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高考政治试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
题型基本特点
1.答题指导语: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指导语中“只有一项”表明是单项选择,“最符合题意”表明是最佳选择。
2.组成成分:单项选择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题干有内容和要求两种成分;题肢有四种情况:(1)本身错误不合题意;(2)本身正确符合题意;(3)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4)本身错误符合题意。
解题技巧点拨
1.审题思路
可分三步走:一是审题干,查“关键词”确定题干内容和要求;二是审题肢,判断题肢是否正确;三是联系题干内容和要求判断题肢是否符合题意。
2.答题技巧
常用“排除法”,可分为四排:一排“错”,即排除题肢中观点错误的选项。常见的错项有:(1)概念外延扩大或缩小;(2)关系颠倒;(3)关键词改变;(4)一般当作个别;(5)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6)因果颠倒等等。二排“异”,即排除题肢中观点与题干无关的选项。三排“倒”,即排除与题干规定的要求正好相反,完全颠倒的选项。四排“乱”,即排除题肢中制造混乱的干扰项。
3.类型与评析:
(1)填空式:填空选择侧重考时事,解答此类题时,一可先填空后选择,二要反复比较选项,确定正确选项。
(2)组合式:这类题是多选的变形,组合时要首先找出肯定选的和肯定不选的选项,再来分析选项组合。
(3)一材多题式:即一个共同材料,从不同学科、角度设计问题的选择题。这种题既要求理解材料,又需要扩散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双项选择题:
题型基本特点
双项选择题,也属于客观性试题,与单项选择题属同一种类型的试题,但在在能力层次的要求上较高,分值较高。
双项选择题的题型特点主要是:
(1)每题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2)在四个备选的答案中,多选、错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3)四个备选答案,往往在内容上相似、相近、真真假假,具有较强的干扰性,对考生辨别、判断能力要求高。
解题技巧点拨
双项选择题要求同学们理解有关内容。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知道问题的基本内容、正确含义及内在联系。
做好双项选择题应遵循四步曲:
一.读懂题干。
这是常识,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先把题干读通读懂,弄明白它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题干最后的规定性。学生做题时通常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所谓弄清题干就是要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要在读题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概括出题目的中心大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
第二、长题干要读短,概括大意;短题干要读长,精析内涵。
二.抓住设问中的引导词。
所谓“引导词”就是题中决定和影响对题意理解和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它确定题目的指向性。主要存在于题干的设问中:如“这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这些词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在答题时如何判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决定了题肢对题干的依存度。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题肢有机结合。这些“引导词”“指向性”词,直接影响下面的选项。因而做题时必须关注它,牢牢抓住它。
三.对号入坐要仔细。
前面两个步骤虽然重要,最后的结果还要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方法无非是两种:直选法和排除法,我们对此都比较熟悉。但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答非所问
一般来讲,只要是不应该选题肢,都是答非所问。但是容易导致选择失误的是这样一种情况:题肢本身正确,但不是题干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审题是不是认真。
2.偷梁换柱
对已有的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查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的是否准确。

简答题:
题型基本特点
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但就高考简答题的答题来看,实在不简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简答题的答题情况不如论述题。简答题这种题型相对于论述题而言,其内容容量相对较小,命题方式多样,题目设计较为灵活,要求考生用较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体现一个“准”字;还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答题的角度要求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语言简捷明了,惜墨如金,叙述时要体现一个“简”字。
从多次高考政治的分析来看,高考政治简答题,都被发现属于失分率很高的题型,是相对薄弱,容易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的教学内容。
高考政治简答题的基本特点:高考政治简答题的具体形式虽然较多,变化较大、但是也有其相对稳定的基本特点,一是答案的编制要求“简明扼要”;二是规定“问什么,答什么”。无须作过多的扩展和引申、演绎。三是仍然存在简答、简述、简评三种基本类型。总之、突出一个“简”字。
学生在简答题的解题方面,常见的是答案的编制过宽和过窄。并且往往将简答题答成论述题。具体来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审题方面:要审清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不能离题太远,“撒大网”和生搬硬套。
2.在解题方面:首先,答案要完整和规范。例如,由于学生不清楚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要求只答教材的观点,没有把题目材料的内容编入答案,即学生不清楚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案编制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材观点,二是题目材料的观点和内容,三是时事的观点和内容。其次,要将简答题与论述题的答题要求区分清楚,加强解题的自我监控能力,防止把简答题答成论述题,导致答案过宽、过多。
3.在逻辑思维方面:逻辑归纳、概括和推导要完整、严密,防止出现“越级引申,一步登天”的现象。例如,学生常将“为什么”、“怎么做”和“原因”、“意义”混为一谈。
辨析题:
题型基本特点
所谓政治辨析题,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试题给予的观点、材料、情景等现象进行辨别分析,并作出科学评价的一种试题。辨析题重在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近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在高考中的分值约占总分的15%,难度相对较大,要求也较高,且兼容客观性、知识性和理解性于一体。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提高辨析题的解题能力,抓好这类试题的解答训练,也就成了老师驾驭高考,学生决胜高考的关键所在。
纵观近几年来的政治高考题中的辨析题类型,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单向辨析题,二是正误混合型辨析题,三是绝对化、惟一化类型的辨析题,四是条件型辨析题,五是残缺型辨析题。
1.单向辨析题
这种辨析题的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
(1)观点完全正确型。
例如: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结果。
这就是一个观点完全正确的辨析题。这类辨析题的解题方法是:①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②说明理由。③作出结论。
(2)观点完全错误型。(这种类型的单向辨析题是高考常考的类型)
例如:2002年高考政治(广东、河南、广西卷)第36题:
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再如:2001年高考政治(广东、河南卷)第36题: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弱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
这类辨析题的解题方法:①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②说明理由和原因。③提出正确的观点。
2.正误混合型辨析题:
这种类型的辨析题有三种形式:
(1)命题内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
例如: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
(2)命题内容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
例如: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
(3)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却错误;或前提错误,但结论正确。
例如: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这类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分别说明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培养辨证的思维方法。解题步骤:第一步: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第二步:指出题目中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点。第三步:总结。这种题目比较复杂,相当于做了两个完全型的辨析题,由于题目容量大,经常在考试中出现。
  3.绝对化、惟一化类型的辨析题
这类辨析题把结论成立的条件(因素)之一,当作了全部条件,认为只要具备了题目所给的这一条件(因素),结论就能成立。既没有考虑到题目所给的条件只是结论能成立的要素之一,又没有考虑到即使题目所给的条件要起作用,条件本身也必须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例如:2000年高考政治第37题
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惟一力量。
这类辨析题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先肯定正确的成分,并且说明理由。如果还需要条件的,必须讲明条件。第二步:补充结论能成立的其他条件。第三步:总结。  
4.条件型辨析题
这类辨析题所给的命题本身因缺少条件限制而具有不确定性,不能直接判断其正误,只有在附加一定条件后,才能作出判断。命题本身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它所示的观点是孤立和抽象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题目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在另外一种条件下,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而这类辨析题缺的正是条件。
例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增多。
题目没有讲清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劳动生产率,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考生在解答该类题时,不能草率地作出判断,而应分清情况,分别指出在什么条件下该命题是成立的,在什么条件下该命题是不成立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残缺型辨析题
这类辨析题命题本身没有错。但得出的结论并不完整,还需有其他条件或因素。
例如: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进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这个命题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进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少取”)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不全面,即存在残缺,要增加农民收入,还要“多予”、“放活”。这类辨析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肯定命题的正确性,并简要说明理由。第二步:补充其他因素和条件。第三步:作出结论。
论述题:
题型基本特点
在政治科高考中,论述题是主观题的最主要代表。这种试题能够全面有效地考查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分值高,共35分,占总分值的23%。论述题的题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多样性中也有共性。论述题最能体现人的思维过程,也给予学生以极大的想象及发挥的空间。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论述题细分为几种类型:
1.从题目材料的形式上看,可分为文字材料式论述题和图表材料式论述题。
材料式论述题的一般特点是:在材料的情景设计上,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事实材料或引文材料,可以是一组或几组数据图表,也可以是上述材料内容的交错使用。
2.从命题设问的指向性上来划分,可分为限制性论述题和扩展性论述题。可以有以下设问方式:限制性设问、扩展性设问、明显性设问、隐含性设问。
限制性试题是指对试题的考查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并对答案角度、层次作了不同程度限制的试题。这种限制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一般都直接表明考查知识范围。这种题型是高考命题中的一种传统性试题,要求对知识的把握要全面准确,并对观点有深刻的理解,运用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围绕所考查的问题展开层次清楚的论述说明。
扩展性试题对考生的作答方式和范围不像限制性试题那样限制较多,它给考生以很大的思维空间和很大的自由发挥程度。扩展性试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挥创造性思维探讨重大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扩展性试题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试题选取的情境材料具有开放性。这是指在这些材料隐含着“多个问题”,其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泛。
(2)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这是指问题设计都没有规定答题的具体角度,而是根据材料中隐含的“多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考查。
(3)所考查的知识点容量、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4)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具有开放性。它采取的不是传统的“踩点给分”,而是“踩意给分”。
回答扩展性试题,首先应仔细分析材料,找出材料隐含的问题。其次,将诸多问题联系到教材的相关知识点上。再次,运用相关知识点分析材料。最后,根据具体设问,拟定思路和答题提纲,并符合逻辑地、言之成理地进行表述。
解题技巧点拨
做论述题,需注意如下一些基本的要求:(1)找准理论依据。(2)事理结合地辩证分析(分析原因,提供策略)。(3)顺理成章地进行总结。
1.审题。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的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关键。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因而审题应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1)审材料。
文字式材料的审读方法是:
①弄清文字材料共有几段内容或一段材料共有几层意思,概括每段或每层材料的大意,进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这是以后组织答案要点,选择合适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的客观依据)。有些论述题的文字材料没有明显标出段落或层次,考生必须自己划分材料的层次。
②综合把握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材料或引文的总的意思。
③把审读材料和审读设问结合起来,明确每层材料所包含的观点或原理。
图表式材料的审读方法:
①审读标题。一定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果没有标题,考生必须自己概括。
②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审读图表。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③审读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
④审读附注或注释。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或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⑤审读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合。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材料,使审读材料更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材料的中心观点。
⑥理解特定年份的意义。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1978年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特定年份所隐含的知识对正确理解图表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信息启发”意义。
(2)审设问。
①弄清设问所要求运用的原理、观点或理论知识的范围。限制性论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解答所运用的原理、理论观点或知识范围;扩展性论述题则需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自己选定答题所运用的理论知识。
②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明确要求。即弄清设问指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③在演绎式论述题中,要明确设问所限定答题根据的原理、观点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④明确设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弄清答题的角度或设问的特殊要求。
有一点须指出的是,审读材料与审读设问的先后顺序,不可凝固不变,机械照搬,考生必须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处理,先审设问,明确答题要求的角度、范围等信息,带着问题审读材料,往往效果更好。
2.选材。
根据中心观点(是指论述题中待论述的中心观点或中心意思),回忆教材或时政材料中与此中心观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从而确定答题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即确定论据(论据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又可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阅读理解材料,两者起到互相“昭示”“印证”的作用。
3.构思。
下笔答题前在稿纸上列个提纲,明确答题要点的主要内容及其层次划分,以保证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卷面整洁。
4.下笔。
完成以上三步之后,下笔书写答案。文字表述总的要求是“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高考能力要求第5条)。具体地说,必须做到:
(1)完整准确、层次分明地表述答题所用的理论知识。
(2)对材料(主要是经济学图表式材料)的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由图表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所反映的本质,做到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3)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要避免观点与材料相脱节的三个错误倾向:一是一味地堆砌理论知识,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三是观点与材料互相游离,没有有机结合,导致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综合探究题:
题型基本特点
“综合探究”作为高考政治学科的一种新的题型,目前还没有固定的模式。综合近几年高考上海卷、江苏卷、文科综合卷中出现的带有“研究性学习”性质的试题,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材“单元综合探究”课的内容与形式,可以看出,“综合探究”题是一种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题型。这种题型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分析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剖析、比较各种观点的思辨、评价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探讨问题的创新能力。
解题技巧点拨
(一)会进行课题研究
1、要求拟订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并明确研究目的,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2、要求根据所给题材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补充完整选题,明确选题的理由或研究的理由。
3、要求基本确定和拟出研究的课题名称。
4、要求从所提供的几个课题中选取一个研究,明确选题的理由,拟出合理的研究计划,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学会研究成果的恰当表达。
(二)会提出问题
要求围绕报告的主题(或某一个问题),向做报告者提出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
(三)会陈述见解
要求针对他人的观点认真分析,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四)会劝导他人
要求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有理有据地劝导别人。
(五)会帮人理财
要求对经济生活中的同一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办法。
(六)会表达观点
要求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七)会解决问题
要求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八)会准备材料
要求针对参与解决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必要的材料准备。
(九)会提出建议
要求面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尝试解决问题。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