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文综”测试的理论和方法专题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考试题目的设计可循着两条路子进行,一是依据教材中已有的材料和情境,选取教材的某些现存问题,要求应试者加以解答;一是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要求应试者加以解答。前者主要考查应试者的再认再现、重复模仿能力,对记忆的要求很高,这是传统试题的显著特征之一。后者着重考查应试者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具有创造潜质的应试者发挥才能脱颖而出提供舞台,这是现代试题的显著特征之一①。综观近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不难发现,其中的优质题都具有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特征。“三新”创造出“文综”试题的理想模式。不久前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先生在接受《历史教学》杂志社记者采访时谈起一件往事。他说:“十多年前,教育部(笔者按:应为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梁育民先生问我,使用新教材的题今后应发展到多大的比例,我说高考大致应占到60%以上。当时有点语出惊人。现在上海已超过了。”②从高考试题本身及方方面面的意思来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追求“三新”已成为我国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趋势。

作为构成理想试题模式三大要素的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但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含义与功能,因而需要分别加以剖析。

新材料

新材料是“三新”的基础,无论是新情境还是新问题,都离不开新材料,对于“新材料”的含义,我们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里所说的材料是广义的,它不仅指材料题引用的材料,而且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涉及的材料和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的新材料和新知识是同义的。这里所说的“新”是相对的。对于中学毕业生来说,凡是中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未要求的、中学教材未涉及的材料都属于新材料。

高考试题中的新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教材内容所依据的原始材料。应该说,教材的叙述和论断都是有根有据的,只不过因体例和篇幅的限制,一般都未交代其依据。如果高考试题提供教材所依据的而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原始材料,这种材料应属新材料,如高中《中国古代史》(新版选修本)第128页写道:“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此话的依据是一道“上谕”:“汗曰:‘我国之名原有满洲、哈达、乌拉、叶赫、辉发等,每有无知之人称之为诸申。诸申之谓者,乃席北超北尔根人也,与我何干?嗣后凡人皆须称我国原满洲之名。倘仍有以诸申为称者必罪之。”(《旧满洲档》天聪九年)如考满族的兴起和发展,引用这道“上谕”,则可视为提供了新材料。

第二类是教材相关内容的新表述。教材多以文字表述内容,若试题以图表、图像、数据等形式表述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亦应视为提供新材料,如高中《中国古代史》第114页说:“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如果考南宋经济时,试题提供《南宋太湖平原粮食外销示意图》,此图应属于新材料。此外,如引用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以表述与教材相关的内容等,也可视为提供了新材料。

第三类是延伸、扩展教材某些内容的材料。如2003年夏季卷“文综”第37题引用的汉长城资料和魏晋河西地区的墓葬壁画,即属此类。又如考查中国古代南方经济,试题在引用了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后,又引用清代谚语“西湖熟,天下足”,则后者属于延伸教材内容的新材料。

第四类是反映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新材料。

无论那类新材料,进入试题时都有以下特点:文字简洁,篇幅适度,无大的阅读障碍;有一定的信息量,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并存,需要应试者去提取;多为事实性材料,一般不用结论性材料,结论要由应试者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后得出;如果是争鸣性试题则会引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结论性材料,供应试者确立自己观点时参考。新情境

严格地说,材料是认识的中介而不是认识的对象,认识对象是材料反映的客观情景和事物。试题使用新材料,其目的是创设新情境以便应试者去认识,不同的新材料展示不同的新情境,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由反映史实的新材料创设的历史“新”情境。如通过试题提供的教材上没有的“西湖熟,天下足”这一“新”材料,展示出教材上没有的“新”的历史情境:明清时期,人们在洞庭湖畔、江汉平原上和长江两岸,围湖造垸,营造出千万亩良田,秋收以后,稻谷堆积如山,一艘艘船只,满载金黄的稻谷驶向四方。

由反映现实生活和新材料创设出教材上未曾描述的新情境。如试题提供近几十年来大规模围湖造田的数据、图表等新材料,将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的新情境展示在我们面前:八百里洞庭仅剩四分之一,有“千湖之省”美称的湖北,现存湖泊不到一百个。

由反映未来发展情境的新材料创设教材未描述的未来新情境。如试题提供有关长江中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新材料,创设出几年、几十年后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的秀美风光。

把握新情境需要想像力,其中,把握历史“新”情境需要再造想像力,把握未来新情境则需要创造想像力。

新问题

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是重要的认识对象。但任何一个情境人们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认识它,而作为考试,必须限定认识的角度和层次,于是试题便提出了问题,而且是教材上没有的新问题。
试题到底提出怎样的新问题,应该说是无法猜测的,不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综观近年的“文综”试题,新问题的设计一般存在如下特点:

第一,新问题是依据新材料新情境提出来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某些题的某些问题与新材料新情境存在脱节的现象,但这是有待改进的不足,以后此种现象应该减少或避免。

第二,新问题和教材中的“老”问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很多新问题处在“老”问题的邻近区域内,或者说处在“老”问题的“最近发展区”内。请看下表:

中学教材重要内容 2003年(夏)“文综”试题提出的“新问题”
秦长城和明长城 汉长城的作用
《宅地法》对美国内战的影响 《宅地法》对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
“二战”中第二战场开辟的情况 “二战”中第二战场开辟的背景
  
第三,新问题的答案要应试者自己设计和组织,教材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其要点大多存在于教材中,也就是说相关知识应试者早已掌握,关键在于是否善于迁移和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加深了我们对“文综”试题理想模式的认识,同时也就晓得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策略以帮助学生适应“三新”试题。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重视:

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材料。选择材料要有的放矢,首先要选一些与教材重点内容有关的原始资料,即揭示出教材重要叙述和论断的依据。主要应选择事实性材料,少选结论性材料。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无论是对教材中的老材料还是新选的材料,都要一“材”多问,一“题”多问。与此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清问题的主次和轻重。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多方寻找试题中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与教材中老材料老情境老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答试题中的新问题。

另外,笔者还要指出一点:毫无疑问,“三新”创造了理想的“文综”试题的模式,命制“三新”试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是说,今后的高考“文综”试题就是“三新”试题的一统天下。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从今后发展看,“三新”试题所占的比例可能逐步增长,但绝不可能达到100%。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用教材中的老材料,利用教材中的老情境,选择教材中的老问题设计出来的试题在高考试卷中仍会出现。所以,制定复习教学策略时还应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① 参见拙文《考试改革——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紧迫课题》,收入冯一下、李洁著《历史教育新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② 《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中学历史课程》,《历史教学》,2003年第1期。新情境

严格地说,材料是认识的中介而不是认识的对象,认识对象是材料反映的客观情景和事物。试题使用新材料,其目的是创设新情境以便应试者去认识,不同的新材料展示不同的新情境,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由反映史实的新材料创设的历史“新”情境。如通过试题提供的教材上没有的“西湖熟,天下足”这一“新”材料,展示出教材上没有的“新”的历史情境:明清时期,人们在洞庭湖畔、江汉平原上和长江两岸,围湖造垸,营造出千万亩良田,秋收以后,稻谷堆积如山,一艘艘船只,满载金黄的稻谷驶向四方。

由反映现实生活和新材料创设出教材上未曾描述的新情境。如试题提供近几十年来大规模围湖造田的数据、图表等新材料,将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的新情境展示在我们面前:八百里洞庭仅剩四分之一,有“千湖之省”美称的湖北,现存湖泊不到一百个。

由反映未来发展情境的新材料创设教材未描述的未来新情境。如试题提供有关长江中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新材料,创设出几年、几十年后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的秀美风光。

把握新情境需要想像力,其中,把握历史“新”情境需要再造想像力,把握未来新情境则需要创造想像力。

新问题

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是重要的认识对象。但任何一个情境人们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认识它,而作为考试,必须限定认识的角度和层次,于是试题便提出了问题,而且是教材上没有的新问题。
试题到底提出怎样的新问题,应该说是无法猜测的,不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综观近年的“文综”试题,新问题的设计一般存在如下特点:

第一,新问题是依据新材料新情境提出来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某些题的某些问题与新材料新情境存在脱节的现象,但这是有待改进的不足,以后此种现象应该减少或避免。

第二,新问题和教材中的“老”问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很多新问题处在“老”问题的邻近区域内,或者说处在“老”问题的“最近发展区”内。请看下表:

中学教材重要内容 2003年(夏)“文综”试题提出的“新问题”
秦长城和明长城 汉长城的作用
《宅地法》对美国内战的影响 《宅地法》对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
“二战”中第二战场开辟的情况 “二战”中第二战场开辟的背景
  
第三,新问题的答案要应试者自己设计和组织,教材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其要点大多存在于教材中,也就是说相关知识应试者早已掌握,关键在于是否善于迁移和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加深了我们对“文综”试题理想模式的认识,同时也就晓得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策略以帮助学生适应“三新”试题。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重视:

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材料。选择材料要有的放矢,首先要选一些与教材重点内容有关的原始资料,即揭示出教材重要叙述和论断的依据。主要应选择事实性材料,少选结论性材料。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无论是对教材中的老材料还是新选的材料,都要一“材”多问,一“题”多问。与此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清问题的主次和轻重。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多方寻找试题中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与教材中老材料老情境老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答试题中的新问题。

另外,笔者还要指出一点:毫无疑问,“三新”创造了理想的“文综”试题的模式,命制“三新”试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是说,今后的高考“文综”试题就是“三新”试题的一统天下。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从今后发展看,“三新”试题所占的比例可能逐步增长,但绝不可能达到100%。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用教材中的老材料,利用教材中的老情境,选择教材中的老问题设计出来的试题在高考试卷中仍会出现。所以,制定复习教学策略时还应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① 参见拙文《考试改革——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紧迫课题》,收入冯一下、李洁著《历史教育新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② 《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中学历史课程》,《历史教学》,2003年第1期。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复习指导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