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二课>>正文内容

说课: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学中的地位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03版高二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的内容。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在哲学常识中的地位)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纲,是唯物辩证法的浓缩和结晶,是从总体上体现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统一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哲学常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的地位)

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状态的基本观点,是第二课理论主线里的重要一环,即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联系的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把握,有利于理清各节、各框之间的联系,准确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内容。

(第三框《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的地位)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最常碰到的联系形式的一种,作为现代系统论的新概念,又叫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学生掌握本框知识,可以适应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科技意识和素质,又体现了哲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二)本框知识结构

本框题的内容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围绕这个中心,教材分为四层意思:第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第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第3、简要介绍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第4、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该关系是本框的理论中心,也是培养和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础。只有抓拄这个重点、突出这个重点,才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由于该难点涉及系统论,而系统与要素本课又没有展开论述,所以学生教难理解,另外的难点就是两个方法论意义:树立全局观和搞好局部。

(四)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方面,首先就是要学生认识整体与部分和概念,要让学生懂得整体可以是整体可以是横向构建的有机统一体,还可以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可以是事物的各方面,还可是纵向构建的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此外,还应让学生对系统和要素有所认识。

2、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整体优化的原理,为办某一事情设计方案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初步具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整体为重,有全局思想,又能搞好局部的工作和处事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并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

(一)说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育”

在新课标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者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以及“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最主要的交接点。”所以仔细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用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2、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密切结合

理论一旦脱离实践,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只有把学生的理论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丰富的社会活动中去,才能使学生全面地、完整地理解知识。

(二)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直观演示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丰富多彩的材料,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这就是我准备演示的部分课件的图片,原图色彩丰富,由于不能现场演示,我只能用普通打印机打印部分图片予以说明。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法就是对应以上教法,积极利用视觉进行观察,积极思考、比较、分析、练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高中学生的自觉性已有大幅提高,对学习材料的的注意以有意注意为主,但仍采取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导入材料,同时还应有教育意义。所以根据本课内容,我采取两个导入材料,第一个就是让学生阅读的“丁谓修宫殿一举三得”的例子,该事例尽管不新颖,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个材料就是用多媒体展示“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图片,我再向学生着重介绍经济学家厉以教授的文章《新解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怎么有水吃的办法,利用这组课件幽默夸张的图像和创新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选用这两个导入材料,会用掉较长时间,可它们分别对应本课的两个方法论,即树立全局观和搞好局部,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深入浅出。通过这些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整体的部分的关系究竟怎样?在现实中又要如何处理其关系?

(二)新课的讲授

本课的教学线索清晰,所以板书尽量简洁,只写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线索。对于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以及系统与要素的介绍不作重点表述。对于重难点的讲授,采用多媒体材料加以辅助教学。

1、对于重点的突出

哲学具有抽象性,为了贴进学生生活,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如中国的行政区图、“木桶原理”、“盲人摸象、坐井观天”以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等,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自己分析以上例子中的整体与部分,以及二者关系。而我只给予引导,使学生的结论符合板书上的线索。除让学生自己思索发言外,我着重讲解图片“中国缺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和名句“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因为这两个材料不仅可以反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联系最新的台海热点,分析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终止“国统会”运作等破坏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挑衅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其反动性,对学生进行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哲学鲜明的时代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举出与“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相似的成语或俗语,并进行鼓励,以加强课堂上的互动气氛。

2、对于难点的突破

对于本课难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的理解掌握,可以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何田忌的马前后表现截然不同,重点分析部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多么重要。争取用学生熟悉的材料突破这个难点,再趁热打铁,马上启发学生回忆高一经济常识中的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知识点的扩展。

而对于方法论的难点突破时,为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导入新课时的“丁谓修宫殿”和“三个和尚”的事例,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利于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使用这些方法论。

3、巩固新课和练习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新课的巩固和练习,它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并将知识转化成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在此,我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邓小平和两个大局观”、“我国的三个发展战略”。对第一幅图片要求学生当堂思考分析,以达到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目的。而把第二幅图片作为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身边相关资料,思考论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目标。这是因为高中哲学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关西部、东北和中部的发展战略学生在报刊、电视、网络中多次接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活用哲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同时不断触及高一的经济常识,可以整合学生的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谢谢!

附板书设计:

三、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1、含义

2、关系:(又称系统和要素)

1)区别:内涵不同

地位、功能不同

2)联系:不可分割

相互影响

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

2)重视搞好局部

(材料事例通过多媒体展示)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