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2007届哲学下册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觉不舒服,那是你的感觉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2、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形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形黄河的数字虚拟,模型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形黄河的模型。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原形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3、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 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回答下面56

5、明清之际的叶昼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然趣了,何必实有其事并实有其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岂不令人笑杀?”意思是说,艺术创作不必拘泥于事实上的真实。这是因为(

A.艺术创作并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完全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性

6、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7、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本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8、自20064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用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次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

A.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1、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12、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类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共生共荣、协调发展。于是,一种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也就应运而生,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这说明(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凡是对自己有用的事物即有价值错误的生态价值观必然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14、青年工人邓建军长期从事纺织设备检修保养工作,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破解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成为“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邓建军的事迹表明(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人生价值要通过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曾说过:“一个献身科学的人注定要比常人多吃苦,他必然会失掉常人享受的许多乐趣,但他也能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快乐。”他的话表明(

从事科研工作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满足 献身科学的人更能实现苦乐转化 人生的价值不应以个人的得失作为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这句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经济学家称之为“炫耀性消费”。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是(

消费方式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消费品位折射着人生的价值追求 炫耀性消费扭曲了人生的价值 炫耀性消费提升了人生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全国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患病的消息牵动着人们的心,社会各界纷纷前往探望。92岁的白芳礼老人14年中用蹬三轮车挣来的近20万元资助了数百名学生。老人资助过的博士生又在资助着本校的在佼生,被资助的学生表示一定要把爱心传下去。在津门形成的这种助人者、受助者、间接受助者之间传递爱心的“白芳礼效应”表明(

A.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财富 B.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财富

C.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 D.精神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18、自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品质是(

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B.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

C.与个人正当利益根本不同 D.由社会意识决定的社会存在

19、据说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他耗尽家产花了几年时间,拜师学习屠龙术,终于学有所成。但是他怀屠龙绝技周游天下时,竟无用武之地。这个故事说明了(

A.个人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有意义的

B.社会发展制约了个人活动

C.只要选择好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就一定能够成才

D.个人活动有时对社会发展不起推动作用

20200510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航天工作者在不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过程中,还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医生治病 法官办案 文艺演出 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2、借助虚拟和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 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 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

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25、农民梁金牛在家乡采用美国NBA赛制举办农民篮球联赛,将“常规赛”安排在庙会日,“总决赛”放在春节期间,巧借传统文化的“东风”,愈办愈红火。此例说明(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主客观统一 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不可分 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量的积累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某企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面对企业所处的物价下降、经济效益下降的困境,教育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要求全体职工要把“压力”转化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动力;企业根据本企业所生产产品在城市已经相对饱和的市场状况以及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了“为农民服务”的口号,并采取了培训员工以提高素质、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企业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致力开拓农村市场,经过一年多的经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7、材料一:200676日,《中国环境报》载文指出,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环境承载能力弱,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森林破坏、城市污染和水系污染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而且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还在加快。近10年来,由于环境破坏带来的DGP损失每年平均在2000亿元左右,这不仅给生产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给生活富裕带来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进入21世纪,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们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索取、破坏而遭受的惩罚中觉醒,一个从破坏自然回归到保护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开始强化环境治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生产模式。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哲理?

2)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3)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上述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8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一个普通的艺术工作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义演数百场,从事义工服务时间达到数千小时,累计捐款物价值达300多万元,无私帮助失学儿童、孤儿、残疾人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了人间。

在丛飞病逝以后,某网站上的网民对他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也有人认为,丛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应大力颂扬的,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9、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参 考 答 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D

C

D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D

A

D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B

A

二、 非选择题:

26、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中企业采取的培训员工、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措施说明企业遵循了价值规律。(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必须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材料中企业面对目前的形势,正确地认识到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以及对所生产产品的市场状况的分析说明了企业能正确处理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做到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3)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处理好与主观因素的关系,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克服错误的主观因素。材料中企业要求职工正确认识目前形势、培训员工以提高员工素质、提出了“为农民服务”的口号,是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4)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把认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企业根据自己对目前状况的认识和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7、(1)两则材料反映的哲理是: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2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人们只注重对自然的利用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只看到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整体利益,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在利益驱动下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人类遭到了惩罚。

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类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人类开始强化环境治理和建设。

3人类必须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改造环境,善待地球,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集体主义,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关系,促进个人、局部与集体、全局的协调发展。

28、(1)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首位的。“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赞扬”的说法,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

2)丛飞在奉献于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己服务他人的理想,个人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行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值得大力颂扬。

3)两种看法体现了不同的荣辱观,这是由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要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9、(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模拟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