理解能力。“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说明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主观认识,并不要求与客观完全一致,可以加上创作者的“意”“趣”,这体现了艺术创作有其特定的规律,D正确。ABC表述错误。

2002年全国文综卷)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C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2002年全国文综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A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 B. C. D.

2003年上海文综卷两个青年来到某城市,甲见到银行大厅里有免费提供的净水,商场里有欢迎顾客品尝的点心,他认为不用干活也能生活下去。乙发现有些商厦店里虽亮丽,招牌却不干净,认为这是个机会,想和甲一起干这份清洁工作,甲嫌脏怕累,认为工作不稳定而拒绝了……三年后,拥有百人清洗公司的乙外出考察时,有人向他乞讨,他楞住了,这正是曾经拒绝过他的甲。两个青年的不同命运说明:(D

A.命运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 B.机遇的存在并不是客观的

C.偶然性的因素是决定性的 D.主观能动性是主要的因素

2004年两广卷·辨析)37.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析: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11分)

〖答案〗: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5分)

⑵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4分)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2分)

〖解析〗:本题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的观能动性、实践的特征等知识点,综合考核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辨析题的基本套路是:“辨+析”,即用辩证的角度正确认识辩题的合理之处与片面点,而后以相关的依据来印证。所谓人为的世界实际上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过的自然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说人为的世界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是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人有意识地改造世界本身也是社会实践,而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可见,“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2004春季全国文综·简答).“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

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2)试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0分)

〖答案〗: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此种桉树时,不能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解析〗:本题以“生物入侵”问题这一热点为设题背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设题手法上采用的是演绎法。根据此类设题手法的特点,可以先从已知原理入手,找寻相关的原理细节作为答题的基本层次,而后结合材料按照层次展开分析:规律是什么;规律的客观性面前,我们怎么做。最后,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2003年新课程·简答)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1)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2)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考核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工增雨”,一方面说明物质运动有是客观规律的。另一方面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002年全国文综卷·论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千米。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略)

2)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略)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解析〗:本小题要求回答“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主要考查考生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问题。首先应审清题意提取有效信息。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本题材料分为历史上、多年来、近些年三个层次。“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显然指后两者。其次要明确“启示”类题目的答法,这类题一般应主要从问题中思考应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即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注意什么等。再次要结合设问审读材料,抽象概括出给我们的启示。

22.(06·全国Ⅰ·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 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2分)

22、①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规律。

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动地认识相关规律,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05·江苏卷38). 2004 10 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 》 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 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 》 ,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1)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2)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8.18分)

(1)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紧缺,而大量水能资源尚未开发,据此,把优先发展水电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水电开发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盒效益的统一;新建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说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③在总结水电开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认识,又用这种认识指导水电开发。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水电开发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把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十年高考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唯物论部分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