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解题方法、技巧集锦

一、选择题:

高考政治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两种情况。在单项选择题中往往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做题时应该先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根据其设问要求,在心中首先形成一个关于这一要求的正确答案,然后到被选项中找到这一选项即可,这种做法用时少,正确率也最高,但通常只适用于

常规题目。如果找不到这一选项,就需要再回头在进一步审清其设问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各选项排除、筛选、比较、对照,全面权衡后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即可。

在不定项选择题中关于题干与选项的联系问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凡是一级引申的就选,二级或多级引申的则不选。所谓一级引申,就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条件就能成立;所谓二级或多级引申,就是题干与选项属间接联系,需要一些中介条件才能成立。

1.填空型选择题

填空型选择题是选择题的变种,一般用来考查考生的时事政治知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这类题当填空题做即可,即在看备选答案之前,根据自己平时所学的时事政治知识、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在心中已经知道该题的盘确答案,然后到备选答案中选出即可。如果不是很熟悉,可以逐项填入试读以确定最佳答案。

2.组合型选择题

组合型选择题是难度介于单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之间的一种题型。做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借用其组合提高正确率。

坚持以确定排不确定的原则。在题目的诸多备选项中,我们对各项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首先对自己完全确定的选项做正误判断,然后通过组合即可正确选出,而不受自己不确定的选项的影响。

在做组合选择题时,切忌逐一判断,而应该是每排除一项,就即刻通过其组合缩小一次范围,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判断的目的。

首先,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和观点,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最熟悉的观点人手,将背景材料、题干与观点联系起来分析判断,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的选项,从备选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通常情况下,只需排除一个错误,即可正确选出。如果还选不出,就进入下一步,此步骤可以重复。然后,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正确选项。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认定剩余选项中的“相同”观点为正确选项,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这些“相异”的观点哪些更符合题意,进而选出含有这些正确(或最佳)观点的选项作为正确的选项。

3.最佳型选择题

在最佳型选择题中,往往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再现或再认能力和理解书本知识的能力。从教学实践看,这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学生出错率较高。

做这类题目时,首先,看题肢的观点、原理表述得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或包含部分错误,或是题干的同义反复,则应当首先排除。其次,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在这里,把握题意的关键是审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规定性,如“正确的是”、“错误在于”、“原因是”、“两()者的关系是等,题干的规定性不同,答案就不同;其次是审题干的内容,抓住中心词和关键词,弄清材料中的主体做了什么。特别是当题肢分别是某一知识点的不同层次时,一定要结合题干的情境,准确把握题肢与题干的关系,才能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题肢。

最佳型选择题不是所有符合题意的都可以选。如果仅仅与题干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意思吻合,就不能入选。在所有选项都正确的前提下,只有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选项才能入选。

4.正误型选择题

正误型选择题,亦称判断型选择题,要考生对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作出判断,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其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不成立的)”,而其选项可能是不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此类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要求选出错误选项的正误型选择题又称逆向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通常有两种类型:①题干指向是正面的、肯定的,但材料中的引言或现象是错误的,要求考生选出题干中的错误言论或负面材料中所体现的错误观点;②题干指向是反面的、否定的,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要求选出不符合题中观点

的选项。

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把排除法与直选法结合起来。首先,解答正误型选择题时要明辨是非,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是进行正确判断、正确选择的前提;其次,我们应把题干与每一个选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凡是与题干要求一致的或属本质联系的就是正确选项,否则就应排除。

做这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解答选择题时,我们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定性,明确其选择的指向。逆向型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不时会出现一两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错。解答这类选择题时,不能够一见到错误观点就排除,因为这类题要选择的就是那些错误或部分错误的观点。解答逆向型选择题,可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正确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划去,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即正确答案。

5.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由材料、题干(设问)和选项构成,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这类试题常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所选材料一般是时事热点、重要文件、统计数据、革命导师或政治家的论断、诗词及谚语等。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其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含义进行的解释,要求学生对选项中的解释正确与否作出判断。这一类型的选择题出题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都是现象,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审透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即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和层次。在解读图表材料时,要注意时间限制和附加的说明,既要横向分析也要纵向分析。在材料型的组合式或不定项选择题中,有的题干材料内涵丰富,层次较多,如果对材料把握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多选或漏选的情况。因此,要把比较复杂的题干内容分解为若干层次,进而全面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内涵。

审设问。把握命题者的提问角度,分析命题意图。审设问要注意题干中的引导词,引导词决定着答题方向,它们是将题干和选项有机联系起来的关键,如“这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认真分析引导词才能把握提问的角度,即是正向提问还是逆向提问,是考查经济

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

审选项。仔细、认真分析选项,把握每个选项的基本含义。首先,判断每个选项是否正确。如果选项本身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逆向型选择题除外)。其次,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把选项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联系。一般说来,选项与题干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直接的联系就选,臆想的、表面的、间接的联系则

不选。

6.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是指它的题干与选项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主要分析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在具体的因果型选择题中,一般是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一因多果。常使用“之所以……是因为”、“原因是”、“根本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因此”等引导词,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

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引导词。这种题型具有多变性和综合性,一般有较大的难度。

做因果题时,在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着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二者,就会发生倒果为因、倒因为果的错误、做这类题目时着重排除以下四种情形: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答非所问的选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的选项;因果颠倒的选项。

7.关系型选择题

关系型选择题亦称比较型选择题,题干往往是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观点、事件等,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共性)或不同点(个性)。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就是将同类性质的概念、观点、原理或事件进行比较;对比则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概念、观点、原理或事件进行比较。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用“不同”、“相同”、“共同”、“联系”等引导词。关系型选择题的考查目标已不仅仅是再认、再现知识,更主要的是对概念、原理、观点、事件等进行理性思考,通过比较(类比、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性或个性。

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关系型选择题有五种形式:要求选出反映联系(共同点)的选项;要求选出反映区别(不同点)的选项;③要求选出反映关系(包括联系与区别)的选项;要求选出反映共同结果(或共同原因)的选项;要求选出没有反映关系的选项(逆向型选择题)

做好这类选择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规定性。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引导词),分析题干考查的角度,这是正确解答关系型选择题的关键和基础,切忌不审题干而犯疏忽大意的错误。

干肢对照,深入思考。把选项和题干进行比较分析,一看选项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二看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才能入选。

二、非选择题

在近年政治高考卷中,非选择题(亦称主观题)一般分为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或论述题),考查的内容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和时政知识。无论是单科政治试卷还是文科综合试卷中的政治主观题,其突出特点都是注重能力的考查,题目设计角度灵活多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试题设计从形式上看,紧紧依据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公众问题,采用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设置情景材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命题设问角度来看,一般要求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回答,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筒答题

政治简答题重点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简答题要注意答案的开门见山,简明扼要,问什么答什么,无需做过多的扩展和引申,切忌把简答题当作论述题解答。

(1)直问式简答题

近几年,这种题型常以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出现,一般是以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包括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问较直接,只要求从一个角度回答。这类试题设问比较明确,回答也比较容易,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或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直接回答即可。

2)演绎式简答题

题目给出的相关情景材料,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其设问形式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原理(观点)”材料中是怎样做到……”等,要求考生根据从一般到个别的思路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用系统分析法将材料分成若干层,然后再用演绎分析法去具体分析每一层材料是如何体现设问所给出的观点的。按照学过的有关知识和题目的要求确定答案要点,简明扼要、准确全面地回答,一般不需展开论述。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如果题目的设问不直接指出观点,就需要考生先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再用演绎分析法去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二是,如果观点与材料都是多层意思的,一定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3)意义式简答题

意义式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限定词。对这类试题的回答,首先要明确问的是哪个方面的意义。回答的要点要密切结合所学的知识,紧紧抓住材料中所提供的关键语句。有的简答题要求用哲学原理或时政知识来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

回答经济意义时,可分别从不同的主体(个人、集体和国家的)角度,对题中的材料和事实作出分析,全面考虑其意义。回答政治意义时,可从国家、社会、政党、民族、宗教及国际等方面进行思考。

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或启示),一定要认真审题,紧扣事件本身的实质性内容。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看,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点论);第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事件的实践意义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第四,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得出对个人、社会的重大意义。

(4)辨析式简答题

辨析式简答题实际是辨析题的变种,材料所包含的观点正误混杂,尽管是简答题,但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侧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对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判断每一层意思的正误,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然后回顾教材,确定答题所需要涉及的知识。

然后以课本理论为依据,对每层意思逐一进行分析。对的讲理由,错的讲原因,“理由”与“原因”的分析都要做到事理交融,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切忌离开题中观点去阐述理论,也要避免离开理论分析观点。

(5)认识式简答题

认识式简答题是指由题目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类题目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定的情景材料,然后依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设问,设问一般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或“如何评价……”等,要求学生判断所给材料观点的正误,分析原因,提出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回答这类问题时,可以按照是什么(定义或定性)——为什么(原因、意义、地位、作用、后果、危害等)——怎么办(如何看待、分析、解决、处理、安排等)”的逻辑顺序来思考和作答。

当然,并非所有的认识式简答题都要回答以上三个方面,而应根据具体的背景材料来确定究竟需要回答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哪些方面需要详答,哪些需要略答。

2.辨析题

解答辨析题的基本要求是: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不全点。具体步骤一般是:确定辨析点,分析正误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

(1)判断分析型辨析题

解答这类辨析题时,首先要指出观点是正确(或错误)的,然后再说明观点正确(或错误)的理由。但回答时一定要全面,切忌因要点遗漏而失分。为了迷惑考生,这类辨析题常常列出表面上看起来矛盾但实际上却是正确的观点或者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作全面分析,则是站不住脚的观点。为此,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书本上的观点、原理、

概念以及时政方面的相关知识。

(2)正误混杂型辨析题

正误混杂型,即命题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具体说有以下五种情形:①题目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着错误的或不合理的因素;②题目内容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③题目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或者由一个错误的前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④题目的内容正误并列存在;⑤题目包含多层意思,每层意思都正误混杂。解答此类问题时,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树立多层辨析的意识,逐一分析观点中包含的多层意思,全面理解各层意思间的关系。而不要一开始就作出正误判断,其判断可体现在整个分析过程之中。解答时要针对每一个辨析点,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错误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指出其错误的依据)。最后,总结对各辨析点的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提出命题的正确倾向。

(3)附加条件型辨析题

有一些辨析题观点含糊,模棱两可,或者说法比较宽泛,不能予以直接肯定或否定。往往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附加特定条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类题我们称之为附加条件型辨析题。

解答此类题目时,不能笼统地表态,要根据不同条件作具体分析,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的分析。指明在什么条件下该命题是成立的,在什么条件下该命题是不成立的等等。

(4)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型辨析题

这类辨析题把结论成立的部分条件(理由),当作了全部条件,认为只要具备了题目所给的这些条件(理由),结论就能成立。在这类辨析题中。题目所给的条件(理由)本身没有错,但仅仅依靠这些条件(理由)题目观点还是不能成立。解答这类辨析题时,可以首先弄清楚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是否正确;‘再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是否足以推出结论,若不能,还需要哪些条件;最后补充所需条件,并得出结论。简言之,此类题的解法是:肯定点,补全面。

(5)辨中套辨型辨析题

这种题型一般以复句的形式出现,题目中包含两层含义甚至三层含义。前一个观点本身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也可能正误混杂,前一个观点又是后一个观点的条件(前提),后一个观点可能正确,可能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

解答这种题型时,首先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目到底有几层意思,逐层辨析;其次,对每层意思的观点先辨后析(或先析后得出结论)即说明该层意思的观点正确还是错误,或什么条件下正确,什么条件下错误,“析”即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原理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即指出其理论依据;再次,明确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及危害(这个步骤有的题目不作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论述题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论述题是主观性试题的代表之一。为了克服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等弊端,真正体现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论述题几乎都采用材料题的形式,力图在新创设的情景中,考核考生对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复习备考中,考生要分析近年的高考论述题,并且结合热点问题进行该题型的训练。在训练中,考生应该学会思考,将题目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学习使用政治术语编写答案的要点,同时注重自己思维的逻辑性。

高考政治论述题分为情景式材料论述题、图表式材料论述 题、研究性学习类试题等三种题型。

(1)情景式材料论述题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或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以带有思想倾向性的观点、道理等为论述对象,以相关背景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这类试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字较长,阅读量大;二是材料内容广,信息容量大;三是设问意向含蓄,角度灵活多变;四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对策一:快读材料抓中心。考生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对策二: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考生往往读了几遍,仍把握不住材料的含义和命题所提供的观点。这时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对策三: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对策四: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

(2)图表式材料论述题

图表题是多年来高考中经济常识论述题的常见形式(有时也会涉及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考生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其中的图表式材料一般由题目、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图表式材料一般是当年或近年国内经济的热点。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题组合而成,从设问的角度来看,一般是通过比较来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差距等问题,进而阐明一些原理、观点或规律,有些试题还要求考生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来。

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审读图表和设问。可以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阅读材料的目的性和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审设问。一审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正确回答前面问题是解答后面问题的基础和条件。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答案错位,思路混乱。二审设问的要求,对每一问都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围、程度、本质,根据设问来组织答案。审图表。一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正确理解标题,分析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二审数据,从纵横两个角度来阅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

内容。从横向分析两者的差距,从纵向分析变化和发展。当然并非所有的图表题都存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但绝大多数图表都有对比,都是通过数据的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问题和基本观点的。三审某些年份的特殊意义,它对于图表的中心观点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四审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等。五审备注,备注一般分为两种,解释性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研究补充性备注可以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图表中的变化等,以利有的放矢正确组织答案。

①“材料(图表)说明(表明)了什么现象?”,对于这类问题,要紧紧扣住指定的材料或图表(含注)做答。答案不仅应写出图表表明的现象(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本质问题。当然,如果下边的设问单独考查本质,此处可以不答。②“表格(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对于这类问题,要注意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其现象和关系,还应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规律的高度。此外,我们平时所涉及到的此类问题,基本上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不能教条化、要因题而异。③“谈谈对某一现象的认识”,对于这类问题要分析这一现象“是什么(包括揭示其本质)”为什么(出现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当然图表式论述题还会有其他的命题方式,我们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特别要根据所给材料或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切忌漫天撒网。

(3)研究性学习类试题

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已经成为近年来高考改革的风向标”。出现在高考卷中的研究性学习类试题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特点,它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不会动手,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研究性学习类试题把本来是被考查的学生“转化”成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考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体现了学科教学的实用性和能力测试的亲和性,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也给我们的复习应考提出了新要求。但在高考卷中,这类试题对所有的考生均未设置障碍,包括那些没有接触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考生,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凭着平时知识的积累,考生一般都能够回答一二。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剖析题后设问,获取问题信息,掌握设问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信息仔细研读材料,搜索有效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了解材料的事实、观点和主张,这是解答研究性学习类试题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在此基础上,注意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直接答题,要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充分运用有关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政知识、其他学科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等,分析事实,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组织答案。这类试题的答案要做到条理化、简洁化、逻辑化,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