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中学历史教材的评价模型论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中学历史教材的评价模型,是指教材评价的要素,它旨在说明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教材。教材的性质包括两方面,即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这是制定中学历史教材评价维庆的起点。中学历史教材评价有5个维度(要素),包括20个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材学习资源学习工具评价维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的教材评价理论逐渐被介绍到我国来。与此同时,我国的教材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一方面,"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教材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小学师生在教材使用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专家学者们日益感到建立教材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制订教材的评价标准,可以说是把教材研究推向深人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教材编撰者而言,他们必须清楚编撰教材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而不是单凭个人的经验和喜好去编教材;就教师而言,他们必须清楚如何客观地评价一套教材,目的是更好地使用该教材,避免盲目性和照本宣科;就学生而言,他们也有资格对教材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们的意见也应该成为制订教材标准的重要依据。

如何真正提高教材的研究水平?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一套教材?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加强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望编出更具有生命力的教材。又如,合理借鉴国外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研究成果,可望拓宽我们的视野。在此,我们不揣浅陋,尝试制订出一套中学历史教材的评价体系,希望有助于我国历史教材的建设。

要建立一套教材的评价体系,工程是十分浩大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确定评价的层次,二是确定评价的模型。评价的层次指的是评价的步骤,其主体是静态资料(指从教材本身收集资料)和动态资料(指从教材使用过程中收集资料)的收集。评价的模型是指评价的要素,即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教材。由于评价层次的确定需要参照具体的评价要素,所以评价模型是更基本的研究内容。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构建中学历史教材的评价模型问题。

不同的人,由于与教材的关系不一样,评价教材的角度也会不一样。但是,无论角度如何不同,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以及良好的使用效果。要达到这样的评价目标,就必须考虑应从哪些方面去评价教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评价要素或评价维度。

为制定评价教材的维度,我们把确定教材的性质作为思考的起点。我们认为,教材的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资源,二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历史教材

二、作为学生学习工县的历史教材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材评价模型的建立基础是教材的两个基本性质--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学生学习的工具。由此出发,我们进一步构建出教材评价的五个维度(要素),其中包含20个问题,希望据此可以较公正合理地对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要完成整个评价工具的制定,还应该把以上问题设计成问卷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收集足够的数据,实现对教材的量化分析。


一、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历史教材

中学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应该较充分地展现学科的知识精华,而这些知识的精华又必须是有助于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道德的提高的,这其实是一个学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编人教材的问题。任何知识的价值都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人的智力,二是发展人的道德情感。从这两方面出发,可以首先确定教材评价的两个维度--知识性维度和思想文化维度。

(一)知识性维度

知识性维度研究的是在浩瀚的历史知识海洋中,应该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去选取历史知识并把它编进教材。从历史教材的演变发展史来看,时代不同,教材编撰的理念和选材就会大不一样;而国家地区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差异、教育研究水平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到教材的选材和编写。那么,究竟怎样的选材才是较科学合理的呢?从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们着重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历史教材选择的内容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及时地反映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毛泽东曾多次号召"学点历史",而学生在中学阶段也就只可能"学点历史",不可能成为史学专家。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仔细地挑选中外历史知识的精华。从现行的教材来看,较大的问题是偏重于政治史,而对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内容重视不够。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选择历史教育或研究作为终身职业的毕竟是少数,经济、文化、社会史的内容对他的影响绝不亚于政治史。

2.历史教材内容与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关系。如果完全从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中学教材只要把大学教材的内容提炼一下就可以了。但由于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我们就必须考虑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接受能力。历史学中的很多概念、现象,对于历史学本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一定是中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选择必须考虑到该内容与中学生心理条件的适合程度。

3.教材知识体系。在中学各科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存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许多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知识才能被整理得有条不紊。现行教材偏重于体现历史的学科体系,而未能较好地体现历史的教学体系。这是教材编撰的难点,但也是必须突破的重点。

4.历史教材与相关学科间的知识渗透问题。在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上,历史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历史,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去编撰。因此,在历史教材的编撰中,多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去叙述历史,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身的了解。

(二)思想文化维度

思想文化内涵维度研究的是历史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如何认同本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该维度我们拟设计五个问题:唯物史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维度渗透到这五个问题(维度)之中。

1.教材应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来编撰。现行教材的体系、线索、内容分析、结论等都充分正确地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方法。有待加强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进一步使原理教学与史实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如何进一步使书本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利用历史学科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历史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的内容,历史教材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同时,在教材的行文表述上可以加强情理结合。

3.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外来文化应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这些道理都是中学生应该明白的,但一旦碰到具体问题,他们却不一定能够辨别哪些该吸收,哪些该摒弃。因此,要求学生对文化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历史教材在文化内容的设计上应该很好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

4.培养正确的历史意识。历史学家瞿林东曾对历史意识下过一个定义:"历史意识就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历史意识的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人们是否能够用历史的观点、立场去看待和分析现实问题。教材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活动课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历史的分析能力。

5.加强现代意识的教育。现代意识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民族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开放意识、环保意识等。历史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地回顾过去,更应该着眼于现实和未来。其实,上述所有的现代意识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它们都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历史意识,不但必需,而且可行。

本文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8期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复习指导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