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衡水中学辛集中学等四校联考期末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8页,第Ⅱ卷共1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将试卷Ⅱ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

2005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编辑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哲学社会科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哲学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总和

B.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这是因为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

D.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

政绩考核是官员从政行为的“指挥棒”。由于我国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存在一定问题,在这种政绩考核体系下产生了不同的政绩观,有的片面追求经济速度,有的大搞形象工程……当然也有正确的政绩观,在默默地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据此回答3-4

3.从哲学上看,之所以存在不同的政绩观,是因为

A.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不同 B.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

C.知识构成不同 D.个人的追求不同

4.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因为

A.正确的政绩观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B.正确的政绩观是以正确的意识为出发点的

C.正确的政绩观属于正确的意识,对经济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D.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正确的世界观

据报道,网络迷信有泛滥成灾之势。网络算命无需求助他人,只需输入姓名、出生日期和时间等信息,几秒钟就能得出结果。运用所学知识,完成5-6

5.从哲学上看,把自己的人生、前途、婚姻等与姓名、出生日期和时间等信息联系起来的做法

A.否认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承认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可观的

C.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 D.肯定了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6. 网络算命违背了下列哲理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后必然产生的。新阶段的问题不能仅用老办法来解决,我们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提要求,不可超越阶段急于求成。据此回答7-8

7.新阶段的新问题不可能用老办法来解决。从辩证法角度看,这是因为

A.老办法对新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B.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可抗拒的

8.不可超越阶段急于求成,这是因为

A.跨越式的发展是不存在的 B.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C.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D.离开联系事物就无法存在

正是基于不同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循环链条,大千世界才能维持生态平衡,才得以丰富多彩。一些物种一旦远离“故土”,摆脱了天敌的克制就会残害其他的物种,致使引进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据此回答9-10

9.基于不同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循环链条,大千世界才能维持生态平衡。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A.生物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B.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0.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必须对其生态安全性作全面的评估,这是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C.整体功能大与局部功能之和 D.部分对整体有重大的影响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哲学寓意是

A.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的存在与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章可循的

12.“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 B.要求人们办事情善于抓关键

C.鼓励人们要有创新精神 D.要求人们重视局部

中共十六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据此回答13-15

13.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其中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C.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4.毛泽东讲,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哲学依据是

A.量变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要注重事物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

D.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15.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以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

16.“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粉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该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具有差异性、斗争性 B.一切事物都各有长短,不分高低

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抓主要矛盾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总体稳定的同时,也应适度调整。据此回答17-18

17.在调节的力度和节奏上,尽可能做到小步、有序、灵活,运用微调措施,少用“猛药”。这说明

A.只要有了事物的量变,就会引起质变的发生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质变引起的

C.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8.在调节重点上,应当更加关注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结构优化等中长期目标。促进结构优化的哲学依据是

A.只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就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握适度原则

C.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D.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的增减上

19.“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这句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经济学家称之为“炫耀性消费”。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是

①消费方式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②消费品位折射着人生的价值追求

③炫耀性消费扭曲了人生的价值 ④炫耀性消费提升了人生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拟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回答2122题。

21.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

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

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 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 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

A.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23.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9和图10、再共同看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结合,从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

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24.随着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社会正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得好可能惠及别国,反之,则可能殃及他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的特点。以下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的哲学道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25.“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业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渔翁》中也有名句“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字,可前一个“绿”是动词,后一个“绿”是形容词。据此回答2627题。

26.前后这两个“绿”字:

A.都是客观实际 B.都是诗人大脑的产物

C.都是诗人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D.都是诗人的主观想象

2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该改成“窗前”。其实,李白说的“床”,不是人睡觉用的寝具,而是水井边上的一圈栏杆。辞典注释:床,井上围栏,“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据此回答2830题。

28.这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可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思维的复杂性 D.人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9.有人将李白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30.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D.必须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卷Ⅱ(非选择题 40分)

31

32

33

二.主观题 31题满分12分,32题满分12分,33题满分16分)

31.计算一个圆周长,可以在圆内作内切正方形,然后作正八边型、正十六边型,……一直到作正n边型。从正方形到正n边型,每一条边都是直线,都可计算,当n→∞时,正n边型变成了圆形,n个边的和就转化为圆周长,直线变成了曲线。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上述变化,并指出这一原理对我们的启示 (12)

3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打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只顾搞经济建设,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同步推进,这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开始由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转向了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无疑比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要全面完善,但它扔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时代的到来,经济高速发展了,社会也进步了,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专家指出,如果不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将生活在幸福坟墓之中。

正是在这样的理性反思的背景下,我国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它强调人们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需要。

(1)这则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6分)

(2)这一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33在历史上,陕西省吴起县曾是一个林草丰美的地方。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以粮为纲”的政策导向,加之当地群众长期沿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掠夺式经营土地资源,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最近十几年来,当地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走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和谐统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16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30个,每个2分,共60分。)

1.C 2.C 3.A 4.C 5.C 6.A 7.C 8.B 9.B 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C 17.C 18.C 19.A 20.D 21.C 22.B 23.C 24.A 25.B 26.C 27.A 28.C 29.B 30.A

二.主观题部分(3112分,3212分,3316分,共40分)

31.(1)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当在圆内作内切正方形时,这时线段是直的,当再作内切正八边型、正十六边型等等,事物仍处于量变阶段,但当n→∞时,量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了质变,正n边型变成圆形,n个边的和边成圆周长。(6)

2)质量互变原理告诉我们:①要坚持适度原则。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性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没有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的飞跃和发展。(6分)

32.(1)体现了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道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来说,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4分)

(2)①从深度上讲,认识要不断深化。材料中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由只抓经济建设到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深化。②从广度上讲,认识需要不断扩展。材料中由经济建设到社会发展,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认识上的扩展。③从进程上讲,认识需要不断推移。材料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建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体现了认识随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8分)

33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

尊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前提。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但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违背了客观规律,自然灾

害频繁发生就是自然规律对人的惩罚。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要把尊重客观

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坚持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在森林与

保持水土之间,农林牧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盲目地毁林开荒、漫山放牧,就会遭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惩罚。要用科学的

生态价值观指导行动,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要与自然共生共荣,和

谐发展,盲目地掠夺式经营土地资源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16)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