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高二政治2006-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0432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以点带面是以典型来作示范引导,进而影响带动普遍层面上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少数部门单位却热衷于搞以点“代”面,用点的个性特征来取代“面”的概貌特征,用个体代表集体,搞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是

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制约的

2、上题材料中以点“代”面的做法的错误在于

A.只看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而忽视了统一 B.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特殊性 C.只注重事物的整体而忽视了部分 D.只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

3.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因为

A.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 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 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200619,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据次此回答4-5题。

4、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C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5、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重点跨越的哲学依据是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D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改善西部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据此回答6-7

6、从唯物论角度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A体现了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B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

C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

7、从辩证法角度看,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是因为

A要保持事物的性质,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C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的发生 D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2006年第4期《半月谈》载文指出,面对困难,必须坚定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毕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据此回答8-9

8、我们之所以要坚定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是因为

A只要具有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B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C精神不能离开物质而孤立存在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增强人们的必胜信念

9、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②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坚持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的原则④以科学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6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护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平稳较快增长,意味着2006年经济速度,既不过低,但也不宜过高,要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这体现的方法论道理是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D要坚持开拓创新

11、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效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内因决定外因 D意识对物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更广泛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就能正确解决矛盾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1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B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

三峡工程到2009年建成后将趋利避害,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据此回答14-15

14、三峡工程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这说明

A人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B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D人的主观意志无所不能

15、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1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珍贵。”德国诗人莱辛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17. 下列选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观点的有

A. 既看到“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又承认“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 要学会“弹钢琴”,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

C. 既承认有“近墨者黑”的可能,又肯定“近墨者未必黑”的道理

D. 要善于纵观全局,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8. 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19.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 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D.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20.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段话说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③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其基本特征有

①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②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④变革自然的生产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 苏轼《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④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3. 通过对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使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这体现了

A. 必须防微杜渐 B. 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C. 重视量的积累 D. 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24 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共性是(

A.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C. 它们都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 D. 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

25、尽管台湾当局顽固地坚持台独立场,2005年以来,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冲破各种阻力先后组团到大陆访问,极大地促进政党间和民众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这表明(

A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C事物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D事物内部存在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高二政治2006~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姓名------------班级-----------座号---------分数---------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分析题(4大题,共50分)

26、材料一“无论任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深化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没出现…”

材料二“资本主义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材料四“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认识论的角度看:

(1) 上述材料各自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

2)上述材料共同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2分)

272005年夏,上海气象部门首次尝试通过人工降雨的办法,缓解高温和由此带来的用电压力。811,当观察到有含雨层经过上海上空时,上海市气象局准备已久的人工降雨作业飞机马上起飞,在市区上空实施作业,获得成功,雨量最大地区超过14毫米,气温一小时内下降4.7摄氏度。

试用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人工降雨取得成功的原因。(10分)28 2004年5月19《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既要看到好的形势,坚定信心,又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下去可能带来的危害,增强忧患意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要珍惜机遇、量力而行,坚持克服相互攀比、盲目追求速度的倾向,正确处理好地区发展和全国保持平衡较快发展的关系

上述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并简要分析。(12分)

29、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材料二:目前有少数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片面追求“村容整洁”。

材料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城市要协调发展,农村自身的方方面面也要协调发展。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义。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要求。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两种哲学派别的对立?(3分)

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5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哲学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