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哲学下册>>正文内容

测试: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读漫画,回答2--3题。

2、漫画主要批评守门员:

A、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B、没有把握事物的真象

C、没有过硬的技术

D、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3、下列关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象是事物的外部特征

B、现象与本质就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现象表现本质

D、本质寓于现象之中,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4、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实物粒子无规则的运动。这说明(

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

B.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5、天空中的虹是人人皆知的现象。你对虹观察得再仔细,顶多不过是多些描述而已,绝不等于发现了虹的本质。虹的本质是阳光射入水滴而形成的光波分解。这说明(

A.现象是可以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的东西,现象总是表现为本质

B.现象只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的根据才是本质

C.现象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

D.虹的本质本来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但如果观察得太仔细,就会陷入迷惑

6、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支持和纵容台独和岛内分裂势力的活动。他推行一边一国论”,全民公投”,失败后,又搞起防御性公投。彻底地暴露了他的台独的真面目。这说明:

A、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B、现象是多变,而事物的本质却是相对稳定的

C、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D、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7、从“5公斤大米= 4双袜子”这个等式,引出商品价值这一概念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属于

A、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B、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C、由抽象到具体,由想象到现实 D、有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

8、孙子说:前方有许多树木摇动,是敌人掩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疑阵;群鸟惊飞,下必有伏兵;野兽惊奔,是大军突袭而至。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现象是一分为二的   B、本质比现象更深刻、更可靠 

C、要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D、假象和错觉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苟子曰:“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规划)。回答9--10题。

9、苟子的这句话表明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现象掩盖事物的本质  

C、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10、我们要不受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掌握感性材料  

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回答11--14题。

1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次飞跃的前提是

A、对感生材料的加工制作   B、勇于实践,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C、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D、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12、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经过抽象思维获得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13、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来看,主要是由于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

C.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D.理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

14、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只能从认识它的 开始, 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A、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B、现象,感性认识

C、本质, 理性认识 D、现象,现象

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B、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可靠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她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两只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据此回答14—15题。

16、找到奶酪后,老鼠们说他们是拼了命才找到的。小矮人们说他们是靠智慧找到的。他们的共同点是

A、在寻找奶酪过程中,他们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B、理性认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C、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17、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两只老鼠不加思索地去寻找奶酪,而一个小矮人则留下来直哼哼:“谁动了我的奶酪?”另一个小矮人经过思考后去寻找,并且找到了新的奶酪。他们不同的态度说明

A、实践比思考更重要  

B、在感性认识支配下的实践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C、正确理性认识的指导是实践能够取得成功的保证  

D、只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人们就一定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古画鉴定方面,我国有一位著名的鉴定大师,人称“徐半尺”,意思是说他每次鉴定,常常画轴展开半尺就可以鉴定出真伪。据此回答18--19题。

18、看半尺就能辨别真伪,它体现出的哲理是(

A.古画鉴定只需展开半尺 B.生活的积累是古画鉴定的基础

C.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

19、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只有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C.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认识就是为了要掌握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D.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20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

人类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过程 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的过程(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对于分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分析,需要筛选,这是

A 去粗取精 B 去伪存真 C 由此及彼 D 由表及里

22、文艺评论是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绝句之二中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宛说雌黄。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诗人认为,那种矮人看戏的作风,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因为这种人没有(

A.想象力 B.创造性思维品质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D.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3、“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认识新形势的新矛盾和新联结。”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

A、认识要不断深化 B、认识要不断扩展 C、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

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完成

24、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

A.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5、下列过程属于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过程

B.制定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的过程

C.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D.完成十一五计划和实现2020年远景目标的过程

2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因为

A、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永远不能结束 B、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出如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根据“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回答27--29题。

27、两小儿辩日给我们的启示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28、“孔子不能决也。”告诉我们

A.孔子是书呆子 B.孔子的知识不够丰富 C.认识无止境 D.必须多读书

29、两小儿所得出的“近大远小”、“近热远凉”的结论,属于

A.只有实践,没有认识 B.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只看到现象,没找到本质和规律 D.实践出真知

在澳大利亚海滩,人们发现了一种巨毒海蛇。经过研究,专家们确认这种蛇毒的性质属于神经毒,一滴毒液足以将三个人置于死地。但专家们尚未查清该毒液的化学成分,因此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据此完成30--32题。

30、遇到毒蛇,动物只能逃避,而人却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蛇毒性质,并通过分析蛇毒的化学成分寻求解毒方法。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其他动物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31、目前人们还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B.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

C.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 D.人们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

32、专家尚未查清该毒液的化学成分,因此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不同阶段

C.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D.只要占有大量感性材料,就能获得理性认识

“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据此完成33--34题。

33、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34、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

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 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

C.减少盲从消费,坚持勤俭节约 D.多深入生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

二、非选择题

35、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一句,认为蜾赢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认识到,蜾赢捕捉螟蛉,是为了孵化后就把螟蛉作为食物。

1)古人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对照古人与现代人的认识,它告诉我们什么认识论的道理?(6分)

36、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为此,我国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进行了50多年的大量的野外勘察和测量,收集掌握了大量的有效数据,并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结合材料分析,题中是怎样体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的?(12分)

37、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十六后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哲学角度看,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2分)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第二节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ABDDB/BACCC//DABBA/ACDAC//ACCBC/BDCCC//BCCA

35

1)人的错误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要只从现象去判断事物的本质,要从现象着手,去分析事物的本质。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们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人们的认识要在实践中去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36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只有占有大量丰富的、可靠的感性材料,才可能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我国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进行了50多年的大量的野外勘察和测量,收集掌握了大量的有效数据,这是获取感性材料的过程,为获得理性认识提供了前提条件。(4分)

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是简单的量的相加。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东线、中线、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正体现了这一加工制作的过程。(4分)

③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

④还需要不断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使认识不断完善和发展。(2分)

37

①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从“统筹城乡发展”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认识的新发展.(6)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党不断总结现代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6)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