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八课>>正文内容

关于当前对外经济政策的建议

(联合论坛·北京)当前我国经济政策上的最大问题在于对外经济政策方面。问题在于不顾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片面地坚持推行所谓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经济政策上,这一错误倾向表现为:认为对外贸易规模越大越好,甚至把进口规模大也当作“成就”来称赞;认为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越好,不惜以一切可能的政策优惠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把扩大出口规模当成了一个主要“政绩”,不顾本国实际情况和能力地以一切政策手段来扩大出口,给予出口以种种特殊的政策优惠。
  这样片面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作法,已经并将进一步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扩大外贸规模并换取外国政府撤销妨碍中国出口的贸易壁垒,以极大幅度撤销对国内市场的各种保护措施,向外国进口品开放国内市场,使国内企业受到极大冲击,特别是冲击了本国产业升级中的技术密集型支柱行业,如机器制造、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并可能在未来危害小汽车制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迟滞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中国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形成最大威胁;
  --开放进口的政策造成最近几年中国进口猛增,进口增长速度不断超过出口增长速度,以致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近10年中的第一个贸易逆差,已经直接威胁到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健全发展;
  --不顾对本国企业的冲击而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的作法,包括给外资企业的政策优惠,使外资企业夺走了国内大量的投资机会,造成国内的投资机会不足,大笔本国资金不得不流往国外,以致我们虽然每年吸引几百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时流出的外资企业利润却占流入资金一半以上,再加上其它渠道流出的资金,我国在最近6年中几乎一直是资金净流出国;
  --给出口和外资企业的种种政策优惠,包括过度的出口退税,最终耗费的都是政府可以得到的收入,而中国政府现在急需资金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冲销银行不良资产、扶持战略产业,任何可以得到的政府收入之源都极为宝贵。耗费宝贵的政府资金给外资企业和刺激出口,扭曲了中国的资源配置,使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过大,对外贸易与GDP之比高于美国一倍以上,也使中国资金在国内国外间的双向对流程度过大,中国的双向对流资金与GDP之比也高于美国。
  --由于最近7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受产品销售市场和投资机会制约,中国缺乏的是产品销售市场和投资机会,每年吸引的几百亿外国直接投资并没有实际增加中国的资本投入,只是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这种外国直接投资与外汇储备的并行增加一方面将本国资金挤向国外,另一方面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造成了过大的压力,极大地压缩了中央银行实行自主的货币政策的空间。由于外国直接投资随中国国内总需求的变动而同向变动,外国直接投资的自由化还加剧了中国经济的波动:繁荣时期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通过扩大总需求而加剧经济过热,这些繁荣时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抢占了有利可图的产品销售市场,在萧条时又加剧了中国企业的销售困难。
  鉴于片面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所造成的上述问题危害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对整个对外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作重大修正,大幅度地改变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目前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急需要作的是:
  1. 摆正思想,端正认识。明确说明进口多、进口增长快是弊病,而绝不是政府的“业绩”和成就;严令不准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多作为任何一级政府或任何政府部门的“成就”和“业绩”;不再将出口多、出口增长快当作政府和政府部门的业绩和成就来宣传。将宣传重点转向鼓励进口替代和发展民族产业,把增加本国人民的就业和收入作为衡量各级政府成就和业绩的主要标准;在宣传各级政府的成就和业绩时,衡量的标准应当是:所在地企业替代进口越多、替代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越高、作大作强的本国企业越多越大,成就和业绩就越大。
  2. 改变片面开放国内市场的政策导向,切实转向强有力地保护处于产业升级方向上的国内产业。我国加入WTO时承诺将平均关税降低到10%,这样低的关税水平远远不足以保证我国实现顺利的产业升级。必须使用一切可能的政策手段,包括设置各种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使政府政策对国内产业的实际保护程度相当于平均为20%的关税税率的作用;而且应当统筹考虑和调节,将保护国内产业政策措施的作用重点集中于国内产业升级的方向上;特别是要设法突破信息技术产业零关税的协议限制,设法对本国的信息产业实行有效的保护。
  3. 取消对外国投资企业的一切政策优惠,并且在法律上明文规定,禁止任何一级政府再给予外资企业以比本国企业更为优惠的政策待遇。不准再给外资企业以优于本国企业的政策待遇这一原则,不仅应当体现在税收政策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对诸如土地使用、劳动工资等其它各个方面的政策上。
  4. 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政策手段,包括对投资项目不予批准的行政手段,有力地阻止目的在于向中国国内销售其产品的争夺市场型的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阻止外资在已有中国企业进行生产的行业进行以向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产品为目的的投资;对于目的在于出口外销产品而利用中国廉价生产要素的外国投资,也要限制那些在出口的外国市场上与中国企业争夺销路的外国企业投资;特别是要严防外国投资企业对整个行业形成垄断,防止再出现类似“可口可乐”等美国企业垄断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现象;开放的只应当是真正向中国企业大规模转让技术的外国投资,为保证这种廉价的技术转移,必须坚持外国直接投资尽可能采取合资并不准外方控股的形式。
  5. 取消对产品出口的一切实际上的财务补贴,这主要体现为取消其实际作用等于给予出口以特殊补贴的各种对出口的政策优惠。在当前,给出口的特殊政策优惠主要集中在过高的出口退税上。对许多出口产品的退税额高于该产品在出口以前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缴纳过的增值税,这实际上成了对出口的财政补贴,造成出口越多财政支出越多的困境。应当取消对出口的过高退税,将退税额不能超过出口前的流程中所征税额作为退税工作的原则,保证出口不再成为财政的负担,将由此省下的财政资金用于补贴大飞机制造等本国企业的进口替代项目。
  6. 进一步严格限制适用加工贸易优惠政策的行业,将可以用国内生产的零部件生产出口产品的零部件排除出加工贸易零部件免税进口的范围之外,以保护和鼓励本国技术密集型的零部件生产,促进国内的产业升级。
  7. 放弃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政策,扩大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浮动的范围。控制的原则是:在经常项目没有逆差时,维持现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变;在经常项目出现显著逆差并难以消除时,就使人民币对美元适时贬值。今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将主要来源于资本项目的顺差,而造成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是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只要为本国企业保护国内投资机会的政策足够有力,就可以阻止外国投资过多进入中国,消除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主要压力,保证人民币对美元只贬不升、适时贬值。取消对出口的各种政策优惠可能使出口下降,但是只要辅之以适时而适度的人民币贬值,就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的贬值来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从而既保证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不至于减少,又保证对外金融上的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左大培)(2003.6.11)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世界市场;对外贸易;对外开放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